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圣地江南名园简介它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500多亩,她始建于1958年,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对红梅公园实施敞开扩建,于2006年9月28日以全新面貌免费对市民开放。肆壹青峦倒影贰红梅春晓叁文笔夕照肆曲池风荷肆伍吴风遗韵陆林园钟声柒翠微秋霞捌雪山劲松青峦倒影它就座落在映梅湖畔,峰峦起伏,山道弯弯,百米长廊蜿蜒其间,山顶建有半山亭。半山亭位于青峦山之巅,它原来位于武进县衙前的惠民桥西北,是为纪念王安石任常州知州而建。虽然他在常州只做了一年的知州,却政绩卓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他外出坐船总在惠民桥的码头上,所以人们就在那建了一座亭子纪念他,因他号半山,故名“半山亭”。在清末明初毁废,1989年由常州市园林局筹资重建于公园的青峦山上,以示纪念。山上遍植青松,翠竹,红梅,栀子和樱花等各种花木,树影婆娑,叠石堆景,倒影湖中,故称其为青峦倒影。半山亭映梅湖一星桥一星桥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跨度60米,桥身两侧运用了双层夹胶玻璃,它坐落在映梅湖上,并且处于公园的中轴线上。红梅春晓它以保留的红梅阁为中心,在景区周围挖掘环形水系,并且广植数千棵百年古梅,形成“园中之园”的特色景观。走在红梅春晓景区,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里浓郁而独特的文化气息,更能感受到“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的意境。红梅阁据《常州府志》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高达17米的楼阁,建在2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阁楼对面的这根石柱,名为冰梅石。据说此柱石花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风蚀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冰梅石文笔夕照以文笔塔为主景,有笔架山、文笔楼、梦笔轩、墨香榭、砚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贤坊等景点,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堪称公园的精华所在。每至夕阳通照,顿生“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之意境。文笔塔座落于公园南部的这座文笔塔是一座具有神奇传说色彩的古塔。该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原为太平讲寺塔,迄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故名文笔塔。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常州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耗资50余万元。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8.38米,底层外径9.85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高80厘米,八角形花岗岩须弥座高1米,每面有浮雕花瓣。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塔内有旋梯可供游人攀登。嘉贤坊砖木结构,斗拱装饰,飞檐戗角,坊高8米,宽11米,厚1.4米,与近在咫尺的文笔塔交相辉映,显得张弛有度,古朴大气。坊的东西两面分别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和“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的楹联。从这些楹联可以看出,它们所描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季札高风亮节,视功名富贵如粪土,多次推让王位。吴馀祭元年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常州2500年历史从此开始。为纪念常州古城的奠基人,故建季子祠三座。唐代垂拱四年,江南巡抚狄仁杰曾以吴楚多淫祠上奏皇帝,在全国毁寺庙1700多座,而独季子祠不废,还赠额“嘉贤”,嘉贤坊名由此而来。坊于1352年毁于战乱,1993年由常州园林局拨款重建。夏日荷花盛开,艳丽清新,池畔绿柳垂荫,小丘杜鹃争奇斗艳。曲池风荷吴风遗韵从几百座牌坊中选择与崇文密切相关的八坊(早科坊、状元坊、世科坊、兄弟翰林坊、双桂坊、正素坊、椿桂坊、进贤坊),作为吴风遗韵传与后人,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风采。其中一坊展示了清代立体城厢图。吴风遗韵林园钟声它与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一墙之隔,古树森森,景色宜人。晨钟暮鼓,尤显幽深安静,采用借景,名曰“林园钟声”。体现了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林园钟声翠微秋霞沿石阶登山,枫树夹道,山顶有翠薇亭,山上多植红枫。秋季,霜重色浓,再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体现了园林景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翠微秋霞雪山劲松地势高耸,四面环水,山上植物以青松、雪松、腊梅为主,尤其是本次改扩建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雾森。“雾森”是源于真空设备处理后的净化水,以直径极小的微粒在空气中云集,形成了白色云雾状的奇特景观,颇似自然雾气的浓缩,尤若“雾的森林”。其最终之目的在于满足现代都市人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雾森制造出的雾气,薄如轻纱,浓似迷宫,可按照设计想要得到的效果以及实际应用的要求随意控制。它是一种可制造出特殊云雾效果的景观设计手段。在其周围配以宣城石,向我们展示了淋漓尽致的北国风光。雪山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