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也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善良王蒙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二、掌握字词不足恃:依赖,仗着。圭臬:guīniè比喻准则和法度。弘扬:hóngyáng大力宣扬。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招拔:高出一般,出众。滥用:胡乱或过度地利用。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滥恶:滥用恶行。三、整体感知,梳理全文结构1.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1.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开门见山,直达主题)2.一味善良不足恃。3.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这是一种疾病?4.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5.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6.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的力量)7.善良的属性。8.善良宣扬自己的光明。9.善良的内涵。10.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11.善良者永远乐观、充满信心。12.我喜欢善良。(总结全文,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并号召人们弃恶扬善)2.疏理本文思路: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3.分析课文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而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顾一切,不惜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似乎”表明这些现象只属于“个案”,不是普遍的绝对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则并未完全被代替,这是他立论的基础。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速读第二部分,解答以下问题:(1)善良有什么价值?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本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对比论证: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合作探讨,加深理解,注意以下问题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怎样作进一步阐述的?作者在第十、十一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荡、微笑着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3)怎么理解“事情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这句话是紧扣首句“善良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具体阐述。小孩子天真,不谙世事。不知人世险恶,所以善良;真正参透的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会滥用权力,所以也善良。不再天真无邪,却又未能参透人生与世界,并且滥用权力的人会成为最不善良的人。(4)怎样理解:在“文革”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对“文革”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而造成凶恶横行的种种罪恶,深恶痛绝,十分蔑视。中心思想:王蒙在本文中对“善良”“过了时”进行质疑,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内涵,批判了“文革”时“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行,教育人们要具备“善良”的品性。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老子曰:“善,人之宝也。”《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写作特色1.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思路。文章前两段摆出了有些人的错误看法。第3、4段驳斥了这些看法。“破”之后接着是“立”,第5段论证了善良的力量内涵等内容,确立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增强了认证的力度。2.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本文题为“善良”,主旨论“善良”,目的在于弘扬“善良”。若对“善良”的表现、特点泛泛而谈,既在不到议论的目的,或者论述得不深刻,也不能吸引读者,作者便把与之相反的“凶恶”纳入文中,进行对比论证。如,第5段写善良“雅弱”而“凶恶”强大,“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通过对比,写出人们向善的难度,结合下文更可体味出善良的力量的可贵。再如,第8、11段都进行了对比论证,使对立统一的关系更集中、更鲜明、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3.精辟有力、耐人寻味的句子。语言的力量一是源自辩证思维,谴语造句分寸恰当。二是由一大量设问、反问、排比等增强语势的修辞手法。六、请思考:1、介绍一个关于善与恶的故事,并就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怎么想?你将怎样做?3、推荐阅读:王蒙《我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