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检验分析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从现场枪弹痕迹判别国产常见枪支类型摘要:区分发射枪种,亦即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的形状、尺寸及遗留痕迹,确定射击的枪支种类。这是验枪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确定射击枪支的基础、条件。本文从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在我国常见的几类国产枪支之间的差异。关键词:枪支检验弹头痕迹弹壳痕迹一、枪弹痕迹的含义枪械在射击时,击针打击子弹底火,引燃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驱使弹头与弹壳分离,推动弹头加速运动,由膛内运动至射出枪管外到击中被射客体,这一过程中,在弹壳、弹头、枪械、射击者、障碍物(阻碍物)和被射客体上形成的痕迹统称为枪弹痕迹。枪弹痕迹包括三个方面:①在射击弹壳和弹头上形成的反映有关枪械机件外表结构特点的形象痕迹②在枪支有关发射机件及射击者身上遗留的射击残留物痕迹③在障碍物(阻碍物)、被射客体或弹着点上遗留的射击弹孔和射击残留物痕迹二、区分发射枪种的意义和依据(一)区分发射枪种的意义区分发射枪种,亦即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的形状、尺寸及遗留痕迹,确定射击的枪支种类。区分发射枪种在检验工作中,不仅经常遇到,而且检案量大,对确定射击枪支、协助侦查破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区分发射枪种是正确划定作案嫌疑人范围的重要依据任何枪支案件在现场上留下的各种枪弹痕迹、物屑都是用来分析、推断案件性质、作案经过和划定嫌疑人范围的重要材料。现场遗留的射击弹头、弹壳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和各种痕迹物证,都是正确区分发射枪种的科学依据。凡事占有、使用、接触可以发射现场弹头、弹壳的那种枪支的人,都可以在侦查中列为排队摸底的对象而加以核查;如能连同其他证据综合分析,常可从中找出重大的嫌疑人或证实作案嫌疑人员。2、区分发射枪种是突出检验重点、减少检验枪种数量、提高鉴定成效的重要条件若检验人员不能正确的区分发射枪种,哪种也肯定不了,哪种也排除不了,常常造成检验工作量过大,容易出现非错即漏的现象,无法保证鉴定的质量。3、区分发射枪种是正确认定射击枪支的重要环节验枪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区分出发射枪种的最小范围,才能集中力量在有限的检验枪种中,细致、深入、迅速、正确地作出认定或否定射击枪支的鉴定结论,这对揭露犯罪十分有益。(二)区分发射枪种的依据1、枪支形态、结构、规格和枪支机件的对应性这是区分发射枪种的一项重要依据。枪弹是枪支的被击发物,只有能被装入弹膛,稳固定位,枪支机件又可与之发生有效的击发作用,才能达到发射目的。因此,枪弹结构规格必须与枪支机件互相对应,这就为我们能从枪弹的形态、规格上去科学地确定枪弹的种类及其配用的枪种范围,为区分发射枪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些对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弹头直径大小和枪管口径大小要吻合枪支口径与枪弹口径的大小吻合,当然不是绝对等同,而是包括了合理的公差在内。由于弹头要在枪管内膛嵌紧,才能稳定地旋转射出,因此,弹头的直径通常要略大于枪管口径,其正常的比例范围是1:1.03~1.04。若比例过大,弹头在枪管内射不出去,或者擦坏披甲造成炸膛,或者无法命中目标发挥出作用效果;比例过小,火药气体就会外泄,弹头不能贴紧内膛旋转射进,造成失稳,同样会影响命中精度和射程。(2)弹头长短、形状与枪管、坡膛的长短要适应枪管长,坡膛、线膛也就长,整个枪也长,其击发的枪弹弹头当然也就长些,装药量就要多些;反之枪管短,配用的弹头也短。(3)弹头与枪管的横截面形状要对应现在绝大部分枪种的枪管和弹头的横截面都是圆形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枪管、弹头的横截面呈星形或类圆形,两者要求对应,才能射击。(4)弹头结构及制成材料与枪种的用途相适应象小口径步手枪、转轮枪,它们配用的枪弹药量小,威力差,故多用在运动和近距离杀伤上面,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活力,弹头就用整个铅合金制成。步机枪是用来射击中、远距离有生目标,并要求毁坏、燃爆坚硬、牢固的目标物,故弹头尖长,弹心坚硬,弹速高,威力大,弹头内常有高强度钢心或燃爆、显示弹道的药剂,即须用特种弹来发射。(5)弹壳的形状、口径与弹膛要对应弹壳多为瓶形、圆柱形的,也有少数呈“U”字形的或弹带式的等等。它们分别配用于相同形状和规格的弹膛以便发射。此外,除柱形枪弹外,弹壳口径和壳体各部分直径大小也不同,除壳口口径与枪管口径必须吻合外,步机枪弹的其它肩部、体部、底部直径,则要超过壳口口径,以便增大容积,盛装更多的火药,提高枪械的威力,这样,也必须有相应形状、尺寸的弹膛,才能容弹发射。(6)弹壳的锥数、锥度和长度与弹膛要对应弹壳各个部分,因其直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锥体和锥度,整个弹壳锥体有二个、三个的,数量不同,各锥体直径大小不同,锥度、长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枪支弹膛的锥数、锥度和各锥体长度与之相适应,才能定位、闭锁和发射。(7)弹壳的底缘、底槽与枪支性能相对应弹壳的底缘、底槽是同枪支的性能、射击效果密切相关的。如果底缘、无底槽的枪弹,除少数可配用机枪进行自动连发射击外,多数配用非自动步枪、运动枪、猎枪、转轮枪射击。因枪弹有了底缘凸起,无需底槽,便可用于手动抽壳、装弹,构造也较简单。无底缘、有底槽的枪弹,则适用于自动枪支发射,它方便拉壳钩自动入槽抱壳、拉壳及枪机、枪管的密封和扣合,因而成了自动枪支配用枪弹结构特点的重要标志。(8)底座直径、厚薄同弹底窝大小、深浅要对应枪弹底座直径大小,要适应机枪弹底窝直径的大小,以便装入弹底窝时固定紧密。底座厚薄,则需与弹底窝的深度相吻合,又要与拉壳钩突出底窝面的长度、击针的突出量相适应。2、枪支机件形状、大小、位置和枪弹留痕特征的相同性枪支机件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在枪弹被作用过的各个部位上得到相应的反映,这就是物体与它的痕迹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包括了种类结构的相同性和特殊结构的同一性,据此可正确识别发射枪种。由于枪支、枪弹相互机械作用的不同,在印压、撞击作用下,枪弹上的痕迹,易完整地反映出枪支作用机件接触表面的形状、大小等结构特点,痕迹常呈凹陷、立体状。因为在印压、撞击瞬间,枪支机件与枪弹作用表面,保持了位置的相对不变(横向移动小),故特征清晰,易于检验。若枪支机件与枪弹呈平行或一定角度摩擦、撞击,则两者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接触面上的凹凸点虽细小,但因两者表层的撞击、摩擦力很大,往往形成条带状擦痕,它能反映出接触部位的宽窄、深浅,擦痕痕底痕壁的细微结构,接触始缘、终缘、边棱的特点;还可从痕底表面见到点成线、线成面,深压痕粗、浅压痕细、弯转部分痕线呈比例性宽窄改变等等带有规律性的变化中,为我们判断枪机的种类、位置、宽度、接触边棱是否具有毛刺、角粒等特点,提供条件和依据。三、几种常见国产枪机的区分(一)51式手枪弹与54式手枪弹51式、54式手枪,是同一种枪支的两种不同样式。51式手枪,于1951年定型,原在我国山西太原107厂生产,当时,按照前苏联“托卡列夫”手枪图纸进行仿制,1954年该厂迁并到黑龙江省626厂,仍按原图纸生产,定型为54式手枪,据了解,这两种不同样式的枪支,结构规格相同,只是枪支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上存有一些微小的差别,这为我们深入研究其射击弹壳上痕迹特征的不同,提供了依据。从射击弹壳上留下的枪种痕迹看,经过对射击弹壳的观察和统计,两者有着以下一些不同点:1、弹底窝加工痕不同据有关资料介绍,并结合实物观察和特征分析发现,54式手枪射击弹壳的弹底窝加工纹,多为粗大的横弧线,极少数间夹有倾斜直线纹。51式的多为纵倾直线纹,纹线较细,少数兼有横直和纵倾两种线痕,也有些枪支,弹底窝的加工纹不明显,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点。因为51式手枪弹底窝加工工序是:先用六角无柱形M-200型铣刀进行旋铣,然后用钻击针孔,按设计要求,弹底窝表面的光洁度达到6才算合格,因旋铣弹底窝时,常会留下毛刺,为达到设计要求,须用锉刀锉去毛刺,续用砂纸打平。因此,弹底窝表面加工纹较细,多呈纵倾直线状。而54式手枪,在铣刀旋铣弹底窝时,由于材质优良,加工精细,一般的弹底窝表面光洁度,经旋铣后便可达到要求,不须再用铣刀或砂纸细打,故多数枪支弹底窝,仅留下了铣刀旋铣的横弧状加工线痕。(1)弹底窝擦划痕迹的变化弹底窝擦划痕迹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痕迹的宽窄、长短、深浅的变化;痕迹的倾斜角度、扭曲、重叠的变化;痕迹线条的粗细、多少、间距的变化等。产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枪支在开锁的瞬间,弹壳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的接触状态不同,枪管平稳下降,则弹底窝与弹壳底面相摩擦的范围较大,所形成的痕迹长而宽,痕迹线条竖直;若枪管下降时偏左或偏右摆动,则形成的痕迹面变窄,痕迹线条倾斜;若枪管下降时运动不规律,则形成的痕迹轻者局部扭曲,重者痕迹重叠,弹底窝表面加工痕迹越明显,形成的擦划痕迹就越深大。(2)弹底窝擦划痕迹的反映①在底火帽上侧的擦划痕迹:痕迹多为竖直线条,少数倾斜或扭曲,痕迹线条深浅不一。有时擦划痕迹短而深大;有时擦划痕迹短而窄,痕迹线条浅而细;有时痕迹只出现一束短而窄的线条。②在底火帽左侧的擦划痕迹:痕迹线条呈细直线形,有时痕迹线条深而粗,上半部分扭曲;有时痕迹上部出现模糊不清的摩擦痕,中部扭曲,下部粗大竖直;有时痕迹上部有模糊不清的摩擦痕,下部线条较细且扭曲;有时痕迹出现重叠。③弹底窝擦划痕迹的形成、痕迹的变化范围和清晰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A.枪机弹底窝表面加工纹的种类及其深浅程度;B.弹底窝某一部位或某个部位的表面凸起;C.弹底窝与枪弹的闭锁间隙;D.开锁瞬间的机件运动状态;E.枪弹的尺寸、形状、公差、弹壳和底火的制作材料、组装公差以及装药量等弹底窝印压痕迹明显,能较好地反映枪支弹底窝表面的加工纹特点,对不连贯的凹凸痕迹可采用特征对照法进行比对,对连贯的痕迹线条可采用线条对接法进行比对。由于痕迹特征的稳定好,如果出现在同一部位痕迹的细节特征不同,还可以作为否定的重要依据。由于弹底窝擦划痕迹的面积较小,变化较大,应用中对痕迹特征的稳定性易产生疑虑。此外,因为该痕迹中线条细小,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易受折射光和衍射光的干扰,使痕迹线条的细节特征模糊不清。2、击针头痕迹有些不一样击针头痕的位置。54式手枪的约有80%位在第四象限内,另有15%左右位在第一象限或居中。如将拉壳钩中心点和抛壳挺直角顶点作连线(称拉抛线),多在击针头痕之下放。而51式手枪的击针头痕,多在第一、三象限内或居中,击针头痕多在拉抛线上方。击针头痕的深度。54式手枪的击针头痕深度,多为0.4mm到0.5mm;51式手枪的击针头痕略深于54手枪的,多为0.5mm~0.7mm。击针头痕痕底的反映。54式手枪的击针头痕的底面,一般比较圆钝、光滑;51式手枪的击针头痕底面,有凹有凸,有时呈台锥形,表面不甚平整。54式手枪弹舌痕具体形态特征:(1)射击弹壳形成的舌痕面积较小,均呈浅上坡型,即形状短小,较浅。(2)舌痕长度d≤41D(D为底火直径,D=4.94mm),即d≤1.23mm。(3)痕底状况形成线条擦划痕,相对圆滑,边沿有金属堆积特征。(4)舌痕偏弹壳抛壳口痕右侧3~5mm。51式手枪同54式手枪都发射51式7.62mm手枪弹,设计的弹壳也都产生舌痕,且两枪基本构造相近,特别是直接同弹壳发生作用的各个枪支部件的接触表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更是十分相似,因此给刑事验枪工作带来了困难。3、抛壳挺痕迹有些不同54式手枪的抛壳挺痕迹、边棱一般锐利、齐整,线痕连贯得多,局部痕迹也是如此;51式手枪的抛壳挺痕迹,边棱易磨损,多断折、卷曲和不齐。54式手枪的抛壳挺痕迹,出现率约占65%左右,其中有50%左右,反映比较完整;51式手枪的出现率约50%,反映较完整的约占30%左右。54式手枪抛壳挺痕迹,其垂边长于3mm的约占40%,而51式的只占10%左右。4、抛壳口痕迹的不同多个口痕的出现率。54式手枪的约占10%~15%,若有三个口痕,上口痕处常挨有两个。51式手枪两个以上口痕的出现率很低。口痕的偏向、距离。54式手枪的口痕,大多偏于舌痕左侧3~5mm处;而51式手枪的口痕,少数可偏在舌痕稍右侧。如用拉壳钩痕中点的轴向母线衡量,多偏在左侧,不过51式手枪有的偏距较小,仅1~2mm。口痕的高度和分布。54式的下口痕高度,多在10mm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