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授课提纲及课堂笔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教师的私人邮箱:lchb100@sohu.com学生的公共邮箱:lchb2009@sohu.com密码:public学习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高鸿业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菲尔德著人民大学出版社注:正面是授课提纲,旨在引导大家听课学习;反面作为同学的课堂笔记,要求每次听课时在与右页内容的对应处记录:①上课日期及本人出勤情况②必要的文字记录和画图③问题与感想。(记录的上述内容作为确定平时成绩的参考)《微观经济学》详细授课提纲主讲教师:刘成璧(大纲中注明教材页码如有括号为第八版;如无括号且字体小一号为第五版。)第2页共30页第一编导言(学习教材中的第1、2章)第1、3章第一章什么是经济学第一节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及其实质一、存在的前提──稀缺性(scarcity)(见教材P2)P2定义: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任何有限的物质都表现为不足,这种不足被称为“稀缺性”。理解:相对的一面: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绝对的一面:无条件地存在。二、经济学实质──选择(choice)正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面临选择,选择的含义是:决定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中的那些欲望。由此,经济学又被称为关于“选择”的科学。1、关于“选择”的内容及手段内容: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见教材P3~4)P2~4手段: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混合经济。(见教材P42。关于资源配置的方法教材P98~P99中提到有8种方法,供大家参照。)P42~P432、最能说明“选择”问题的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机会成本(见教材P32~33)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roductionpossibilitiesfrontier):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主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见教材P32图2.1)P33图3-1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在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所放弃的、能带来最大好处的方案是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它是作经济决策的工具。此概念可用于生产、消费及生活等领域,它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想方法。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表现为一种比率;表现为递增的趋势。(见P35图2.2)归纳: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科──它要说明,面对稀缺性的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见教材P2)P2第二节通过市场进行选择(见教材P39~P42)P40~42一、交换使得双方超越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交换或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其结果是使交易双方在不增加时间的前提下,生活得到了改善。二、为什么贸易能产生双赢的结局1、绝对优势的存在及其理解定义:绝对优势是指,在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当产量相同时,成本较低的生产者由于其生产率水平较高而显示的优势,称为绝对优势。理解:绝对优势不是解释人们之间产生贸易或交换行为的基础。但他在该行业中,当同一产品的生产者去共同面对市场时,必然处于有利或不败的地位。2、比较优势是产生贸易的基础定义:权衡不同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其机会成本较小的一方,在该种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每种物品应该由生产该物品机会成本较低的一方来分工生产,从而在贸易中以低于自己生产时的机会成本的价格得到物品,结果必然是双赢的结局。三、比较优势原理的应用《微观经济学》详细授课提纲主讲教师:刘成璧(大纲中注明教材页码如有括号为第八版;如无括号且字体小一号为第五版。)第3页共30页1、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活动对每一个人提出如下问题:你有什么资源与人交换?你有什么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学习专业知识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一种比较优势。2、地域之间的交换活动用比较优势原理,审视某一地域的建设格局。显然会明白许多问题。作为一级政府,什么都想发展并不合理,甚至可能造成资源巨大破环。3、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甲、乙两国都能生产汽车和粮食,但甲国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乙国汽车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因此,通过国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对双方都有利。可见国际贸易不能仅用互通有无来解释。第三节经济学的一般轮廓一、经济学的“姊妹篇”(见教材P2)P10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一对“姊妹篇”: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1、微观:研究个量──是关于“树木”的问题,或怎么合理配置资源。它关系到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规律。2、宏观:研究总量──是关于“森林”的问题,或怎么充分利用资源。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二、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见教材P10~11)P11~121、实证的表述称为:实证经济学描述和预测经济现象。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简括为:观察、建模、检验)2、规范的表述称为:规范经济学对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提出行为标准做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第四节对微观经济学的初步了解一、微观经济学定义及分析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行为和相关的经济变量的决定,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论。微观经济学也要研究政府对微观决策的影响问题。(根据P43的图2.8进行分析)1、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分为两大类:居民户和厂商(或曰家庭和企业)。2、经济行为:居民户的消费行为,主要指消费决策;厂商的生产行为,主要指生产决策。3、经济变量的决定:与消费者决策行为有关的变量有: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商品的购买价格;生产者决策有关的变量有:成本、产量、收益、售价等等。4、目标: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最终使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5、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的干预以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围绕上述概念,微观经济学包括以下主要理论:1、市场如何运行──均衡价格理论(见教材第3~6章)第4~7章研究产品或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价格;以及价格反过来对二者的《微观经济学》详细授课提纲主讲教师:刘成璧(大纲中注明教材页码如有括号为第八版;如无括号且字体小一号为第五版。)第4页共30页调节。2、家庭选择──消费者行为理论(见教材第7~8章)第8~9章研究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行为中的“需求”与“效用”,以实现效用最大化。3、企业选择──生产理论(见教材第9~10章)第10~11章研究生产者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组合要素,掌握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4、市场结构──厂商均衡理论(见教材第11~13章)第12~14章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做出生产和价格方面的决策,以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5、资源市场──分配理论(见教材第17~18章)第15~17章研究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决定其价格,即成为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这即是“为谁生产”的问题。(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激励机制的原理)6、市场失灵与政府(微观经济政策)(见教材第14~16章)第18~20章当“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解决不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时,就需要政府出面干预。政府的作用通过微观经济政策来体现,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憾。(注:上述六大理论中以前四个为重点。教材中的第19、20章自学。)第21章第二章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提示第一节为什么学──开卷有益一、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决策的正确与否常常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经济学会给你提供有用的东西。二、有助于理解客观世界的经济现实每个人的生活状况不仅依赖于自己的决策,别人的决策不可避免地会对你产生影响。如果你不能理解周围的环境,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学了经济学有助于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源。三、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常识可能会误导你,经济学使你不过于迷信政府”。第二节怎样学──善于琢磨毕竟经济学不同于散文新诗,在学习时常常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考、生僻的概念、繁琐的推导、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耐心和毅力之外,就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作如下提示:一、假设的“真相”和“艺术”社会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最基本的方法是对复杂的现象进行抽象,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这里首先必须做到的一步就是提出一个假定。“假定”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过程先简单化。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懂得,假设并不是“假”的,它是经济学分析的一种“艺术”。二、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不同学科的专家对同一件事物的视角是不同的,经济学家与常人不同的思考框架或《微观经济学》详细授课提纲主讲教师:刘成璧(大纲中注明教材页码如有括号为第八版;如无括号且字体小一号为第五版。)第5页共30页独特视角,即把“经济效率”作为看待问题的参照。拿这把尺子去衡量一切。经济学的切入点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一面,暗含着经济学只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假设”与“切入点”符合“大数法则”或“平均法则”。第三节学什么──思考方法一、均衡分析方法在思考两个相互对立事物的关系时,切忌偏颇,应学会均衡的分析。极端化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二、边际分析方法强调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的精确影响,它不同于总量和平均量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经济效率极其有利。三、替代关系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欲“有所得”必“有所失”,但在保持“得”不变的前提下,如何使“失”之较少。替代关系分析方法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合理地配置资源打开了思路。举例:用教材P37图2.4来说明上述三种基本方法,这种分析所贯穿的核心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率的使用。总结:整个微观经济学学完之后,如果能明白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个基本选择”;围绕此而展开的“六大主要理论”;并熟悉其中的“三种分析方法”。那将达到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第一编的重点练习见帕金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P2.“判断并解释”1~6、9、P3.“选择题”1~13、P4.14、15、“简答题”1~4、P8.“小测验”1~5、7~10、P25.“判断并解释”1~11、14~16、20、“选择题”1~3、P26.4~12、P27.13、21~25、P28.26~29、“简答题”1~4、P29.5、7、8、“小测验”P38.1~10、“中期测验”P40.1、3、P41.4、9~11、P42.12、第二编市场如何运行──均衡价格理论引言1、市场市场是指买卖双方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见教材P42)这里进入的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2、关于价格概念的说明1、货币价格定义:货币价格是为了获取某种商品而需要放弃的货币数量。2、相对价格定义:相对价格是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比例。理解:第一、相对价格反映着机会成本的关系。由于相对价格表明购买一种商品的货币能够购买另一种商品的多少数量的关系,而且用一定量货币做出一种购买选择,必须放弃另一种购买选择。第二、相对价格的变动比货币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力更大。(见教材P56)P56《微观经济学》详细授课提纲主讲教师:刘成璧(大纲中注明教材页码如有括号为第八版;如无括号且字体小一号为第五版。)第6页共30页第三章需求与供给第一节需求(见教材P57~P60、P72)P57~60、P70一、需求与需求量1、需求(demand)定义: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并且计划去购买的数量。理解:①愿意购买──想买;②能够购买──买得起。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才可能形成现实的市场。③计划购买──计划购买的数量是会随着价格的变动作相应调整的。2、需求量(quantitydemanded)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特定数量。与需求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