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阅读前四则:1、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2、思考“仁”的思想内涵包括哪一些?【原文】(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重点字:1:入则孝2:出则弟3:吾道一以贯之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何事于仁6:尧舜其犹病诸7:己欲立而立人…而达人8:能近取譬9:仁之方也已孝顺父母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达:使……达比喻实践仁,动词“仁”的具体内涵包括哪些?☆仁的根本: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的基本原则:忠恕忠: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最高境界:圣(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于丹一、阅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词。二、分析后七则: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的基本内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来探讨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5.26)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子路是侠士,喜善好施,乐于助人,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孔子是“圣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一定稳定。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来探讨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2.问人:重人不重财3.于有丧者侧:尊崇礼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5.见齐衰者……必趋:恻隐之心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仁爱之心7.管仲:大仁义回顾小结什么是“仁者爱人”呢?“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小结:孔子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实践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我们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对万物生灵有仁爱之心。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孔子之所以这样做,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仁者爱人即要求人人都学会关爱别人。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善待自然,善待动物,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其实“仁”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孔子主张志士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有上下尊卑。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说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一强调等级、一强调平等)四、说明下面句子宾语前置的情况。(1)于斯三者何先?“何先”,即“先(去掉)哪一个”。(2)晨门曰:“奚自?”“奚自”,即“从哪里(来)”。(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孰与”,即“与谁”(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谁与”,即“与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5)未之有也。“未之有”即“未有之”。(6)岁不我与。“我与”即“与(等待)我”。(7)莫己知也。“己知”即“知(了解)己”。(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莫之知”即“莫知(知道)之(他)”。是,之作宾语复指成分,提宾(9)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责备)尔”,“是”系指示代词复指“尔”。(10)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那里去”,前一“之”,指示代词复指“公山氏”。以(11)曾是以为孝乎?“是以”即“以是”。(12)吾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13)仁以为己任。“仁以”即“以仁”。通假字入则孝出则弟吾其被发左衽矣弟:通“悌”,尊敬兄长被:通“披”词类活用1、己欲立而立人2、己欲达而达人3、敝之而无憾4、愿无伐善5、老者安之6、冕衣裳者与瞽者7、虽少8、子钓而不纲9、弋不射宿10、不能死使…立使…达形作动,把…用破旧形作名,长处使动用法,使…安心名作动,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形作名,年轻的人名作动,用纲取鱼动作名,栖宿中的鸟为动用法,为…而死特殊句式1.吾道一以贯之。2.何谓也?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后、宾前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