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一篇阅读文,一般会考什么?阅读准备:不管什么样的文体,阅读时应把握的原则:(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散文篇目:《槭树下的家》《月到中秋》《目送》《一碗汤的温度》《红橘甜了》《一日的春光》现代文阅读指导——散文专题知识梳理: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2.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2)意境深邃(3)语言凝练,优美灵动3.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我”即作者。4.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5.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题海寻踪,明确考点:1.整体感知题:(1)线索.思路(2)内容.情感.主旨2.局部探究题:(1)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2)品味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3.拓展延伸题:联系生活,谈感受,谈启迪,表达个性见解一、整体感知题。1、线索.思路2、内容.情感.主旨一、整体感知题。1、线索.思路《一碗汤的温度》1.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能反映作者心理变化的关键词:①死寂或绝望。②满足或幸福。立足文本,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一、整体感知题。2、内容.情感.主旨《槭树下的家》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槭树下的家》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红橘甜了》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2)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3)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参考答案:(1)态度:精心侍弄。(2)心情:兴奋和渴盼。(3)做法:打电话给儿子,送橘子给儿子;送橘子给邻居;到市场上出售。《月到中秋》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描写了“中秋晚餐、小孩趣事、父辈闲情、同品月饼”四个场景,表达对养育了我的乡土和勤劳朴实父辈的崇敬《月到中秋》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这希望是丰收,是快乐(优美宁静),是幸福,是小孩的健康成长,是亲人阖家欢乐。(意对即可)《目送》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作为母亲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和逝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整体感知题答题要点:(1)通读全文,答题全面;(2)尽可能使用原文词句;(3)没有现成答案的,先圈划有用的句段,再进行整合;(4)注意语言的通顺和流畅。二、理解词句《一碗汤的温度》3.第⑿段作者为什么说回忆起那段日子“只有它,有声有色”?在那段爱人离去、事业低谷、未来迷惘的日子里,“周记米粉”店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与希望。二、理解词句《红橘甜了》2.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1)父亲: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1)为了将第一批成熟的橘子全部留给儿子一家三口吃。(2)为了宽慰父亲,让他高兴。三、句段含义及作用句段的作用分两类,一是在内容上的作用,常起的作用有: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表达出人物(或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升华感情,深化主旨,点明中心等;二是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起的作用有: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埋下伏笔,设下悬念,总结前文,领挈下文等。(补充)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2)“这屋里,烟太大了……”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1)愁闷,期盼;惊讶;欣喜。(2)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儿子听了父亲话后深受感动。四、赏析语言《槭树下的家》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4.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体现了“我”幸福、满足的心情。四、赏析语言《一碗汤的温度》2.有人认为第⑦段划波浪线句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米线比作上滑滑梯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粉的可爱及我吃米粉时的愉快感觉。(1分)《目送》.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1)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月到中秋》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4.(2分)该句勾画出一幅田园生活图景,运用引用修辞方法点明乡亲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体现他们勤劳踏实的特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赏析应包含两项内容:语言本身和它的思想内涵。赏析语言本身,可从修辞手法、艺术手法、语言特点三个方面去思考。回答时要考虑到它们各自的作用(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详见九上“附录”之《常用修辞格简表》)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准确、简洁、质朴、幽默、整齐、整散结合、含义深刻等。五、拓展感悟这是谈感悟、体会、启示的题,一般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般答题格式为:先用一句话回答见解、体会,然后用几句话回答理由。答题时要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五、拓展感悟《一碗汤的温度》:4.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4.人生难免遭遇困境、挫折,如考试失利、朋友误会、亲人离去等,我们应坚强面对,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2分)(紧扣主题,言之成理)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读懂原文含义及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③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题目的作用:4.题目是“红橘甜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4.①红橘树在父亲精心管理下结出的果实很甜。②父亲为培养儿子成材而感到欣慰、满足。③父亲从儿子买红橘苗、卖橘子等做法中体会到儿子的孝心。④儿子从父亲种橘、送橘等行为中感受到父亲的信任、关爱。⑤全家人互相关心体贴,充满温馨和爱意。题目的作用?《月到中秋》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看出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是顺叙。(摘录时间完整,1分;答出“顺叙”,1分)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4.(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六、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效果)•1、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2、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3、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4、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5、引用: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6、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7、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8、托物言志:其作用是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获得美感享受。•9、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其作用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用是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11、动静相衬,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3、先抑后扬: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结构技巧及艺术表现手法答题模式:•结构技巧(艺术表现手法)••+内容(+情感+主题)+作用(效果)《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吩咐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欲扬先抑,先写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突出下文“一日春光”之可贵,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先抑后扬: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