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忌讳(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汉字与忌讳一、什么是忌讳?先看周有光先生《语文闲谈》中这样一个故事:2汉字与忌讳周有光先生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1906——)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随行记者中有能说中文的,在街上采访。他掏出一张林彪的照片,问一个小孩:这个人到哪去了?小孩说:隔儿了。记者不懂,问:什么?小孩又说:隔儿屁了。记者还是不懂,又问:什么?小孩又说:隔儿屁着凉了。记者更不懂了,只好再问:你说这个人到底哪去了?小孩也只好更详细地说:隔儿屁着凉一个大海棠。3汉字与忌讳(海棠果)这就叫“忌讳”,也叫“塔布”。塔布(taboo或tabu)是人类学的名词,语出南太平洋汤加群岛,意为禁忌,包括行为禁忌和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神圣的词不能说,或不能随便说,或只能由特殊身份的人使用;二是某些不祥或低贱、污秽的词也不能说。比如“朕”和“死”。4汉字与忌讳二、语言忌讳的种类:忌讳语是人类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但影响到人们语言生活的质量,也影响到语言的变化。避讳语就其内容来看可分成三类:一曰“讳尊”,二曰“讳凶”,三曰“讳俗”。5汉字与忌讳三、讳尊(一)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连皇帝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把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避讳,又称君讳、公讳。封建帝王出于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要求其统治下的臣民都必须遵守“国讳”,否则,一旦犯讳,就是“大逆不道”,将受到严厉的处罚。6汉字与忌讳汉字与忌讳7秦始皇原名嬴政,正月的正与嬴政的政音同,所以就下令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叫刘邦,汉代写文章该用“邦”字的地方一律改用“国”,连圣人原来写的文章也得改。《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汉代刻的石经上改作“何必去父母之国”。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叫刘恒,连人们祭拜的“五岳”也不能用原名了,北岳恒山改为“常山”,旧戏演《长坂坡》,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常山就是北岳恒山。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汉光武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14汉字与忌讳晋简文帝太后名叫郑阿春,为避其名讳,“春”得叫作“阳”,连儒家经典《春秋》也得改作《阳秋》,至今还留有成语“皮里阳秋”。皮里阳秋: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唐朝以前,人们把夜壶称伏虎,因其嘴朝上开,形似蹲伏的老虎,故名。伏虎也称虎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李虎,觉得让自己的先人和夜壶同音实在不雅,就下令将天下的虎子易名为马子,以至现在杭州人仍称马桶为马子。唐太宗叫李世民,“世”便被改为“代”或“系”,“民”便改为“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就是“民风”,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观音菩萨本叫观世音菩萨,在唐代也只能称“观音”。16汉字与忌讳唐高宗名治,“治”改为“理”,“持”或“化”。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把“治乱不知”写成“理乱不知”,李贤把《后汉书》中的“治国之日舒以长”改为“化国之日舒以长”。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媾、购、遘等避讳的字达五十多个!19汉字与忌讳清圣祖康熙名玄烨,“玄”改为“元”,“烨”改为“煜”。读清人著作或清刻的古书时必须注意,许多地方本来应是玄字的,如玄鸟、玄武、玄黄等,都写成了“元”。皇上圣讳之威,则是仪若雷霆,万万不可冒犯的。《唐律疏议》规定,故意直呼皇帝名字的就是犯了“大不敬”罪,列入不赦的“十恶”之条,哪怕是无意犯禁,亦难逃“法”网。21汉字与忌讳汉字与忌讳22据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光头僧,举过义军旗,因此避“僧”、“贼”二字象避狗屎一样敏感。杭州学府教授徐一夔写贺表时,用了“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璋看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以为我从释氏也,则字音近于贼也,罪坐不敬。”将徐氏的头祭了刽子手的屠刀。朱元璋当皇帝后,元姓因此在人间匿迹多年。且明在,安得元朝卷土重来?因而“元来”一词亦被改为“原来”。明武帝朱厚照有乃祖遗风,为弘朱姓之贵,发文在全国禁止养猪,禁食猪肉。北宋大臣文彦博,先祖本姓敬,因避石敬瑭讳,其祖父改姓文。至后汉,复姓敬。但到了北宋,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26汉字与忌讳查嗣庭时任雍正王朝礼部侍郎。在雍正四年,查嗣庭到江西任主考官,出了一道作文题“维民所止”。原句出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说,国家广大的土地,都是百姓所居住的。当时文字狱兴盛,有人向朝廷告御状,說“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意即是要杀雍正皇帝。正中雍正心病,于是对查氏家族杀、关、流放。汉字与忌讳28乾隆时期,内阁学士胡中藻任广西学政,他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像龙”为试题。由于试题的第一字是“乾”,最后一个字是“龙”,“龙”与“隆”同音,“乾”与“龙”被分开,且又“不像龙(隆)”,因此,被诬为攻击皇上,暗示乾隆皇帝要被分尸,这就触犯了帝讳,致使胡中藻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处治。汉字与忌讳29乾隆时,江西举人王锡侯修订《唐熙字典》,自编《字贯》一书。巡抚海成发现书中竟直书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名字,赶紧上告皇上,以为能赐官受封。不料乾隆的想法大出海成所料,他不仅下令斩了王锡侯及其子孙,连海成巡抚也冠以未能明言《字贯》凡例中的“大逆不法,罪不容诛“之罪,革职查办,最后还判了斩刑,缓期执行。海成巡抚身陷囹圄,连自己拿靴子掌嘴的权力都给剥夺了。(二)家讳主指父祖的名讳,仅限于家族内部使用,又称私讳,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精神。30汉字与忌讳淮南王安的父亲名长,“长”改为“修”。《老子》一书中的“长短相形”,在《淮南子·齐俗训》中引用就被改成了“短修相形”。汉字与忌讳32司马迁,因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在《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个名儿。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跟他学,因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被改为“郭太”了;叫“郑泰”的,也变为“郑太”了。苏轼的祖父名序,苏洵写文章时,便将“序”改作“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作“叙”字。唐朝大诗人杜甫,在留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因而引来许多议论。王安石说:“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杨万里说:“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古今诗话》:“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35汉字与忌讳汉字与忌讳36因为父母名某某,便不做、不写、不听、不游、不践某某的,也大有人在。过去,有个名叫刘温叟的人,因为父名岳,便终身不听音乐,连嵩山、华山等名山大岳也不去游了。古时的家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封建礼法的承认。《礼记·曲记》上说“入门而问讳”,就是说到别人家做客之前要探明人家避讳什么。37汉字与忌讳南齐谢灵超的父亲叫凤。有一次他去拜访王僧虔,然后又去看他的儿子王慈。王慈正在练毛笔字。当时王氏子都以书法见称于世。谢灵超看到王慈练字,问道:“你的书法和虔公比怎么样啊?”王慈因他触犯了家讳,回敬道:“我和父亲相比,犹如以鸡比凤。谢灵超因此狼狈而退。汉字与忌讳39晋朝有个叫王忱的人,一天去看望桓玄,桓玄用酒招待他,王忱因为刚饮过药忌冷酒,因此叫仆人去“温酒”,桓玄听后突然哭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叫桓温,一听“温”字就要痛哭流涕,王忱讨了个没趣,只好匆匆告辞。汉字与忌讳40这种方式也会成为排挤异已、打击仇敌的一种手段。南朝梁时的殷均,因恬静好学,官至国子祭酒。武帝命他娶了永兴公主,但永兴公主很不喜欢他,每次召入,都命人在墙上写上他父亲的名字。汉字与忌讳41号称“诗鬼”的李贺,因为父亲名叫晋肃,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红楼梦》中这样例子很多。林之孝的女儿原名红玉,因为犯了宝玉的讳,只好改为小红。薜蟠的老婆叫夏金桂,更是厉害。她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两字来,凡人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一日她与香菱说话,香菱不小心忘了忌讳,金桂的丫环便说: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42汉字与忌讳汉字与忌讳43有一个巧媳妇的公公叫王九。有一天王九的朋友张九、李九,一个提着一壶酒,一个拿着韭菜来请他喝酒。因王九不在家,请这个儿媳妇代为传话。等王九回来,儿媳妇对他说:张三三,李四五,一个提着连盅数,一个拿着马莲菜,来请公公赴宴席。汉字与忌讳44传说一个女人的丈夫亲属中有叫羊、狼、河、芦等名字的。一次她告诉丈夫在河的对岸的芦苇丛中有狼在窃羊时说道:看呀!在潺潺者的那边的索索者当中,一只嗥嗥者正在拖走一只咩咩者。这恐怕是避家讳的极致了。汉字与忌讳45家讳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唐律》中规定:凡是官职名称或府号犯了父祖的讳,不得“冒荣居之”,例如父祖中有叫安的,不得在长安县任职;父祖名中有“常”的,不得任太常侍中的官职。如果本人不提出更改而接受了官职,一经查出后削去官职,并判一年的刑罚。但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的崇仰与怀念之情,带有的自发性。传说南宋有个叫贾良臣的人,要求家人对自己的名字必须严格避讳。他的儿子很乖巧,一天读到《孟子》里“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就朗诵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气得老头干瞪眼。46汉字与忌讳有个学生在私塾里读书,因他父亲名谷,每遇到“谷”字时,也都要改读为“爹”。如读到《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五谷”念成“五爹”。读到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百谷之仰膏雨”,“百谷”念成“百爹”。同窗听了,取笑他道:“你一会儿‘五爹’,一会儿‘百爹’,到底有多少个爹啊?”(三)官讳它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48汉字与忌讳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宋朝的田登,做了州官,非常忌讳别人触犯他的名讳。因此,凡是与登同音的字,都不能说,而且要老百姓都避他的讳。由于这个缘故,举州皆呼灯为火,“点灯”也说“点火”。可巧,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官府照例要出告示,准许百姓放灯。因那“灯”与“登”同音便不能直书。布告上只好写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一见这个布告,无不气愤,一齐怒道:这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有一位老兄姓赵名宗汉,他把汉“字据为已有,规定下属及其家人遇到其他地方的汉字,都要改为兵士。一天,他老婆去拜罗汉,他儿子正在跟老师学习《汉书》,仆人向他禀报时说:夫人请和尚来家供奉十八罗兵士,公子请老师,在教《兵士书》。50汉字与忌讳五代时,冯道为相。有一天,他叫门客给他讲《道德经》。首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一句话里有三个“道”字,犯了冯相的讳,惶恐之下,便随机应变,将“道”字改为“不敢说”。于是,就读成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实在是令人绝倒!51汉字与忌讳更奇者还有自改姓名而避他人讳者。北齐有个熊安生,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因为徐之才的父亲名雄,而和士开的父亲名安,他想自己姓名中“熊”字犯徐讳,“安”字又犯和讳,于是就自称“触触生”。无独有偶,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父名鹤,为避讳计,他就在名帖上写上“宋一鸟”。52汉字与忌讳53汉字与忌讳宋代的杨万里任监司,一次出巡察某州,州府的歌妓为他唱贺新郎词。其中有万里云帆何日到,杨万里听后马上插话说:万里昨日到。这使当地太守感到很狼狈,便下令将这位歌妓送往监狱。汉字与忌讳54宋洪迈的《容斋随笔》称,后唐有个叫于邺公的,新授郎官后参拜工部侍郎卢文纪,“文纪以父名嗣业同音不见,邺忧畏太过,一夕雉经于室”。因避讳竟自杀,可谓官场中最荒唐的例子了。宋朝宣和年间,有一个人名叫徐申干,任常州知府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