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增,就业难度日益增大。本文致力于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以期能够找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存在的关键因素,从毕业生、学校的角度梳理出缓解该问题的办法。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走向普及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对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二.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要求研究调查资料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个人品质,最为看好的个人品质分别是“团队协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相对于知识而言,企业对员工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经验)、沟通能力、亲和力、协作能力等都有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学校给予学生的多是理论知识,但学生更应具备吃苦耐劳、与人合作的精神。所以录用人员的标准是:第一诚信务实,第二身体健康,最后才是专业技能。(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中学习状况因素的分析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评名次、学习成绩、专业对口、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这六项标准的调查中显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资源,希望通过引进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毕业生提高本单位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在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评价方面又不是简单的通过分数和名次来衡量,而是更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各单位虽然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在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时又不拘泥于学生的专业状况,体现较大的灵活性。大多数单位都比较重视求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说明在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而且成为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精神方面的重视程度的分析在对思想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性这五项标准的调查中显示:在此次调查的单位中没有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或者主动性的。这说明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尽快认同和融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三).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各项特殊能力的重视程度的分析在对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九项标准的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四项标准是和学生适应在新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关的。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其他因素的重视程度的分析在对学校品牌、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的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录用的过程中,尽管把学生毕业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学历作为重要的标准加以考虑。但是已经趋于理性,主要是从本单位的用人实际出发,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而是把这两个因素作为衡量毕业生水平的若干因素中的一项进行考虑,而学生的实践经历是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因素。三.高校毕业生应努力达到的高度(一).要调整好心态,全面认识自己要保持处变不惊的清醒头脑,认真分析和研究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要正视每一份小的工作和细节,只有做好一点一滴,才能成大事。(二).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那么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三).提高社会实践经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趋势,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这样用人单位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高校毕业生要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四).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人才,很多职位都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之后也会影响工作的表现。所以,高校毕业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像是掌握计算机、外语、谈判等等。而且还要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高校毕业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工作单位。金融危机虽然给全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选择,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时间,充实自己,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四.社会热点,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努力(一).政府力量----进一步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1、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加工作岗位,这必然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扩大就业的需要。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2、推行有利政策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统筹安排。3、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种小趋势。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高校作用----努力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强劲推手各高校应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就业指导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贯穿于高校毕业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面对社会需求和高校毕业生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还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高校毕业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高校毕业生自身发展的价值。(三).自我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要转变对高校毕业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轻待遇”等正确的择业观。要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