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思想史**基本含义*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内涵特征高逸图(局部)唐孙位*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被进人称之为“新学”。其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中国思想史上的玄学时代是从东汉末期开始,结束于隋,其发展高峰则是正始(240年)前后到东晋(318年前后)。*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其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BACK**清议与清谈:清议,政治性议论,抗争性;清谈,评鉴人伦,非抗争性。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朝廷对士人的滥施刑戮,使清议转换为清谈,士大夫之间清谈风气盛行,慕玄虚、隐山林。*社会政治原因:黄巾起义、董卓之乱,颠沛流离的士家之人无书可读,无事可做,唯清谈而已。曹操的求贤令。*经学与玄谈:玄谈是需要博通百家,重在学术。*思想史的内在理路:王充的自然心学与杨雄的玄学,是助长玄学时代兴起的一股潜流。汉代儒学的制度化与宗教化,广泛影响了社会风气,魏晋老庄哲学的世俗化与生活化,使玄学的发展更为顺利。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BACK**(1)“正始之音”,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主张“贵无”,以“老学”为主;*(2)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老庄学”为特征,为“贵无”向“崇有”的过渡时期;*(3)元康时期,代表人物是郭象,主张独化、自生,“崇有”,以“庄学”为主;*(4)玄佛合流时期,主要代表为道安、支遁、僧肇。其中僧肇从思想上对魏晋玄学作了总结,主张“虽有而不有,虽无而非无”,“有无异称,其致一也”,完成了玄学思想发展的由贵无到崇有,再到“非有非无”、“有无为一”的认识过程。BACK**不夹杂术数,剔除阴阳五行灾异,纯就义理发挥,是魏晋玄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把具体的感应化为抽象的思辨。*专就名而分析理,不管实际,不管事实。*魏晋人的思想,也是从名家出发的特征:**何晏主张“知者,言未毕尽也。”王弼主张“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这种言意之辨,实决定玄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玄学家所发现的新眼光新发展。”内涵:BACK*七贤图清华喦*天人之际——魏晋以前的天人合一论*1、儒家的天人合德论,为孟子所建立,其中的人以道德为其主体,天也是道德化的天*2、道家的天人不相胜论,为庄子所建立,其中的人以超知为其主体,天是自然*3、汉儒的天人感应论,为董仲舒所建立,其中的人以信仰为其主体,天是高高在上的神魏晋时的天人合一论*王弼、何晏等人接上了自然主义的天人合一论的道家传统,化具体为抽象,由“无”建立起了本体论,以及由“无”所言的天人之际。*天人成了一种概念形式,是一种抽象的理型,透过它以表达体用、有无的玄思,是玄学之所以为玄学,以及它与传统天人哲学的不同所在。也是它能瓦解汉人的感应论,开出一个新思想时代的原因。*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嵇康)*“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世界上的“有”都生于“无”。应该以“无”为本,以“有”致用。“无”指道家的“自然”,“有”是儒家倡导的“名教”。提出了糅儒道之说的“名教出于自然”的理论。宣称皇帝代表“无”而应顺乎“自然”,大臣代表“有”而执掌“名教”。*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认为万物皆禀受元气而生,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毁弃礼法,返回自然。*宇宙本体思想*王充*杨雄是第一个用玄做书名——《太玄》,并对玄做出哲学性发挥的人。他的玄有形上的意义,有天道人道的关连,更与极浓的术数色彩。但他的玄学只是体现了玄学化的倾向,离成熟的玄学还有一段的距离。*批评精神和自然主义精神*两汉的思想,董仲舒是正面的,王充是反面的,董仲舒上承邹衍,王充下起魏晋。*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但其思想有很大局限性。*杨雄与王充相继发现并提出传统的双峰时,既以传出新时代的讯息*无名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情*无天地主宰的自然宇宙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主无为而治*是魏晋玄学之“贵无派”的创始人之一*以道家无为之旨解释儒家伦理思想。认为小人任情,喜怒违于理;君子任道;喜怒合于理。*是魏晋新思想的开国元勋,确切指出前一时期思想运用上的主要病根,正面提出另一种新观点,*人生间的一切变动,主要在于人之情伪。*无天地主宰的自然宇宙论*圣人有情(并不认为老子为圣人)*以无为体*以儒家言注《老》*“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何晏和王弼,奠定了玄学的基础*嵇康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他也不同意玄学中关于“名教出于自然”的提法,认为这是以自然的人性论来证明六经的合理性,指出以六经为准,以孔周为关键的经学教育,不仅束缚了人性,而且窒息了自己的思想,尤其经学教育繁琐的考证,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真理的探求提出“人性以从欲为欢”,并以避世放诞的行为,反对政敌利用名教进行统治和对异己的迫害,从而也反对了一切文化知识和人类社会必要的伦理道德、礼节和纪律*正始之变后,对“名教”持否定态度,认为“礼法”有违于自然,并将“礼法之士”比为“裈中之虱”,表示要与这些“坐制礼法”的“君子”决裂。认为完善的人格应是“超世绝群”、“遗俗独往”,无是非善恶之分的“至人”,可“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嵇康和阮籍,开启了玄学的新趋向。*注《庄》*无神的自然的新宇宙观,天地万物有之体,乃无为,非无有*专言自然,万物生于自然*不贵言道,颇爱言理*委天顺运的悲观命定论*著《庄子隐解》,影响很大,对当时老庄玄学之风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批判了“无能生有”的观点。*在宇宙观上,提出万物“自生”、“自化”,不存在“生生者”、“化化者”*强调“自然”要合于“名教”,反映了“以儒道为一”的政治态度。*其思想仍未摆脱“贵无论”的影响*。在当时具有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倾向,反映了他“以儒道为一”的政治态度。主张“君臣上下”,皆出于“天理自然”,不可因“逍遥”而违反“名教”。*向秀曾为《庄子》作注,未竟而卒。后郭象“述而广之”,别成一书。现传郭象《庄子注》,实系向、郭二人合著。**(1)玄学对于打破儒家思想的禁锢有一定作用,玄学的思辩形式也刺激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但玄学亦强烈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腐朽性。(2)以后僧肇在思想上对玄学作了总结,认为玄学贵无和崇有都有偏执,真谛应是有和无合而为一,从而导致魏晋玄学衰退,佛学盛行。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其内容非常丰富。(3)魏晋玄学是秦汉以来学术思想变化、思辨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哲学思想,下启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汉代儒家的最大贡献,是在促成儒学的制度化与宗教化,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的风教;魏、晋的道家的贡献,则在促使老、庄哲学的生活化、世俗化。滲透到知识分子生活的各面,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佛学初入中土在接纳上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韦政通*“魏晋玄学思潮衰落之后,其哲学精华活在儒、释、道(教)的理论创作中:玄学的哲学范畴和“形名学”、“言意之辨”,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义学语言环境和思维方法;玄学本体论流派的哲学思辨使道教哲学由粗糙走向精致,元气论流派的生命哲学则培育了士人的本土宗教情感;玄学促进了南朝经学向义理化方向发展,其潜在的“体用”、“性理”、“内圣外王”观念,对北宋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王晓毅:《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院,2002年九月,第二期*“魏晋玄学的兴起,在思想理论领域为佛学的中国化提供了机缘。玄学理论为佛学思想特别是般若空论的阐释所利用,因而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现为佛学的玄学化倾向,但佛学又极力保持着佛教独立的宗教地位。僧肇在批判六家七宗的同时,阐发了般若空观本义,既标志着佛学玄学化倾向的终结,又标志着佛学中国化在玄学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阶段。”邬锡鑫:《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04,第三期*儒学虽被道家化、玄学化,但由于玄学家注《易》注《论语》,不但是儒学的范围大为扩充,也增强了儒学在历史上的生存的活力。玄学家的努力固然创造了道家的新时代,对后来宋代儒学的复兴,也起到很大的启导作用。**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体现的新自然精神、山水精神*后现代主义精神*灵感思维发展、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文学作品的研究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音乐、美术、园林……*体现的有关生存论的相关问题……来源:中国知网*《易》曾是感应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你要反对它,必须从内部去转换它《易传》是《老》、《庄》之外,最具有丰富的玄思*《老子》、《论语》在思想史上促使天神信仰的消逝曾产生重大作用;同时,利用孔、老的清明思想和诸子的自由精神,去解消汉代的迷雾和束缚,是当时的历史中最明智的选择。*自杨雄以来,重玄或言行上学者莫不以老、易为准据,这是他们灵感的源泉,也是学术训练之所本。BACK*玄学的历史根源是老、庄,老庄也是玄学家们能继承的最大遗产BACK*韦政通:《中国思想史》钱穆:《中国思想史》图片来源:百度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