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社会工作服务方法与技巧谈谈你对此次培训的期望!大纲残疾人问题及需求残障社会工作特点评估及分析的技巧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服务的反思与总结一、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残疾(disability)的定义:是指人的身心功能缺陷,包括肢体残疾、活动障碍、体内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情况和行为异常、智能缺陷等。WHO统计,世界残疾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有8000多万。2、我国的残疾人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我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其颁布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中界定了六类残疾的分级和评定标准,作为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依据。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通常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如社会服务部门、医院、残联、有关的非政府机构等。(一)残疾人的需求1.治疗康复2.基本生存3.接受教育4.职业发展5.家庭生活6.社会交往7.价值实现(二)残疾人的问题分为不同人生阶段有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七个时期)0-3岁年轻成人期3-6岁中年期6-12岁老年期12-18岁0-3岁期发展任务:建立信任感问题:1.父母不接受残疾孩子2.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和帮助残疾孩子3.父母过度保护残疾孩子0-3岁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提供情绪支持2.帮父母得到一些实用的服务资讯、协助和资源3.协助家庭处理跟医疗体系和其他相关体系打交道时遇到的障碍和问题4.帮父母理解残疾孩子的需要,给孩子提供环境刺激和学习机会5.处理残疾孩子受到遗弃和虐待的问题3~6岁期发展任务:形成沟通技能和主动性问题:1.沟通障碍2.缺乏社会接触3.意外伤害3-6岁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帮助掌握沟通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和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和理解的表情、手势、语调等非口语的沟通方式2.协助进行物理环境调整,提供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方面的咨询3.创造社会接触机会,包括接触同样情况的孩子和健全孩子4.协助接受早期康复6~12岁期发展任务: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问题:1.受教育障碍2.学校适应困难3.难以接纳身体形象(是特征,非残疾)4.意外伤害6-12岁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创造受教育的社会环境条件2.协助建立支持性的学校环境3.帮助处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组织同伴支持小组4.帮助克服身份认同上的困难5.向这一阶段残疾的学生提供危机介入12~18岁期发展任务:建立个人身份、独立问题:1.脱离父母,建立个人身份2.无法接受残疾身份,特别是这一阶段致残的孩子3.缺乏角色榜样4.性别角色上的困惑5.意外伤残12-18岁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协助残疾青少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2.进行父母角色转变教育3.帮助残疾青少年接触残疾文化和残疾角色榜样4.提供社区参与机会5.进行残疾人性别角色教育6.危机介入年轻成人期发展任务:成家立业问题:1.继续教育障碍2.恋爱、婚姻障碍3.生儿育女困惑4.就业压力5.意外伤残年轻成人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鼓励协助发展残疾文化2.协助克服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障碍3.提供恋爱婚姻辅导4.提供生殖健康辅导5.提供亲子技巧辅导6.提供就业辅导7.鼓励参与社区事务8.进行危机介入与生活调适中年期发展任务:抚育子女、贡献社会问题:1.婚姻冲突2.亲子冲突3.工作压力4.自我实现5.意外伤残中年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提供婚姻辅导2.提供亲子技巧辅导3.提供减压技巧辅导4.鼓励充当年轻残疾人的角色榜样5.鼓励倡导残疾文化6.进行危机介入与生活调适老年期发展任务:自我完整问题:1.多重残疾2.社会隔离3.各种丧失老年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从事个案管理2.提供社区照顾3.发展社会支持网络4.协助做环境改造5.提供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残疾人的特点是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式都有特殊性。有的残疾人由于生理器官(组织)的缺陷、损伤而难以像一般人那样生活;有的残疾人由于智力或精神方面的缺损或异常,不具有常人一样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更严重的是,残疾人因为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而遭受社会的歧视和排斥,遭遇的是双重痛苦和不幸。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由于残疾人群体的人数非常庞大,有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数量也庞大;残疾人遭遇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其需要帮助的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医治、预防、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社会环境、家庭、婚姻、生育、社会保障等。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社会工作者一般不具有与工作对象相同的生活经历,因而增加了对工作对象生活境况及心理感受的理解难度。沟通特殊、困难三、残疾人的评估与分析生态系统框架评估优势视角的评估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评估社区需要的评估1.生态框架的评估运用生态框架分析残疾服务对象的问题的优势在于,能把问题放到其生活的场景中去认识,更能够看到多种因素对残疾人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这也能引导残疾服务对象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走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微视系统生态的社会系统图个人配偶孩子父母其他近亲岳父母继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伯叔父母族人祖父母亲密的朋友堂兄弟姐妹俱乐部成员文化团体成员家庭牙师家庭教师社会工作者咨商人员牧师、神父、犹太教士主教远房亲戚理发师美容师护理人员较疏远的朋友家庭技工同学邻居酒保房东教友同事政府组织学校儿童福利经济(收入维持)矫治体系法律执行政党行动团体市政服务其他组织司法体系就业体系复健方案休憩方案杂货商在运用生态评估的时候有六项原则需要遵循:(1)评估应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多个生态系统去收集数据资料,诸如,家庭、学校、就业单位等。(2)信息来源应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系统中的重要他人和社会工作者的观察。(3)所有描述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变量都应该予以评估,既包括人性的特质(人格、行为、身体状况),也包括环境因素。(4)信息应该尽可能广泛。(5)数据资料应当用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到一起。(6)评估应当与对个人及其环境采取的多种介入措施联结在一起。可以社会工作者来绘也可由服务对象来绘2.优势视角的评估优势视角对于协助有无价值感、无力感和无助感的残疾人会特别有帮助。在这一理论视角中,问题被界定为个人需要与环境要求和资源间的不平衡。运用优势视角作评估会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填充这四个方面的资料。优势身体好父母支持自我意识强弟弟支持愿意思考问题朋友晓玲能建立密切关系学校环境支持在校成绩好能得到给失聪人的服务愿意做不喜欢但有必要做的事舞蹈学校有跟她同龄的学生不能与不会手语的人很好沟通目前没有没失聪的朋友害怕离开父母和弟弟跟有听力没有地方让失聪和没失聪的人交往的人交往除了家人之外,没有接触几个没失不想冒险聪的大人优势视角的评估个人的环境的优势缺失、需要章燕的优势这样的评估图可以很直观地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尚待解决的不足,这也是增强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认识和信心的有力途径。3.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评估框架包括☆:(1)生理状况:身体功能。(2)心理状况:内部、精神、情感。(3)社会生活:外部、关系、环境。(4)文化:外部、民族、地区。(5)精神:宗教信仰。运用这一视角评估的特别有利之处是不仅评估生理方面的功能,而且还会探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找到稳定、改善或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的途径。4.社区需求评估社区需求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口统计数据、做社会调查、召开社区公众会议、代表会议、开办焦点小组等,了解社区残疾人群体以及个人的需求。社区需求评估包括★:(1)社会保障。(2)交友。(3)教育。(4)就业协助。(5)行为调适上的协助。(6)居家生活协助。(7)社区无障碍方面的协助。(8)健康协助。三、介入模式通用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危机介入增能模式倡导模式自助小组社区工作个案管理1.危机介入危机介入模式对于处理新确诊或刚刚残疾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很适用。社会工作者要有长远眼光,残疾可能会永久性地改变一个人的功能,在危机介入之后跟服务对象一起筹划长远的安排。如进行职业康复、生活环境调整等。残疾本身不是导致服务对象危机的唯一潜在因素。残疾人也会有健全人经历的人生问题,如结婚、离婚、失去家人等,不要把残疾假定为危机的主要先导因素。社会工作者要让残疾人自己来确定残疾本身是否在其经历的危机中起了作用。2.增能模式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因而,增能模式会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这一模式有八个指导原则:(1)运用反思、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对残疾人问题的应对、调适或社会改变。鼓励服务对象不仅探索问题或需要,而且探索可能妨碍问题得到解决的带有压迫性的、让人失去权能的环境。(2)通过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服务对象的动机。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3)保持心理上的舒服感和自尊,将压迫来源外化,减少自责。(4)通过教授技能以及提供体验的机会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并推动自我引导。(5)运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技巧,诸如意识提升和教育,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间身体力行平等、对等和公平。(6)只要时机恰当,运用增能技巧开展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推动社会改变。(7)所持专业立场是有意识地把受压迫的经历作为开展服务对象工作的一个问题来处理。(8)了解辅导工作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政策程序也至关重要。3.倡导模式许多残疾人由于自身的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比如有些重度弱智、患严重精神疾病或痴呆症的残疾人不能有效地让他人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常常采用倡导模式,代表残疾服务对象表达需求,维护权益。4.自助小组自助小组是残疾人资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持、倡导和教育作用。自助小组也常常能让残疾人接触残疾文化,找到角色榜样,对其生活有积极的作用。自助小组的规模可大可小。许多残疾人支持小组都是开放式的,随时接纳新成员。社会工作者在自助小组中常常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会率先发起自助小组,提供咨询,作初期的培训,给组员提供支持,帮助确立小组的领袖。在小组运转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领袖后,社会工作者一般就不再担当领导角色,只在必要的时候给小组提供支持。5.社区工作模式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社区工作模式,开展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方法(四种):(1)调动资源。协助残疾人找到社区内一些潜在的、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和服务资源,如邻居、志愿服务者等;鼓励并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服务对象(2)创造新资源。社会工作者协助发展和建立一些新的互助团体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持。这些团体可以采用以下形式: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家庭支持小组、弱智人家长小组等;服务性的志愿者团体;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问题兴趣小组等。(3)社区联络。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解决残疾人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资源和人际环境,有两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的短期性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