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之一《听朗诵》1空白阅读——主旨2有目的性阅读——4个问题3快速浏览,圈点答题区间,组织答案1.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第几段?区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注意分值•【答案】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2(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答案】(2分)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案】(2分)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一点给l分。3.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回原文找)•【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是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末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文本示例:•高考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先是记人写事: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等。•最后抒发感情:他很快乐。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文本示例: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第三类: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文本示例: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是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山东《记住回家的路》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案】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开篇)•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中间)•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结尾)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什么?•⒈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⒉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⒊探究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词语含义;2.句子含义;3.布局谋篇;•4.归纳内容要点;5.作者观点态度;•6.形象、语言、表达技巧;•7.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型)。2007—2012年山东现代文•2012年《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散文)•2011年《审丑》(小说)•2010年《骆驼祥子》(小说)•2009年《记住回家的路》(散文)•2008年《歌德之勺》(散文)•2007年《灯火的温情》(散文)•新散文:更贴近生活和主体内心,在表达手法上更加多样化。在写作方式上,新散文作家表现出了赤裸裸的自我剖析精神,在篇幅上和结构上有效的借鉴了小说手法,在语言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惯性语式,借鉴了诗歌语言,突出了语言的陌生感。使作家对现实的思索深度和思索广度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鲜活感,从而极大的开拓了散文创作的路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1.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D、艺术技巧•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白描:方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人称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㈠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记住回家的路》•答案: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㈡中间段的作用•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歌德之勺》承上启下,由上文(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情况),写到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㈢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还要视具体题目而定再加上委婉含蓄等词语等。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被时间决定的讲述》•19.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20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2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叙述的方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顺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19.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答案】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