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及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认识论]1.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求:①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①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得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①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②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②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③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归纳: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世界观方法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或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努力学习和发展科学理论,充分发挥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世界观方法论2、真理的属性(特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条件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3、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1、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综合提高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民。”-----胡锦涛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4、材料: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青年学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当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