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2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3为什么需要重建儒学权威如何才能重建儒学权威理学如何发展了儒学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4•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代•儒学正式成为官方思想•佛教广为传播,道家成为玄学•三教并行重建儒学之因初探社会的需要你知道下列时期的政治状况吗你能说出哪些时期的思想状况吗?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5重建儒学之因再探在儒家学说的发展史上,关于“性与天道”的论证一直相当薄弱,对道德学说所依据的终极真理的论证十分稀少……当它受到外来的佛道两教及其他思想的冲击时,儒者却拿不出更好的理论去解释“为什么是不可论证的真理”时,人们就会怀疑其可靠性:凭什么道德是社会价值的唯一尺度?儒教本身的缺陷宗教本体观人生观道教道生万物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教万物为空因果报应,积善积德,来世享受佛老思想的挑战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6何以能够建立起对儒学的重新信任和信仰?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前三位均出入佛老几十年,觉得无所获,再入六经,得道儒学者的责任心佛老思想的营养重建儒学之因三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7宗教本体观人生观道教道生万物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教万物为空因果报应,积善积德,来世享受张载:“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来自同一个“气”,因此,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程颐认为,大而天地,小而草木,一切事物莫不有其所以然,事物的所以然就是事物的”理“,人穷理就是要穷事物之所以然。——陈来《宋明理学》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8一代儒学宗师:朱熹理在气先气有能动性理不离气理一宇宙(本体)个人(功夫修养)社会(道统)格物致知学习、积累获得真知,并实践仁穷理道的价值内涵“三纲五常”仁者得道•注释四书•建立起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分殊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9陆九渊说: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烁我也本心即天理体悟功夫目标扫除人心之弊,发明本心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0知行合一王守仁的心学理论关于宇宙与人修养的目标方法致良知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自圣人以至于愚人,自一人之心以达于四海之元,自千古之前以至于万代之后,无有不同。是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1虚无主义实体性哲学实体运行的普遍规律理在万物之中本心即天理(理在心中)(外在的理)•何为“理”?•理学作为新儒学,“新”在哪里?•与佛道思想相比,理学为何更具权威?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2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尽于是矣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3重建儒学之因初探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在画中,作者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佛像的擅长,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将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4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者,极至之谓,……言穷而至极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5俗语说:“天理难容”、“岂有此理”、“蛮不讲理”、“按理说”。问:你认为何谓理?理学中所说的“理”,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意义是指事物的规律和道德的原则。在理学看来,理虽然可以主要分析为这样两种不同意义,而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道德原则实质上是宇宙普遍法则在人类社会的特殊表现而已。——陈来《宋明理学》2011/5/11发现问题研究16张载:“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来自同一个“气”,因此,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人应当服侍乾坤就如同服侍父母,应当看待世人就如同自己的兄弟一样。人对父母应当尽孝道;对宇宙这个扩大的父母,同样应当尽孝道。——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程颐认为,大而天地,小而草木,一切事物莫不有其所以然,事物的所以然就是事物的”理“,人穷理就是要穷事物之所以然。——陈来《宋明理学》程颢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万物本性天然是向着生命,这便是天地之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理学思想家如何解释宇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