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健康含义标准及表现,掌握心理健康的个体维护与危机干预的方式,自觉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目录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保持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二、心理健康的等级和标准(一)心理健康的等级1.常态心理。它表现为心理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同龄人正常发展水平上应做的活动2.失调心理。它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缺乏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3.病态心理。它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在制定心理将康判断标准时往往要以人的主观感受性、适应社会情况等方面作为依据。因而,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观点,以帮助我们形成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1.堪布斯的特质标准美国学者堪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四种心理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2)恰当地认同他人(3)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能对自己周围的事件及环境有清楚的认识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提出心理健康者的15个特征,它是目前人们引用较多的心理健康标准(1)正视现实(2)接纳自然、他人和自我(3)言行坦率(4)热爱事业(5)独立独处(6)自主性(7)热爱生活(8)有高峰体验(9)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0)人际关系良好(11)待人民主平等(12)信守道德准则(13)富于幽默感(14)富有创造性(15)不随波逐流3.国内刘华山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对现实能正确认知,看问题能持客观态度(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稳定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一)智力正常(二)情绪积极稳定(三)意志健全(四)人格完整(五)自我评价正确(六)人际关系和谐(七)适应能力强(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第二节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一)入学适应问题(二)学习问题(三)人际交往问题(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五)择业与求职问题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因素1.传统文化塑造的部分人格特点2.文化价值观念所引起的心灵振荡(二)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2.家庭教育方式(三)学校因素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2.高等教育中的弊端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一)有助于正确认识自己(二)有利于良好的自我确立(三)有助于适应生活(四)有助于大学生成才(五)有助于社会交往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二)渗透性原则(三)差异性原则(四)整体性原则(五)保密性原则三、学校心理健康的基本任务(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发展性心理教育(三)矫正性心理咨询与辅导四、心理健康的个体维护(一)有机变换通过对外部信息的视角和强度的转换,或对原有心理认知进行重组或迁移、升华,使外部刺激与心理认知实现协调一致具体方法有:1.回避法2.淡化法3.自慰法4.转移法5.升华法6.补偿法7.降温法(二)合理宣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因而应经常进行心理调节。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这种负面影响的出现;另一方面,一旦某种情绪无法避免,合理宣泄是一种较好的调节方法合理宣泄的常见方法有:1.向人倾诉2.诉诸文字3.大哭一场4.劳以筋骨5.纵情一笑(三)借助外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变环境。还可进行音乐调节、活动调节等。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采取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可以增进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社团活动(二)开展心理咨询复习思考题1.解释概念:心理健康、自我确立、心理咨询.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3.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4.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有哪些?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要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