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电视纪录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电视纪录片评析大家喜欢看纪录片吗?纪录片在电影/视节目类型中是否重要。谈谈你们的看法?“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纪录片所纪录的是一种思想:是整个世界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有时甚至是一群人或一个人的思想。第四讲电视纪录片评析大家看过/知道哪些电影/视纪录片或电视纪录频道/栏目?最早的电影纪录片——纪录电影: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纪录片《工厂大门》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最早的电影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视纪录片,通常是一段现场报道的新闻片。1951年,爱德华·默罗创办了《现在请看》栏目之后,开始出现新的节目类型——系列新闻纪录片。中国中央电视台在1978年9月30日开办《祖国各地》,成为中国首个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栏目。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纪录片一般适合拍摄一些题材重大的、大人物、大场景的事件;电视纪录片适合表现平民化的东西。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的乌托邦故事1922年,弗拉哈迪第一,建立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第二,关注的是行将消失的文明,暗含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第三,以个人为关注对象,注意对特定生活形态的描写;第四,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注意利用戏剧化性场面的感人力量;第五,创作者长期和拍摄对象共处,了解拍摄对象,监控的拍摄活动、漫长的拍摄周期等。纪录片之父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代表作品:《摩阿拿》、《路易斯安纳州的故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第四讲电视纪录片评析“纪录”?“记录”?“纪录”:1、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好成绩。例如: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创造了全国纪录;产量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2、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例如:纪录片;历史脚步的纪录。“记录”:1、指把别人的话或者发生的事情记下来。例如:边听边记录;2、记录在案。“记录”也指记录下来的文字。例如:会议记录;审讯记录。用好“记录”和“纪录”,就是看这个词是做动词用还是做名词用。如果做动词用,那一定是“记录”,如“请你把会议情况记录下来,整理成会议纪要”;如果是做名词用,那就要优先考虑“纪录”,如“三项指标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请你看看这句话:“请仔细查看一下记录,看是不是刷新了历史纪录,然后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编印一本新的《纪录》。--当然,如果某项指标没有突破历史纪录,这个指标就不要记录了。”第一节电视纪录片的特征与分类何谓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界说中外电视、电影纪录片专家对于纪录片有过不少论述,可以从一些摘录中看出纪录片的基本含义:(一)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和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这是美国人在《电影术语辞典》中给纪录片下的定义。(二)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吉·维尔托夫(前苏联)。(三)凡是对着真的个体生命(人类、动植物、细胞等活体物)、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的电视作品,并有10至15分钟以上长度的片子称电视纪录片。对纪实性而言的电视纪录片,应在被拍摄对象严格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陈汉元(中央电视台)我国电视界对纪录片的界定则是: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综合以上的摘录,可以归纳出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1、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3、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在中国以纪实语言组成的节目形态中,很长的一段时期纪录片和专题片是混在一起的,同一部电视片,有人称它为专题片,有人称它为纪录片,认为两者是等同的。也有人认为专题是较宽的概念,其中涵盖了纪录片。还有的则相反,说纪录片涵盖专题片,各持己见。到了90年代,专题节目主要从属于栏目,时间相对固定,重大专题则主要自上而下,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做成了长篇,成了特别节日。在新世纪到来前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电视节目要求的多样化,都促使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分野。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各自的特征越来越分明,具有纪录片特点的电视片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在创作动机,创作心境,创作思维,创作方式上均有所区别的节目样式。电视专题片是一种发挥教育作用的电视节目样式,它的主题性、针对性、宣传性、目的性都很强。而纪录片则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主题更加多义的节目式样。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其具体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题节目承载教化功能和宣传任务,主题先行成为必然。对于素材的取舍,以主题为尺度进行量体裁衣。因此专题节目制作流程是一个求证的过程,达到宣示主题的目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在选定一个题材之前,可以说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主题思想,创作者只是从直观上感觉这个题材有意义,有开掘的价值,是直感让创作者倾心这个题材,这时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第二,专题节目拍摄的时间和人物事件的结局都已经是确定的,我们的拍摄也只是一种追溯。像大量案件调查节目,往往都是法院已经结案走了性的,是非已经有明显的结论时我们才去拍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它只是跟踪事件,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和人物最后的命运,往往结局或者人物命运和创作者所期待的大相径庭,向未来取材是电视纪录片最让人着迷的地方。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第三,作为专题节日,主题思想必须是单纯的,而作为纪录片,由于它反映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由于它是跟踪生活的自然流程,那么它就反映了生活的多层面性、复杂性,也就让我们无法归纳出一个单纯的主题思想,往往是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绪论,甚至让人陷入一种对苍茫的生活浑然无奈的感觉状态。所以说电视专题的主题思想可以说出来,而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只能让人感悟。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一、电视纪录片的特征——纪录片的基本内涵1、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本质属性:(纪)真实性。集中体现在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上。纪录片是纪录真实和真实纪录的统一:纪录真实:纪录的内容要真实真实纪录:纪录的方式要真实即,“四真”:真实环境;真实时间;真人;真事。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第一节电视纪录片的特征与分类伪纪录片是否具备“四真”,表现的对象是否为虚构或部分虚构,成为判定一部纪录片真伪的一个基本标准。2、客观表达的中立性“真实”是一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真实世界是经过创作者们判定和选择的“真实影像世界”,是一个经过拍摄、编辑处理的现实世界的影像再现。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在于纪录片创作者主观上对真实的追求。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真实地反映生活,更多地还在于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无论怎么样追求客观,融入纪实手法和客观记录中的创作者的主观性在纪录片中仍是不可忽视的。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的叙事手段纪录片本质上还是一种影视作品。所以,为了艺术地表现这种生活真实,记录客观事实,基本上采用记录式的创作手法,它需要用到很多的叙事手段来纪实,以及运用诸如光纤、影调、构图、景别、角度等多种影视艺术基本表现手段。这些手段如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1、长镜头所谓的长镜头,就是那种延续时间比较长、连续不间断的运动镜头。这种镜头的最大优点是时空不会分割,比较完整一致,所以不仅能给人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而且也可以较好地记录原生态的生活。2、同期声同期声也是纪录片的重要表现手段。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视听统一的世界,如果纪录片中只有画面而没有同期声,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怀疑。3、人物述说一个完整真实的生活应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互相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而电视画面虽然表现力很丰富,但它只能够记录现在,而不能表现过去;只能展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揭露事物的内在本质、趋势。所以,很多纪录片就需要人物述说来表述那些电视画面所无法表现的内容。大型系列纪录片《毛泽东》该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多年。虽然关于他的记载与图像资料不少,但那些多是大事,而作为要表现他既是伟人又有常人一面的纪录片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编导们就采用述说法,大量采访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人,让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来讲述和回忆毛泽东的事迹,而这其中既有国家大事,又有平常小事,结果就亲切、生动而且真实地把当年的情景一一地还原在我们面前。比如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游泳池见面、晚年所读书籍,带病接见尼克松等等都在述说中再现出来,而通过这种讲述,现实与历史也在这水乳交融。一个真正的纪录片需要长镜头、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这样才能真正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4、视听语言的综合性纪录片的表意系统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大部分组成:视觉部分:形体、表情、空间等造型语言和文字语言;听觉部分:语言、音响和音乐。1、解说词:视像之外的声音成分。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因素;表达间接信息。——整合画面信息、背景介绍、表达作者情感和议论等作用。2、同期声:视像之内的声音成分。某种程度上,兼具图像和解说的双重功能。3、音响、音乐和字幕:辅助表意。创作理念演递60年代——8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21世纪初创作理念是——“教化与指导”,理论基础是列宁所说的:纪录片,“是形象化的政论”创作特征:(1)重视文本。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事先设计完整的“文本”,作为拍摄的基础(2)依赖解说。借用广播的语言,通过播音或解说,将思想直接灌输给观众,达到耳提面命的说教目的。(3)声画分离。创作理念——“客观与再现”。理念基础巴赞:“纪录镜头,摆脱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我们蒙在客体上的精神的锈斑,惟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激起我们的眷恋。”创作特征:(1)纪录过程。(2)再现原生态。(3)声画并重:创作理念——“主观与表现”《英与白》理论基础:“纪录片一般是指有个人观点去诠释世界的,以实有的事物为拍摄对象,经过艺术处理的影片。”;“纪录片是对真实的创造性的诠释。”创作特征:符号语言寄寓含意理性印证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创作理念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争论焦点:写实还是写意21世纪初争论焦点:客观还是主观刘郎的电视纪实作品:《西藏的诱惑》、《天驹》、《江南》、《苏园六记》张以庆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主观性:《周周的世界》、《英与白》、《幼儿园》电影眼睛派1919年底,以D.维尔托夫为首成立的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小组否定故事片,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如实地记录现实。他们把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并且认为摄影机比人的眼睛更真实可信。他们研究用电影摄影机来观察生活、记录现实抓拍,是这个小组最提倡的方法之一,即把摄影机隐蔽起来,出其不意地拍摄身边发生的事情创造了电影政论这一纪录片样式。代表作有《电影真理报》中的许多影片、纪录片,如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