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元帅授衔前的功绩简述研究问题1、十大元帅的排名2、中央在授衔的标准3.十大元帅的派系4.中国军衔制的发展以及中国现行授衔制1955年评衔资格元帅军衔1.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2.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3.中央军委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4.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5.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6.全国解放后授衔前的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朱德: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彭德怀:1928年7月22日领导平江起义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刘伯承: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贺龙: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陈毅:1927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罗荣桓:1927年7月农民运动,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同年参加鄂南暴动,随后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徐向前:1927年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曾率学生队参加攻打叛军夏斗寅部。1927年后,历任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师第10团党代表,4师参谋长、师长等职。聂荣臻:1927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叶剑英: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朱德: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彭德怀:1928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林彪: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刘伯承:在苏联学习贺龙: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陈毅: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罗荣桓:第4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徐向前:1929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副师长。1930年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1931年,任第四军参谋长。7月,任第四军军长。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聂荣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叶剑英: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彭德怀:1930年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林彪: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1932年3月,他升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的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来改称为军团长。。刘伯承:从苏联回来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贺龙: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央军委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陈毅: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罗荣桓: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9月任第8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中8军团撤销,他先后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第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徐向前: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聂荣臻: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叶剑英:参加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彭德怀: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林彪: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是3位师长中最年轻的,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领导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刘伯承: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贺龙:抗日战争开始后,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1937年9月,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转入晋西北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1940年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1942年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陈毅: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徐向前: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聂荣臻: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朱德:在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取得了清风店、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在战略决战阶段,他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林彪:1945年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1948年指挥辽沈战役。1848年11月入关,任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和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书记,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统一指挥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刘伯承: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贺龙: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陈毅: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辽沈战役。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徐向前:945年,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3月,指挥临汾战役。6指挥晋中战役。1948年10月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聂荣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叶剑英: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全国解放后授衔前的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新中国成了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林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解放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1951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解放后授衔前的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刘伯承: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贺龙: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新中华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2年领导筹建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全国解放后授衔前的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194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叶剑英:建国后,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55授衔的内闻55年当时授衔的决策受到了几个因素的制约:一、名额有限;二、各人当时的职务。三、各人资历在党内军内的深浅。四、各人的军事业绩。五、领袖人物对各人的好恶。六、军内各个派系的平衡。这六个因素中,第一点是数量因素,没有变通的余地,从双“十”这个数字就可看出这一点了;第五点的作用最小,毛泽东不会把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军衔完全表现在公众面前;第二、三、四点主要体现在排名坐次上。而作用最大的是第六点。军内大的派系基本上是红军时期的三个方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加上陕北方面;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中的五个野战军,这几大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