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印发珠海市香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发稿人:区政府办公室来源:区政府办公室撰写时间:2011-07-22浏览数:20南屏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各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珠海市香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香洲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和社会管理“双转型”的攻坚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判断全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基础和环境变化,科学制定并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为今后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开启新的发展历程,努力建设幸福香洲具有重要意义。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香洲区建区以来极不平凡并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又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面对严峻、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沉着应对,积极进取,在抵御危机中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持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出现了积极变化,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一五”时期,我区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省双拥模范区、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称号。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十一五”期间,保增长、调结构都取得了重要成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416.7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56.86亿元,是2005年的1.82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2.06亿美元增长到6.05亿美元,是2005年的2.94倍;财政总收入从10.37亿元增长到27.52亿元,是2005年的2.6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0.77万美元增长到1.3万美元,是2005年的1.68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45.5:54.1。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19.47亿元增长到409.25亿元,是2005年的1.86倍,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达55.4%。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总产值达889.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5%,园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4%。工业经济中,家电电器和办公自动化及打印耗材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拥有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高附加值工业比重不断增加。社会消费增长稳健,整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日趋强劲,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0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全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抓教育,大办教育,在全国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进并基本实现了教育均衡化、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就医模式。镇街职能转型全面展开,镇街和社区主要职能从经济工作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各镇街全部建成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界定了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不断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构建完善社区自治体系,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逐步建立起以居民为导向的社区工作评价机制,社区事务加快向自治转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共进,财政民生支出从2005年的6.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82元。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户籍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被征地农民(转产渔蚝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6%。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机制,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以内。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户籍人口适龄青年百分百接受技工教育和百分百实现技能就业。不断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持续实施廉租房制度,全区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展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生态示范社区覆盖率达43.8%。严格按照产业准入的节能环保标准和布局要求,把好新上项目的环保审批关,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成了市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任务。全区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按照打造“最清洁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城市面貌更加靓丽。积极推进城中旧村改造,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裸露山体复绿进展顺利,绿道网建设加快推进。辖区内珠三角区域绿道一号线香洲段提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六条城区绿道建设全面铺开。香洲是珠海经济特区推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当前制约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也最早在香洲凸显出来,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总体来看,当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主城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发展载体严重不足,通过“三旧”改造为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置换发展空间的进展比较缓慢。三是城郊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信访维稳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城市管理、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等属地管理的社会工作日益繁重。(二)面临形势从宏观形势来看,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稳定,传统外贸需求增长放缓,贸易保护势力开始抬头。国内非熟练劳动力供给接近拐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加速上升,土地供应趋于紧张,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优势开始削弱。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处于多变期,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加速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可能逐步退出。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依然很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管理转型任务艰巨。但国内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加快推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从周边形势来看,粤港澳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珠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加速推进,为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高速流动和珠三角城市的产业整合,以及为消除区域发展差距和带动本土消费,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和政策支撑。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被确定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正成为区域内海陆空交通枢纽。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后,城市发展的重心加快向西部转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大量在西部地区布局,全市内外部交通条件全面改善,珠海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均衡发展战略的新阶段。从自身形势来看,香洲城区交通、电信和商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城市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为厂商和居民提供服务的商贸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增长稳健,主城区经济全面进入服务业时代。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比重不断降低,以家电电器制造和办公自动化及打印耗材产业为代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现代产业,正成为全区工业的发展主体。总体来看,在“十二五”时期香洲区的经济发展有望实现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的两个转变。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香洲区必须准确判断发展形势,深刻了解发展条件,立足于逐步解决过去三十年来累积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失衡问题,着眼于探索开创今后三十年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在转型中促发展,在发展中谋转型,力争在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等方面,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为香洲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一)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香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自主创新和文化建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保持优美生态环境为前提,全面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从主体城区向核心城区的“两个战略性转变”,把香洲建设成为高端集聚、生态领先、文化繁荣、民生普惠、法治公平的幸福城区,开创香洲科学发展新局面。根据以上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香洲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到“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把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消费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完善商业服务设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大力发展拥有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优势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利用优越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手段。大力发展带动就业作用明显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鼓励发展人力资源密集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力推香洲经济走上包容性增长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继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深化镇街职能转型,全面开展社区民主自治工作,构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拓展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渠道,加快形成社会公共事务共议、共商、共管的和谐局面。——必须坚持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家生态区建设作为打造宜居城区的主要抓手。继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城市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生态区建设,大力倡导生态理念,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重点解决好低端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城市管理问题,打造管理有序、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二)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16%以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果,消费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济结构和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2%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62%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行政区。2.社会建设快速推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的长期均衡。“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1‰左右。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社区自治逐步推开,城市管理面貌一新,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3.民生水平大幅提高。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