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刘淑伟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第16章“赤壁赋”。作者(),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32年主编()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的小品文,()主要人物。代表作有()()()等。《苏东坡传》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之作。《苏东坡传》林语堂《论语》“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论语派《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开标立范峨嵋共比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情理与趣理同在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婉约与豪放并重苏轼的经历和人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平可分为四期: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苏洵是古文名家•母程氏有知识、深明大义,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苏轼21岁出蜀。22岁兄弟同科进士及第。26岁,中制科优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勇于进言。②1069-1085,变法中•1069年王安石变法•上书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任职杭州、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三月改知湖州。“乌台诗案”。•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十七岁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1085年自常州起知登州。③1085-1093,元祐更化期•1085.10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1086),升输林学士,知制诰•1089.3,出知杭州。疏浚茅山、建堤桥•辗转颍州、扬州、定州地方官任所。三苏文集书影•4、58-65岁,哲宗元祐八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93-1101),亦即哲宗亲政时期。被贬惠州安置,再贬至儋州。•3苏轼的思想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思想较复杂。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乌台诗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与黄州苏轼贬居黄州四年有余,虽遭宦途风雨,但他能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脱出来。这段时期,苏东坡作词约五十首。苏东坡与黄州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余秋雨《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完全发乎内心。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字词积累(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札()记鼾()声惝怳()(二)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茫然无知:毁誉:诙谐:溢美之词:余音袅袅:迷离惝怳:zháhānchǎnghuǎng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茫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无知,一无所知。诋毁和赞誉,说坏话与说好话。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过分夸奖。溢,过分、超出。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余,剩下来的、多余的。音,音乐、声音。袅袅,缭绕。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惝,失意、不高兴。惝怳,也作“惝恍”,失意的样子。传记文学的特点•传记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应该在回忆录、书信、日记等等材料之外显能耐,应该把这些材料经过头脑过滤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所看到的已不再是材料的堆叠,而是一幅完整的画,一件有匠心的作品。传记里的事实,可能不再是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而是一句玩笑,片言只语、不显眼的行为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微节。传记事实的选择就构成了传记的生命。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生活”。第二部分(第2-7段),写与苏东坡有关的几则谣言。第三部分(第8-20段),写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文中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情况和在黄州的伟大成就,反映了苏东坡在面对人生灾难时所秉持的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外、积极面世的人生态度、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三、结构主旨(一)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二)归纳课文主题思想节选的《苏东坡传》,选择了苏东坡的几则材料?其共同特点是什么?•至少有九则材料,突出其享受生活的各种乐趣。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生活”。作者从黄州小镇环境和苏东坡所交的朋友两个方面来写。黄州风景美好,给苏东坡提供了观照自然美景的机会。所交的一帮朋友,跟苏东坡一样,“身上金钱不多,身边空闲不少”。作者重点写了睡梦丰足的李嵓。写李嵓,通过两个细节来刻画:一是李嵓在朋友下棋时能“立刻睡着”,且“睡量”极大;二是写李嵓自得其乐,在四脚棋盘上用一个黑子独自作战。写苏东坡这位闲适散淡的朋友,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苏东坡自得其乐的状态。第二部分写了几则谣言?有什么用意?•三则谣言:•与酒友夜游;•逃走;•和曾巩同时去世。•作用:侧面烘托苏东坡的率真自然、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个性,也写出了他受到政敌的密切的关注和社会影响力之大。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14节)在黄州苏东坡过着解脱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下他精神完全松弛下来,处于一种安然自在的状态。黄州生活的精神状态对东坡的创作起到了怎样的影响?•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是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刻的人生觉悟。•自我嘲笑——神性的笑。是沦落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随笔杂记、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却最受人喜爱。第三部分评述了苏轼的哪些诗文?分别体现了他什么个性?•两篇随笔诙谐幽默,善于自嘲•前后《赤壁赋》旷达乐观,寄情山水•《承天寺夜游》宁静欣悦,光明澄澈(1)旷达乐观。即便被贬到黄州,苏东坡依然快乐潇洒地过着“神仙般生活”。(2)放浪不羁,率性自然。苏东坡喜欢饮酒夜游,有时喝醉以后,就在草地上躺下便睡。(3)诙谐幽默,善于自嘲。比如苏东坡提到他和马梦得同年出生,自嘲当年出生的人都不会富贵。(4)有洞透人生的智慧。比如第一次游赤壁,感悟到人生须臾、自然永恒的哲理。(5)寄情自然、逍遥自在。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词句和第二次游赤壁后的梦鹤,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超脱。作者笔下的苏东坡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写苏东坡的?•1.选材精当,披沙拣金•传记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应该在回忆录、书信、日记等等材料之外显能耐,应该把这些材料经过头脑过滤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林语堂重点抓住了苏东坡的“神仙般的生活”、“乐观旷达”来写。同是在黄冈写的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何没有写进这部分的传记里?•《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多的是表现人生思考,体现功业无成的忧患意识,甚至有点消极的人生感叹,与作者要表现的苏东坡此时过着神仙似的生活要义不吻合。2.重视细节,合理想象•传记文学为了复原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需要利用细节,合理想象,重塑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第一节写他的朋友、写欧阳修的诗歌侧面烘托苏轼生活闲适,自得其乐。第九节的两篇随笔刻画了苏轼豁达的性格和文学风格的变化。3.诗文渲染,多种表达•作者善于从传主的诗文渲染开去,寻找诗文中表现的生活场景,间接的描写与直接的引用相结合。•文章通篇以记叙为主,杂有大量的描写,例如“夜游赤壁”时的景物描写,同时还间有许多议论,例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很难看做是一种惩罚,或是官方的监禁”。时不时还掺有抒情的句子,如“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这是议论,更是抒情,抒发作者对苏东坡文笔的赞美之情。文中引用苏东坡诗文有什么好处?(1)直接引用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增强传记的真实性,使传主形象真实可感、具体生动;(2)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作者的论述更加令人信服;(3)推动情节发展;(4)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例如,引用苏东坡在夜游时写的一首告别词,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引出关于顺江而逃的谣言的叙写。再如,文末引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既真切地展示了苏东坡月下漫步宁静欣悦的心境,又强化了文章的观点——“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这些诗文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韵味。在黄冈的日子,苏东坡真的是在其人生快乐幸福的时光吗?•黄州时期的苏轼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最低点•在苦难、悲哀的人生际遇中,苏轼以他的智慧、仁爱与伟大的悲悯,冲出了重重黑幕,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具有着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很少有人能如他一样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仍保持乐观。•即使李白,浪漫诗情中脱不了苦闷的抑郁,但苏东坡却可以消解他经受过的磨难。于是他练起了“瑜珈术”,寄情于书画,成了“东坡居士”,自得其乐,已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人生,更加真切的懂得了人生。林语堂的人生观•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做到。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气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感悟与总结•我不相信林语堂,因为他这样充满溢美的态度已经证明了他的不客观性,苏东坡的生平同样不一定真实。我同时相信,林语堂那么热爱苏东坡,就是因为他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那个人。即使不能成为,可以走在这样相同价值观的路上,也是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啊。1.同样是写苦难中的苏东坡,当代学者余秋雨是如何认识的?建议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了解他的观点。2、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苦难或不幸?同样是面对苏东坡在苦难,林语堂和余秋雨有着不同的解读,前者看到的是快乐,后者得出的是成熟,那我们呢?作业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