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二O一三年五月七日目录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文献综述............................................2二企业研发的概念以及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3(一)研究开发的相关概念........................................3(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5三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比较以及我国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历程...............6(一)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比较......................................6(二)我国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历程................................7(三)我国采用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深层动因....................7四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9(一)实际操作难度较大..........................................9(二)给企业盈余管理留下空间...................................10(三)未规范研发失败后资本化处理的确认与计量...................10五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10(一)对企业进行分类,分行业进行处理...........................10(二)提高有条件资本化的可操作性...............................11(三)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计量方法.............................11(四)加强研发信息披露力度.....................................13(五)加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审计监督...........................13六结语...........................................................13参考文献...........................................................141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管中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会计系,南京210044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共识促使着各企业须加大研发支出。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开发的基本概念以及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典型模式的优缺点,然后回顾了我国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历程并剖析了采用现行准则规定的动因,最后总结了有条件资本化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措施。关键词:研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准则;会计处理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到了21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各国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和科研人员在研发活动上,强度也非常大(表1-1所示)。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增强风险抵抗能力,研发投入的支出不断增长(表1-2所示)。对研发费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并且充分披露研发相关信息能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投资潜力、市场价值和发展能力。因此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的经济管理活动和信息系统,必须正确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及披露。表1-12006年各国研发投入情况研发资金(美元)研发强度(占GDP的百分比)研发人员美国3300亿4.3%130万中国1360亿3.1%92.6万日本1300亿2.7%64.8万欧盟2300亿1.8%50.5万数据来源:维基百科研发投入词条网站表1-2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开发支出亿元2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网站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当研发费用数额很少或较少发生,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可以费用化处理,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较为简便也容易理解。然而随着研发费用的比重逐渐上升,费用化处理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于是资本化成为另一种选择。2006年以前,我国对研发支出的处理是采取全部费用化的方法,2006年以后新准则允许企业研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这一规定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并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企业自身而言,这一政策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速产品升级更新,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但如果该政策未能得到严格执行,便会成为企业盈余操纵的手段,如此就不能达到该政策的预期效果。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企业发展状况来分析有条件资本化的动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并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处理经验,探讨出比较完善的研发费用处理方法和披露机制,避免部分企业利用这一政策进行盈余操纵,这都是本文将要进行论述的问题。(二)国内外文献综述选择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是国外学者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主要分歧。有学者指出研发支出费用化符合稳健性、谨慎性和可靠性原则,因为其消除了企业将成功概率极低的项目支出予以资本化虚增资产的可能;而资本化的支持者认为不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确认为资产损害相关性,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美国会计准则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研发支出和未来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符合资产定义中的“可控制”和“可带来预期收益”的要求,因此只能费用化处理。所以尽管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开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工作,但在研发费用的处理方面美国一直坚持全部费用化的原则。此外,爱丽丝、科特斯和凯莉(Ellis,Curtis,Carey)在《快速增长的研发费用:带来的收益如何》(SpeedyR&D:HowBeneficial)一文中认为研发未必都成功,技术可行性的测试也未必准确,有力支持了研发支出的费用化观点。巴什、戴隆和贾克伯(Baruch,Doron,Jacob)在2005年发表的《研发费用的资本化,3摊销与价值相关性》(abouttheInformationalUsefulnessofR&DCapitalizationandAmortization)中提出,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现行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数据都是由研发支出费用化得出的,作者在研究中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并在生命周期内摊销,以此来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财务状况和利润表的经营成果,并预测接下来一年的数据变化,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数据与公司股价和股票收益率呈显著相关趋势,因此可以得出研发费用资本化能提供价值相关、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结论。2006年以前我国采取的是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方法,但其弊端逐渐显现,已被新准则中有条件资本化的规定所取代,这也是目前学界基本倾向采用的处理方法。杨文武在《论企业研发费用的管理及会计处理方法》一文中充分阐述了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利弊,研究表明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能够较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与股价也呈正相关趋势,证明了有条件资本化比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更合理。通过回顾上述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对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有条件资本化与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的两种模式的争论上。国内研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有条件资本化的方法,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二企业研发的概念以及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一)研究开发的相关概念1.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将研发定义为:研究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计划性的调查活动,它以获取并理解新的科技知识为目的;开发指通过技术可行性测试,准备应用研究成果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通常发生在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对研究开发作如下定义:研究是有计划的研究或关键性调查,开发是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新产品、新工序、新服务或对现有生产工序和销售手段进行实质性改进的活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研发项目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其定义为:研究是探索性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初步调查,以获取并理解新的科技知识为目的,风险性较大;开发是已通过技术可行性测试,运用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基于以上论述可见,对研究和开发各国的定义大同小异,都把研发活动分成两个阶段: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在研究的定义上,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都指明研究是“创造性”活动,美国准则指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新知识。国际和我国准则中“研究”定义中都包4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而美国侧重于应用性研究,与新产品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除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各国在研发的定义上没有太大分歧。2.研发支出的范围直接归属于研发阶段的费用以及以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的费用都应包含在研发支出的范围内。在研发费用的组成内容问题上各国规定类似,一般包括以下方面:①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②消耗的材料和劳务费用;③固定资产折旧费;④无形资产的摊销费;⑤管理费;⑥其他费用:如水电费、装修费、保险费等。3.研发活动的特征第一,不确定性。与其他投资活动不同,研发项目能否成功、成果是否具有有用性,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能否准确计量都是不确定的,存在着相当的风险性,而且不同阶段的风险水平也不尽相同,前期基础研究阶段风险最大。如图2-1所示。图2-1无形资产研发和风险水平的关系第二,弱对应性。即许多研发项目是相互混合、相辅相成的。往往会出现多个项目交叉进行,或者一个项目多方受益的情况。这往往使研发费用难以归集分配,研究与开发的阶段也难以划分。第三,滞后性。研发活动从最初的设想到初步分析和调查、技术可行性测试到产品的形成及商业化生产是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四,政府支持。国家近年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实践证明研发活动不仅能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领先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同时研发活动具有溢出效应,研发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超过企业本身,所以政府都会扶持企业的研发活动,如提供税收优惠等等。上述特征是研发活动的一般性特征,具体到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可以总结出我国研发活动的主要特征。首先我国研发活动的主体基本都是大企业,行业规模特征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生物科学、能源材料等大型企业;其次,研发领域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表2-1所示)。我国企业研发战略往往都着眼于成果可直接商品化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其风险较小,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商业化生产研发阶段风险水平5础研究耗时长、风险大、投入比较薄弱,主要依赖外国技术。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倾向于独立承担整个研究过程,中小企业在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下,倾向于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商品化研究。最后,我国研发活动的产学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力度逐渐增大。表2-12009年我国R&D经费投向统计表R&D经费投向领域投放金额/亿元投放比重/%制造业3571.361.6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138.719.6教育451.57.8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网站(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国际会计准则IAS将研发活动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需要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并不确定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风险性较大,因此研究阶段的费用支出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活动通常要进行技术可行性测试,估计其成功概率,确定其能形成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当开发费用符合下述标准时,可以被资本化并在预计使用或销售的期限内予以摊销:(1)项目能够明白确认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