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1、从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个角度掌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及发展趋势。2、了解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点掌握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等之爵。功臣封后者百余邑——《汉书诸侯王年表序》郡国并行中央直辖领地:15郡王国辖地:39郡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贾谊传》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1)汉承秦制,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2)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削弱唐玄宗广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掌握财、政、军权,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盛而衰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五代建立者简历共性何在?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其“黄袍加身”处-河南开封陈桥驿材料:当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太祖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赵普认为“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措施军事:______行政:______财政:______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杯酒释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转运使运赋税影响: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3、北宋的地方分权4、元朝行省制(1)背景:(4)影响:对元朝而言,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而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概况:(3)特点:二元性;犬牙交错,以北制南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秦汉初武帝唐宋元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的内外朝制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强化皇权有事汇报吏2、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提交上奏审核政令同意后提交审议封驳执行命令通过审议户工礼兵刑(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使宋朝参知政事元:中书省制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行省制度中央收政、财、军权节度使郡国并行;推恩令郡县制中央集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宋三省六部制唐内、外朝制(任用身边人)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君主专制朝代趋势汉到元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演进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演变趋势如何?•方式:削权分权达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趋势:•总体上看: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发展的线条并非直线;两对矛盾此消彼长,时隐时现。问题探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方法依据汉代察举制推荐征召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推荐门第隋唐宋元科举制分科考试才能•评价科举制: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从中央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从地方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3)从选官制度看:才学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选官标准渐趋统一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