中国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定义: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2.3%迅速上升为2050年的33.9%。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沉重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有重大制约及影响。•《中国人口:结构与规模的博弈》一书中提出的ACEI(ageingandeconomicscoordinationindex)指数法,即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该指数通过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反映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压力。AECI的值越高,表明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压力也就越大。而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直显著超前于经济发展,AECI指数反映,我国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即未来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老龄化的快慢一.经济手段使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途径,主要是加快发展经济以厚植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调整经济行为,如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以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医疗、就业和住房等基本经济制度。二.同时还应采取人口手段。从根本上说,运用生育政策杠杆进行调节,并不能改变21世纪上半夜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却有可能显著缓解两者之间突出的不协调性,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性别结构失衡•性别结构是指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之比,一般以每100个女婴对应多少个男婴来表示。出生性别比是决定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基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出生性别比应该是个常数,即在没有外部因素干预生育行为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稳定在105左右的常数。•但我国人口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出生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直至现在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人口出生性别比仍高居不下,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李建新著原因严格的生育政策(主要原因)社会经济基础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生育文化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少生动因论:少生孩子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技术论:胎儿性别检测技术和选择性流产瞒报,谎报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后果一.女婴生存的健康条件下降二.性别结构失衡会造成婚姻挤压三.性别结构失衡对社会稳定与安全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如婚姻拥挤造成的“剩男”问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如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等总之,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人口问题的对策转型时期人口战略如何调整?1.从“人口控制”到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从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转向对人口问题的全面综合治理2.抓住人口转变的战略机遇,稳健地推进人口政策调整适当放宽人口控制政策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缩小人力资本积累方面所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个人差距3.投资于人力资本保持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力“不实行计划生育,人为限制出生率”1.随着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2.符合平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4.严格的一胎化生育是反人性和反伦理的,强制、残酷和反自然的一胎化生育政策严重破坏了人口生态,造成了民族难以察觉和不可预见的心理创伤,导致了严重的伦理后果5.人口老龄化加速与过度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家庭结构畸形导致家庭风险剧增6.计划生育导致性别结构失衡,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更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7.生育多样性的缺失以及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弥补回来来自《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易富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