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诊施护要点•二、问疾施护要点•三、特殊病人的施护要点•四、陪住施护要点•五、探视施护要点•六、巡视病房施护要点NoImage一般护理的内容起居护理---------患病期间的生活照料情志护理---------患病期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患病期间的营养护理病证后期调护---病证趋于痊愈的阶段最基本的三方面病情观察与护理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具有“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观察有重点、科学、记录准确。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析病情。第一章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要求1.掌握病情观察的原则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3.病情观察的方法望、闻、问、切四诊合参NoImageNoImage第二章起居护理一、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环境适宜避外邪三、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NoImageNoImage四时与疾病大自然特点练形调神目的逆之后果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推陈出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以适应春气,为养生之道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阴阳气交,万物华实,大地繁茂秀丽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腠理宜通使志勿怒,若所爱在外。以适应夏气,为养长之道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肺气清,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以避免秋日肃杀之气的伤害以适应秋气,为养收之道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大地水冰地坼,处于闭藏状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勿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保护阳气使志若伏若匿,神气内守以适应冬气,为养藏之道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NoImageNoImage环境适宜避外邪1.2.病室环境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4.光线适宜如寒证、阳虚证者,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热证、阴虚证者,背阴凉爽病室内。病室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须通风换气。通风要根据四时气候和病证不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NoImageNoImage第四章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的原则诚挚体贴一视同仁因人施护二、情志护理的方法说理开导劝说疏导移情易性以情相制顺情纵欲释疑解惑法暗示疗法NoImageNoImage移情易性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或改变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生活惯,或使不良的情绪适度宣泄。以情相制相制:指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从而淡化或消除对病人不利的情志,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精神法。NoImageNoImage以情相制具体方法怒伤肝,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可治怒----过怒的人用悲哀疗法来平息激动。喜伤心,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恐可治喜----过喜用惊恐(恐吓)治疗。NoImageNoImage以情相制具体方法忧思伤脾,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怒可治思----过思用激怒疗法治气结。悲伤肺,以喜胜之,以思解之。喜可治忧----过忧用喜悦治忧愁、悲哀。惊恐伤肾,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思可治恐-----过恐用静思治受恐吓。NoImageNoImage木水金土火相生相克NoImage相乘相生NoImage第五章饮食护理饮食调护: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通过辨证,确立所选用之食物必须与所用之药物相辅佐,并以保护脾胃之气为原则,协调其他脏腑的关系,从而既保证病人的营养平衡,又不防碍病人对饮食的享受的一种护理手段。饮食调护的理论基础一、食药同源学说理论•1.1医药的起源来自食品•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的初步认识;•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酿酒,从此与医疗结下不解之缘。故有《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周代的《周礼.天官》更把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1.2食品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食品药用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其中秫米即是薏米。•《神农本草经》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中品多是补养的药物。•《伤寒杂病论》113方中广泛使用既是食品,又作药用的有:大枣、甘草、茯苓、梗米、葱白、生姜、干姜、五味子、阿胶、土瓜根、蜂蜜。•《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除应用上述药物外,更有当归、羊肉、猪油等。•1.3不同时期食疗的总结•《食疗本草》:唐代孟宪搜集食物药多种编成,对食物治疗和鉴定都有一定价值。•《食性本草》:宋代陈士良著,对饮食疗法的发展有一定贡献。•《饮膳正要》:元代皇家厨师忽思慧编著。书中对养生避忌、饮食宜忌、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等都有详细论述。•《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全书载药1892种。除过其它草本药物中的药食两用品种外,其中列出谷部、菜部178种,果部96种。都详细的开列每一种果菜、谷物的使用价值和药理作用,是对明代以前食疗保健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如:•谷部的荞麦、薏苡、大豆,红曲,葡萄酒•菜部的姜、蒜、胡萝卜、各种菌类•果部的枣、山楂、橘、银杏、橄榄、齐墩果等•杨万章,张志兰.《本草纲目》果部部分果品的药、食价值及开发前景.西北药学杂志,1989,4(3):43NoImage二、饮食的性味与功效四性:寒、热、温、凉之性;五味:辛、甘、酸、苦、咸之味。温补类食物清热类食物食物的归经理论以脏补脏学说理论NoImage饮食种类汤羹类;粥食类;米饭;面食类、糖果类;膏滋类;散剂类;菜肴类;饮料类NoImage饮食调养的原则(一)饮食宜忌(1)饮食与药物(2)饮食与疾病(3)临床常见病证的饮食宜忌。(二)发物与忌口(三)辨证施护的原则食物的宜忌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特性,必须因体质、因病证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禁忌食人防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辛辣类热性,动火类之品禁忌:阳证、热证、疮毒、目疾、皮肤等症.适宜:寒症疾病,其中酒能温经通络可用于痹证,姜葱辛温能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螃蟹、虾、鱿鱼、带鱼等,属发物类,有诱发疾病的作用,热证、火毒证病人忌用;生冷类:瓜果蔬菜以及其他属于偏凉性食物清热解渴适宜:热证病人.禁忌:脾胃虚寒者.硬固类是指油炸煎烤以及未煮烂的食物,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肝胆有疾患者禁用。•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为宜•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季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易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梨子、苹果、香蕉、百合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上述四季食补,若气候异常,应当酌情掌握。根据病症辩证行饮食调护指导辩证施治,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根据中医治法,结合八纲辨证及人年龄体质因素调理饮食,在进食时要注意正治与反治、标本缓急、协调脏腑。八纲辨证的饮食调护服用中药的一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饮食调护亦应遵循此原则。要做到饮食宜忌必先根据八纲辨证原则进行饮食指导:表证、恶热无汗者:可适当给予一些热粥、热汤以助其发汗解表,应忌辛辣、油腻、生冷之品,给予平补膳食;热证、便秘者:可给予清补膳食,以清淡为宜,并多食瓜果蔬菜,忌辛辣厚味,多饮水;实证、热淋者:给予平补膳食,以清淡可口,多食水果蔬菜,大量饮水,忌辛辣;虚症、不寐者:可给予清补膳食,应清淡可口,忌辛辣肥腻及浓茶、咖啡等,晚餐不宜过饱;里证、水肿者:可给予平补与清补结合膳食,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限制钠盐及水的摄人,忌食肥腻辛辣。总之,里实热证,宜用清淡膳食,忌食辛热助毒发物;里寒实证,宜用甘温平补膳食,忌用寒凉、滋腻食品。病后体虚病人津液不足、肠液干燥,以致大便秘结,除药疗外,指导病人进食蔬菜汤类,或润肠之类水果等;肝气不舒,脾胃气滞引起肝胃或脾胃不和者,应禁食生冷、硬物、油腻、厚味胀气之品,如豆类、薯类、糯米等;水饮内停引起的脾阳不运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常者,饮食宜甘平清淡,忌咸盐,多食薏米仁、赤小豆粥,多用冬瓜皮、丝瓜、葫芦等利湿之品。外科疮疡肿毒证,以清补饮食调理为宜,忌食发物。NoImage饮食调养的基本方法一、(一)饮食宜有节(二)饮食宜随和(三)饮食宜卫生(四)饮食宜清淡(五)谨和五味(六)合理烹制(七)四时调食二、因人而宜饮食调护方法NoImage第五节病证后期调护一、防止因风邪复病谨避风邪、扶正助卫二、防止因食复病*食复*辨证施食*注意饮食禁忌食复:指大病初愈,由饮食不节引起疾病的复发。NoImage三、防止因劳复病*劳复:大病初愈后,因精神刺激或形体劳倦及房事不节等引起疾病复发称劳复。*防精神疲劳*防形体劳倦*防房事复病四、防止因情复病五、防因药复病中医药膳与调护一、解表类二、止咳平喘类三、健脾消食类四、利水消肿类五、养心安神类六、润肠通便类七、清热解毒类八、活血祛瘀类九、四时保健类NoImage小结病情观察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病后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