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深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4月在视察山东时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依据《国务院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等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规划期为2011年到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11年到2015年,第二阶段从2016年到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一、背景与现状(一)发展背景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占GDP比重的3.12%,成为全国四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过千亿元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时期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18.79%,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我省“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的总体要求,文化产业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山东半岛为海洋所环绕,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生产、制造、销售有关的海洋文化产品和提供相应文化服务的行业。海洋文化产业离不开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形成相应的文化产品和产业形态,借助于特定的商业模式使这些产品进入市场,供人们消费和享用,提高经济附加值。(二)发展现状山东半岛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产业的潜力巨大。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0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2%,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经济门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属市县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影视制作、艺术品交易、海洋节庆与会展业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独具海洋特色演艺业(如《蔚蓝青岛》、《蓝色畅想》、《梦海情韵》、《日出先照》等)、节庆会展业(如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东营黄河口文化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等)、休闲体育业(如日照世界帆船锦标赛、中国水上运动会、青岛国际帆船周等)、滨海文化旅游业、海洋工艺品业等,均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从空间布局上看,山东半岛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滨州、东营等为支撑,辐射半岛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海洋文化为内涵元素、以蓝色经济为资源特色,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3文化娱乐、休闲度假、节庆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带正在形成。(三)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现象较突出;产业布局不均衡,集约化程度不够;产业层次较低,过于依赖滨海旅游的发展模式,产品文化内涵不高。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指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与合理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形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我省海洋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陆海联动”的发展战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以品牌为重点、以旅游为带动的发展格局。(二)发展原则发挥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形成海陆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统筹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三)发展指标41.经济指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文化产业成为山东半岛的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半岛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省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2.社会指标通过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文明水平。三、产业布局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立的“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结合《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按“一区三带”展开。“一区”,即构建半岛文化产业集聚区。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半岛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打造,突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充分发挥山东半岛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彰显海洋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与海洋文化有关的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型文化用品及设备等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海洋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5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重点开展滨海休闲度假、历史遗迹探寻、海岛观光、湿地生态旅游、海滨城市旅游、邮轮与游艇旅游、水上运动体验等文化旅游形式,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半岛,叫响山东半岛“蓝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半岛文化产业集聚区。“三带”,即胶东半岛新兴文化产业带、沿黄河特色文化产业带、半岛民俗文化产业带。胶东半岛新兴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科技业、先进文化用品与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形成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带。沿黄河特色文化产业带,以境内黄河为轴线,以两翼广大地区为腹地,与京津及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接,整合开发黄河沿线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用现代理念进行策划包装,加强沿黄河文化产业区域协作,推动文化产业规模效益的快速提高,使之成为文化生产力高度聚集的带状经济区。半岛民俗文化产业带,以潍坊为中心,以半岛城乡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打造以民俗文化产业为特色、覆盖周边的半岛民俗文化产业集聚区。四、发展重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确定本区域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三大门类九个行业,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市场繁荣、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文化旅游业。依托山东半岛丰富的滨海文化旅游资源和内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滨海文化旅游为特色、以内陆民俗旅游为支撑的种类多样、相互带动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6海岛游。海岛游以海岛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辅以海岛历史古迹和遗址游览。依据各海岛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特性及旅游业布局特点,确立以青岛、烟台、威海所属海岛为山东半岛海岛旅游的优先开发区域,加快以灵山岛、田横岛、长岛、养马岛、峻炯岛、刘公岛为主要节点的海岛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在重点海岛旅游发展的带动下,通过“扩散效应”,推动其他海岛旅游的开展,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海岛文化旅游开发格局。渔家乐。培育发展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并完善渔村居住设施、规范渔家乐经营活动、搞好渔民民俗风情、渔业生产展示展览,通过渔民舞龙、扭秧歌、渔家号子等海洋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欣赏海岛渔家文化,品味渔家风情,将渔家乐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滨海文化旅游品牌。滨海休闲娱乐。重点开展适合旅游度假的滨海休闲娱乐项目,把海水浴场与康体疗养结合起来,完善休闲健身娱乐等综合设施的配套,发挥半岛各沿海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水上竞技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求变,形成错位发展。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与标本资源,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加紧建设海洋科技馆、海洋娱乐大道、渔人码头等项目,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集休闲、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大型主题滨海休闲娱乐园区,构建亚洲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集群。青岛银海大世界以发展海上和陆域旅游相结合项目为主导,大力发展游艇经济、游轮经济,将之建设成中国游艇设施最齐全、服务最完美的主题景7区。长岛海洋地质公园利用众多形态各异的微地质景观,重点开展科考观光旅游、探险旅游、休闲度假和海洋生态观光旅游。(二)滨海演艺业。以滨海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底蕴深厚的齐文化,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大型演艺项目和知名演艺品牌,实现滨海演艺项目的大型化、精品化、国际化、市场化,构建山东半岛演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艺术院团、演出场所与演出市场的对接。有条件的市通过改革组建演艺集团。支持健康的群众性演艺活动和经营性演出活动,优化演艺结构,引导演艺业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构建现代演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演出策划、咨询评估、市场调查、票务代理等演出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文化演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三)动漫游戏业。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地的优势,加强青岛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烟台动漫产业基地、潍坊市软件园建设,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园区在动漫培训、服务外包、内容研发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将青岛动漫艺术节、烟台国际动漫艺术节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动漫艺术节。加大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开发。通过举办动漫作品大赛、作品评奖等活动,鼓励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为动漫游戏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将动漫游戏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与动漫有关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发行出版,引导企业生产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文具、玩具等衍生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支持山东半岛动漫游戏业与高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提高合作8水平,培养高水平动漫游戏人才。(四)文化创意业。加速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文化创意中的蓝色经济特色和海洋文化元素,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海洋文化创意产品,通过集群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为外围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带动整个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五)艺术品业。依托青岛达尼画家村、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烟台中国书画艺术城、青州书画城,打造油画、书画、工艺品创作生产及出口基地。支持利用闲置厂房规划建设艺术集聚区,吸引国内外艺术家、收藏家和文化机构入驻。促进艺术品销售与家居装饰、文化旅游的结合,开拓艺术品新的消费市场。鼓励开发代表本地形象的标志性工艺品,重点支持潍坊风筝、潍坊锡雕、高密聂家庄泥塑、东营齐笔、青岛贝雕、莱州草编、莱州滑石雕刻以及日照黑陶、剪纸(莒县过门笺、滨州民间剪纸、高密剪纸、烟台剪纸)等,打造高品位、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的系列文化产品。设立民俗艺术园,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六)节庆会展业。整合区域节庆会展资源,使地区之间、节庆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互补和协作,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节庆会展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中心,以日照水上运动会、威海国际钓鱼节、大乳山中国母亲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长岛民俗文化节、黄河口文化艺术节、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胶南琅琊文化节等为主要节点,打造具有浓厚山东半岛风情和特色的节庆线路,加强整体形9象宣传,延伸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