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南宋的灭亡一、背景:南宋后期统治危机的加深1史弥远擅权和理宗朝的黑暗统治1)湖州之变2)端平更化: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后实施的改革。端平更化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革除了史弥远时期的很多弊端,但其它改革措施或失败或流于表面,未能成功。2宋、蒙联合灭金和蒙古南侵1)端平入洛: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2)后果:3四川军民的抗蒙斗争和鄂州议和4贾似道擅权公田法二、原因原因一:南宋联蒙灭金1214年七月,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为了扩大疆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协议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及在朝臣的建议下,继续伐金。公元1234年,金灭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原因二:经济•恶性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南宋军队采取的是募兵制。由于宋朝生产力极高,人民从事生产可以创造很多财富。为了缓解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危机,南宋政府在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饮鸩止渴式地大量发行会子,会子严重贬值,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不断走低,这实际上造成了会子信用的破产。景定五年(1264年)开始,宰相贾似道制定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开始严重衰退,国家财政收入非但没有按预期增加,反而开始逐步下滑。•过度依赖外贸,国家经济结构性脆弱。原因三:内忧•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为最高层的舵手没有韬略;2、奸臣误国,史弥远、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都是些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的之流,却军政常握大权•原因四:外患•蒙古铁骑彪悍,高层战略适当。三、南宋灭亡过程•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可谓战无不胜,只有南宋顽强的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除了文天祥,这段历史现在已很少有人提起,因此重温这段历史,以祭奠英勇抗蒙的南宋军民,鞭笞弄权误国的奸臣,鞭笞叛国降敌的贰臣.•谁是蒙古最强劲的对手?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直至他死时,他也不会料到,汉人会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初次交手,宋兵不堪一击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儿子窝阔台开始灭亡金国的军事行动,即假道南宋,合围金国.1231年,假道南宋的任务由托雷率兵执行,而南宋半推半就间与拖雷发生冲突,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此后宋军再无勇气低挡,拖雷顺利抵达湖北,大乱与蒙古主力对峙的金兵阵脚.最终蒙古军攻陷汴梁,金朝大势已去,而拖雷仅以三万骑兵就如入无人之境,极大震动了南宋朝野.•金哀宗的哀求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辗转逃到蔡州,金哀宗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过去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断能力,断然拒绝了哀宗的要求.随后,蔡州之战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时间是1234年.•南宋的北伐灭金后,蒙古军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开始北伐,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中原地区满目疮痍,所收复的城市几乎空无一人,北伐宋军得不到给养补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水淹宋军,北伐宋军大败,从此只得转入战略防御.•第一次蒙宋战争,蒙古遭受重大挫折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大举犯宋,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宋廷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孟珙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拉锯战.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军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反攻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同年至1240年初,孟珙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他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丧命蒙古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企图一举歼灭南宋.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由于合州的坚固防御,蒙古军遇上了挫折。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他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撤退争汗位去了.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蒙古局势非常混乱.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但奸臣贾似道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博得皇帝的信任.其残害正直的大臣,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襄樊保卫战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反观南宋,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败,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此时南宋四川守将刘整投降蒙古,他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忽必烈采纳.1268年,蒙古攻打襄樊,襄樊城防相当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增兵,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率兵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由于叛徒向元兵出卖了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共同夹击元军的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临安失陷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攻打南宋。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厓山,悲壮的决战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为帝。李庭芝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被抓获.天祥至死不降,也被杀害了.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四、总结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统治者上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朝政上吏治腐败,使得民不聊生。加之在外交措施方面失当(南宋与蒙古结盟灭掉金朝,顿失防御屏障,并将自己的实力暴露于蒙古贵族面前,实属重大失策),导致内外交困所致。像贾似道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个浪荡子弟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充分体现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作为前线指挥,他一面封锁军情,一面向敌人称臣请降,这种两面派的作风是无法长久的。君臣上下,不思进取,既没有北定中原的雄心,也没有积极防御的打算,只是一味搜括民脂民膏,贪恋奢华的生活,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形象的写照。南宋后期的政治可用皇权旁落、大臣擅权、皇后干政、朝政混乱和民怨沸腾来概括。所以,当南宋统治者选择了逃避甚至是投降政策时,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注定灭亡的道路!五、附加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