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形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2.诵读课文,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领会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助你自学背景资料:这篇驳论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反动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批驳对抗日前途的这种悲观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揭露反对派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毒害。助你自学驳论文知识1.驳论方法(1)驳论点法直接驳间接驳独立证明法归谬法(2)驳论据法(3)驳论证法2.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猜一猜:本文会用什么批驳方法?助你自学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1.解决字词障碍。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弄清文章结构层次。4.整理自己感兴趣或疑难问题。自学检测:1.扫清字词障碍。搽玄虚省悟渺茫脊梁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自欺欺人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cháxuánxǐngmiǎojǐkuāng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本文结构层次:树靶子①②打靶子③④⑤⑥⑦⑧摆论敌论点驳论敌论证立观点⑨证明自己观点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以偏概全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有“脊梁”敌论点己论点敌论据己论据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驳敌论证正面立论结论内容总结:复读课文,合作学习: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什么驳论方法?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运用驳论证要注意什么?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这篇驳论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特点: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驳论,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对方的论据确实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就这样,通过驳论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这句话,以假设句进一步说明这些人并没有“自信力”。“他信力”由“自信力”衍生而来,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讽刺。由有“他信力”到失掉“他信力”,何谈有“自信力”呢?这也是对敌论的一个有力反驳。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这两句中两个“也”的含义。第一个“也”:姑且,承认。第二个“也”:起强调,肯定作用。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了。”这两句中的“中国人”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点明用“求神拜佛”来祈祷国家太平,有益无害,于事无补,只会长久来麻醉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起来,拿武器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这句话也含蓄的批判了国民党一些官僚和“社会名流”以号召人民“求神拜佛”为幌子,蒙蔽群众,对日本的侵略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所以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在鲁迅这篇文章发表前就把这句话给删去了。4.“倒是一条新生路”的含义是什么?指下文“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路。5.如何理解“以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他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6.第5段这些加点的文字,曾被国民党检察官删掉,这说明什么?“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7.“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第7段中“……的人”注解举例。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8.“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1)指的是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2)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练习答案:1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2指广大人民。3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4指所有的中国人。5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9.“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政客及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革命力量。10.批驳这个错误论点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批驳了悲观论者,特别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达标练习: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作者强调“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3.“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运用了仿拟修辞方法——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显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制作: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