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宁波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加快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特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把我市现代化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当前,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2代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加快我市港口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更充分地发挥国际港口城市的既有优势和特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国际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推进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智慧型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以此为主攻方向,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互为支撑、互为目标,共同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向新的、更高的阶段迈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当前,正面临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新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以智慧型装备与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我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发展、投资创业、民生保障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就医、住房、出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四难”的解决和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就业环境等“四优”的创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3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重塑我市企业的决策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物流体系和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体系,引领我市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和服务外包实现新的发展,促进我市国内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当前,宁波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全市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二、准确把握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把信息化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向一个新的水平。2.基本原则: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把握机遇,强力推进的原则。要把握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牵引、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乘势而上、强力推进,积极营造氛围,4抢占先发优势。要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智慧型信息技术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国家级电信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坚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充分的安全可靠的超前的基础能力的保障服务;坚持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提高统筹兼顾的联合攻关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要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遵循科学的方法路径,以建设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在其他城市的应用市场开发。要坚持开放合作、汇聚智慧的原则。要紧跟新科技革命和开放创新的时代步伐,加强开放合作,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立足自我、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汇聚智慧、加强合作、强化统筹、注重实效,快、准、重、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3.总体目标和要求: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的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先进的智慧产业基地、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和智慧应用标杆城市,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力争至2020年,跻身于国际智慧城市的先进行列。至2015年主要目标和要求是:5(1)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2)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行、就医、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信息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3)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4)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智慧应用体系,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5)建成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6)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十大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出六大智慧产业集聚基地。(7)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8)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的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基地,力争有一个至几个领域赢得市场认可,具有引领发展能力。三、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1.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推进宽带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2.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多网融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及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多网融合”试点和推广。3.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建设数据灾备中心,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把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四、以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1.网络数据基地。着力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多网融合平台,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和宁波发电企业等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宁波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加快形成海量数据收集、保存、通行、分类挖掘利用能力和云计算的处理能力,为宁波、长三角及更大区域的信息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72.软件研发推广基地。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以及动漫产业发展水平。注重软件的市场开发和行业性应用商业模式的市场开发相结合,打造有品牌的行业商业服务商大企业与建设软件研发、生产、推广基地相结合,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十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抓紧规划建设宁波国家高新区市级软件创新基地,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市级各类功能开发区、县(市、区)积极发展各类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推广和服务基地。注重发挥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宁波软件园、和丰创意广场、创e慧谷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服务外包等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吸引世界IT百强及国内大型软件公司在园区落户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科技人员、大学生在软件服务业领域投资创业。3.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结合宁波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一批如智能家电、数控设备等信息化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和智能电网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集群。要重点依托杭州湾新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市保税区、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卫星城市试点镇等各类重点功能区域,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主动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建立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设计基地,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实力的大企业,争取在网络8应用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产业基地建设上有大的突破。4.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宁波服务业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依托各县(市)区现有基础,结合各自优势,争取在每个重点服务行业培育出一个智慧服务产业示范推广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特色明显,具有较强行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从而推进服务业整体发展。5.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重点依托余姚滨海和慈溪杭州湾等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农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建立“精准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通过提升、培育和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一批智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和带动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6.智慧企业总部基地。通过深化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总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其跨区域、跨国家的现代研发、先进制造、营销体系的发展,提升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鼓励总体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纺织服9装、文具模具等传统型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合作和优化重组,使其加快转变成智慧的企业总部。五、以十大智慧应用系统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1.智慧港城物流。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宁波港优势,推动宁波国际航运业向国内外对接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发展。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第四方物流市场、电子口岸等服务平台建设,发展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破解生产物流和贸易市场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瓶颈制约。抓住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智慧制造。在机械装备制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