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少数民族人文景点保护模式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内地少数民族人文景点保护模式之探讨引导词:在不考虑自然景观的条件下,我们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文化传承的差异性的交流,各种文化因其独特性、个性、民族性而具有世界性,旅游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和融汇的过程。有的文化在这种交流中被融汇掉,有的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个性。如何保持和继承本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个性,如何通过保护本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而保持民族文化的完整和继承,是研究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拟从旅游与景点保护的模式,以及若干文化保护单位的实践,简要讨论中国内地少数民族人文景点的保护模式及其未来保护工作的预期发展做出前瞻。一、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介1、简述:中华民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确定的未识别民族,包括土生葡人、夏尔巴人以及中国犹太人等。炎黄子孙谓之百姓,蚩尤后裔称之黎民,合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主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少数民族历史简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在古代,“中华”本为汉族自称。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从上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他在该文中,在“黄帝子孙”一词特别注文指出:“下文省称黄族,向用汉种二字,今以汉乃后起之朝代,不足冒吾族之名,故改用此。”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一个国族概念,由于现代中国自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山革命时,关于满洲人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一的民族。“中华民族”一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大汉族中心的主要疑虑。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文化的象征,而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在清朝之前,虽然有华夷之分的观念,虽然没有“中华民族”的词语的存在,但此时的华即后来的中华民族,夷即中国清皇朝的藩属国等。有待解决的问题:可是,“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的语言里是不能翻译的,只能依靠汉语使之存在。比如,藏语里的中国人是rgyami,指的是汉族。藏语是没有中华一词的。同时维吾尔语的“中华民族”是jungxuamilletliri,只是汉语的音译。蒙古语的中华民族是doomdinwendedten(族民华中)也仅仅是音译,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意义。“中华民族”一词,乃由近代的梁启超首先提出。其意原只包括汉族,之后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大小族。2、按人口及居住地分类2010年各民族人口及分布民族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48])分布汉族1220844520分布全国各地壮族16926381广西(1444万),云南(121万),广东(87万)回族10586087宁夏(217万),甘肃(125万),新疆(98万),河南(95万),青海(83万),云南(69万),河北(57万),山东(53万),安徽(32万),北京(24万),辽宁(24万),内蒙古(22万),贵州(18万),天津(17万),陕西(13万),江苏(13万),吉林(11万),福建(11万),四川(10万),黑龙江(10万)满族10387958辽宁(533万),河北(216万),吉林(86万),黑龙江(74万),内蒙古(45万),北京(33万)维吾尔族10069346新疆(1000万)苗族9426007贵州(396万),湖南(206万),云南(120万),重庆(48万),广西(47万),浙江(30万),广东(25万),湖北(17万),四川(16万)彝族8714393云南(504万),四川(264万),贵州(83万)土家族8353912湖南(263万),湖北(210万),贵州(143万),重庆(139万),浙江(22万),广东(21万)藏族6282187西藏(271万),四川(149万),青海(137万),甘肃(48万),云南(14万)蒙古族5981840内蒙古(422万),辽宁(65万),河北(18万),新疆(15万),吉林(14万),黑龙江(12万)侗族2879974贵州(143万),湖南(85万),广西(30万)布依族2870034贵州(251万),浙江(12万)瑶族2796003广西(149万),湖南(71万),广东(27万),云南(21万)白族1933510云南(156万),贵州(17万),湖南(11万)朝鲜族1830929吉林(104万),黑龙江(32万),辽宁(23万)哈尼族1660932云南(162万)黎族1463064海南(126万),贵州(13万)哈萨克族1462588新疆(141万)傣族1261311云南(122万)畬族708651福建(36万),浙江(16万),江西(9万),贵州(3万),广东(2万)傈僳族702839云南(66万),四川(2万)东乡族621500甘肃(54万),新疆(6万)仡佬族550746贵州(49万),浙江(1万),广东(1万)拉祜族485966云南(47万)佤族429709云南(40万)水族411847贵州(34万)广西(1万),江苏(1万),浙江(1万)纳西族326295云南(30万),四川(1万)羌族309576四川(29万)土族289565青海(20万),甘肃(3万),广东(1万)仫佬族216257广西(17万),贵州(2万),广东(1万)锡伯族190481辽宁(13万),新疆(3万),柯尔克孜族186708新疆(18万)景颇族147828云南(14万)达斡尔族131992内蒙古(7万),黑龙江(4万),撒拉族130607青海(10万),甘肃(1万)布朗族119639云南(11万)毛南族101192广西(6万),贵州(2万)塔吉克族51069新疆(4.7万),浙江(3368人)普米族42861云南(4.2万)阿昌族39555云南(3.8万),广东(623人)怒族37523云南(3.1万),海南(1385人),广东(584人)鄂温克族30875内蒙古(2.6万),黑龙江(2648人)京族28199广西(2.3万),贵州(1143人),云南(878人)基诺族23143云南(2.2万)德昂族20556云南(2万)保安族20074甘肃(1.8万),青海(904人),新疆(568人)俄罗斯族15393新疆(8489人),内蒙古(4673人)裕固族14378甘肃(13001人)乌孜别克族10569新疆(10114人)门巴族10561西藏(9663人)鄂伦春族8659黑龙江(3943人),内蒙古(3632人)独龙族6930云南(6353人)赫哲族5354黑龙江(3613人)高山族4009河南(780人),福建(416人),广西(423人)珞巴族3682西藏(3489人)塔塔尔族3556新疆(3242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640101贵州(612780人),浙江(9521人),云南(3415人),福建(2812人),西藏(2317人),江苏(2222人),广东(2197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448云南(200人),河南(195人),广东(170人),湖南(93人)二、人文景点的概念我们认为,少数民族人文景点是相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景观来讲独立存在的民房、民居(包括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族建筑或族居村寨建筑群。少数民族地区民房、民居(包括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族建筑或族居村寨建筑群是少数民族人文景点的主体,同少数民族服饰一样,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外在方面的一个重要载体。民族语言和文字,民族生活习俗(主要体现在节庆上),民族歌舞,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技艺,民族医学等等,构成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人文景点,暨应该有特点鲜明、独具个性、排它性的的民族建筑样式和民族服饰,又应该有差别化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生活习俗、饮食文化、歌舞、宗教信仰等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其历史变迁的自然凝固。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少数民族人文景点就是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三、内地少数民族人文景点之目前保护模式及其简析1、按保护的投资来源划分:⑴地方政府主导的保护模式贵州省西江苗寨模式——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⑵由民间投资自发组织的模式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模式——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50公顷,园内规划建设中国56个民族的博物馆和景区。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2008年8月完成中国56个民族的博物馆和景区的建设。作为国际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博物院的宗旨是:展现民族建筑,保护民族文物,传播民族知识,研究民族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现收藏文物10万余件。复原陈列展览涵盖建筑、环境、人文、文物等四个方面。社会教育围绕爱国主义主题,扩展到众多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自然,就是中华民族博物院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的新方向、陈列的新形式。⑶由家庭为主主导的自觉保护模式泸沽湖模式——泸沽湖位于云南丽江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泸沽湖大落水村距宁蒗县城有73公里,距丽江古城200公里左右。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湖岸线四川要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3米,透明度高达11米,最大能见度为12米,湖水清澈蔚蓝,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云南第二深的淡水湖之一。湖中有5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翠绿如玉。[泸沽湖畔居住的主要为摩梭族,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