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史第七章新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儿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第一节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的激进实证主义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华生的激进行为主义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被间接观察或逻辑推理而实证的命题也可以被接受托儿曼、赫尔等的新行为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操作主义基本观点:科学概念必须最终从实验操作上来寻找其意义新行为主义者是操作主义者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华生的没有“心理”或无“头脑”的心理学反对责难新行为主义的修正,形成各具特色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体系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特点:不排除意识经验,承认有机体内部活动的作用,重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主张整体行为观,以改变华生局部性的分子行为观及将行为归结为肌肉运动的简单组合;重视操作分析的客观方法,力图用科学操作使心理学术语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客观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第二节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刺激和反应的客观联结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刺激与反应的接近)练习观:区分动作和活动,活动需要练习、动作不需消退观:用“联结抑制”解释消退(或遗忘),提出三种消除已有联结的方法强化观:用接近性条件作用解释强化和惩罚动机观:动机就是刺激,动机提供了维持性刺激。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客观性原则假设-演绎方法关于行为的普遍、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主要从事确立行为的数量法则及其演绎体系的行为主义简介:美国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30年代-60年代间,其学习理论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行为本身研究方法:引入”假设-演绎“方法学习理论:刺激-反应联结;接近和强化原则行为原理:行为的动力、抑制和消退研究方法:——将假设演绎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中,并归纳出基本原则和方法:先建立一套表述清晰的公设,并且对重要的术语下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从建立的公设出发,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包括有关领域的重要具体现象的定理用实验方法对假设的结论加以检验,并在新观察到的事实、实验结果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证明该假设为真后,将其纳入科学体系中;若为伪,则无科学意义学习理论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的联结S-RS-s-r-RS1s1S2s2S3s3…………SrR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原则: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强化原则:初级强化强化次级强化强化与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sHR(习惯强度)=1-10-0.0305n习惯强度:指传入和传出神经冲动之间的动力关系n:为强化的尝试次数行为原理行为的动力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其力量可由生物需要被剥夺的时间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反应势能:一个已经习得的反应在一定刺激作用下发生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SER=D•SHR(SER表示反应势能;D表示内驱力;SHR表示习惯强度)行为的抑制和消退反应抑制(IR)抑制条件抑制(SIR)SER=D•SHR–(IR+SIR)[SER表示有效的反应势能]SER=[D•SHR–(IR+SIR)]-SOR[SOR表示抑制性潜能]赫尔“反应势能”公式演变:SER=D•SHRSER=D•SHR–(IR+SIR)SER=[D•SHR–(IR+SIR)]-SORSER=[D•V•K•SHR–(IR+SIR)]-SOR第四节托儿曼的认知行为主义简介: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并建构符号完形学习理论,亦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心理学理论观点整体行为学说中介变量——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整体行为学说区分分子性行为和整体性行为分子性行为:指个体所表现的局部性动作,如声、光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反应。整体性行为:指个体所表现的大单元或整体性行为,如动物跑迷津、儿童上学、打球等行为。整体行为特点:目的性: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设法获得或回避某些事物认知性:为实现目标,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以对途径和工具的认知为前提的最小努力原则:选择比较容易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可教性: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中介变量——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提出:托儿曼于1932年在《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一书中首创什么是中介变量?——指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行为的最初原因(自变量)和行为本身(因变量)的关系:B=fx(S、P、H、T、A)B-因变量(行为);S-环境刺激(环境情境);P-生理内驱力;H-遗传;T-过去经验或训练;A:年龄S-RS-O-R自变量中介变量的分类:早期分类:需求变量:指动机,包括饥饿、渴、安全等需求,决定行为的动机,回答行为的“为什么”的问题认知变量: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动作、技能等,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回答行为的“是什么”的问题。晚期分类:需要系统:指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内驱力等行为空间:指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内感知到的,具有不同地点、距离和方向的客体。信念价值动机:指个体将环境中的客体按照学习的结果而加以归类和分化,排出一个等级顺序。西方学习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刺激-反应理论——桑代克、古斯里、赫尔、斯金纳等认知理论——托儿曼、勒温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基本含义: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符号”:表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具体研究期待: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通常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或信念位置学习:关于刺激情境意义的学习认知地图——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潜伏学习: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亦即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某一阶段其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第五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简介: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描述行为的科学)被认为是“没有有机体”的行为主义或“直线”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行为的实验分析法(斯金纳箱)反对统计方法,对单一被试进行综合研究行为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行为: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行为原理的推广和应用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言语行为社会控制计划简评是杰出的当代心理学家之一。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创立操作条件反射,提出条件作用的行为强化原理,创制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斯金纳箱,发展著名的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创造一整套行为矫正术,不仅丰富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方法,而且大大促进了美国机器教学运动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但是他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和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忽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抹煞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这必然导致他陷入机械主义和客观主义。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新的新行为主义者的共同特点: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第一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生平著作理论观点评价一、生平阿尔伯特·班杜拉(A1bertBandura,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1925年,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获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被选为西方心理学会会长1989年,任职于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阿尔伯特·班杜拉(A1bertBandura,1925~)二、主要著作《青少年的攻击》(1959)《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行为矫正原理》(1969)《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1971)《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1977)《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1986)《变化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97)班杜拉认为:“行为主义专注于操作,而忽视认知功能是引起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人具有给自己提供某种自我指导力量的潜在能力;认知心理学虽然注意了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研究,却又相对忽视了对人的外显行为的探讨”试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传统行为主义,又不同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庸”之道三、理论观点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论自我效能原理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什么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特点及其类型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什么是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无尝试学习)桑代克“试误说”:不断尝试错误直到找到正确答案或方法传统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通过对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的特点及其类型观察学习的特点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不依赖直接强化具有认知性不等同于模仿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对榜样知觉)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交互决定论个人决定论:认为个人内部因素决定人的行为,强调个体单方面的决定因素,忽视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因素决定人的行为,只要控制了环境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互动论:认为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的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决定行为。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是相互影响、交互决定的,三者互为因果关系,两两间具有双向的互动关系个体行为环境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图示自我调节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自我调节能力的获得途径:模仿标准内化榜样作用三种强化模式:直接强化:当观察者正确重复了行为就直接给予强化间接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他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什么样的榜样容易被模仿卓越:在竞争中显得很突出的榜样受人喜欢和尊敬:受人喜欢,被别人尊重的榜样类似:与自己相似的榜样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结果自我效能原理自我效能的含义1977年,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情境条件四、评价贡献——提出了观察学习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结合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