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潘庆元制作1设计制作人文教育系潘庆元20120504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0年3月潘庆元制作2大学国文201203潘庆元制作3主讲:人文教育系潘庆元历史概述----先秦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一、先秦历史轮廓(一)从远古到三代位于亚洲的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中国历史的序幕早在洪荒远古就缓缓拉开。•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70万年。这时的人类只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猿人已经学会了用火和制造简陋的工具。北京山顶洞人时期,工具已相当进步,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出现了初步的社会分工,男性负责打猎、捕鱼,女性负责做饭、缝衣。审美意识和原始宗教意识也开始萌芽。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被称为旧石器时代。20120504潘庆元制作4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从距今7000年左右开始,中华先民跨入了新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今河南渑池),分布于黄河中上游一带,以原始农业和彩陶为特征。原始居民已开始定居,建立了村落。•农业成为主业。从墓葬情况看,是男女分开埋葬,说明当时实行的是族外婚。随葬品有多有少,证明私有制已经萌芽。一些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着神秘的符号,大概是文字的雏形。这些都昭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曙光。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20120504潘庆元制作5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距今5000年左右出现了龙山文化(今山东章台)。最典型的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以黑陶为特征。形成了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一夫一妻制。家庭从集体中独立出来。私有制产生,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就生活在这一时期,所以炎、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后,炎帝、黄帝和蚩尤各部落联盟之间发生战争。黄帝先后与蚩尤进行了“涿鹿之战”、与炎帝进行了“阪泉之战”,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以后颛頊、帝喾、尧又相继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年老之后,经部落酋长会议推荐考察,让位于舜;舜后来亦按此程序让位于率领人民治理水患的禹。这种原始民主制度被后人称为“禅让”。禹制订刑律,划分九州,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20120504潘庆元制作6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被废除,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瓦解和奴隶制国家制度的产生。《礼记.礼运》中把前者描述为“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把后者描述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启之后,夏王朝经历了“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的变故至第十七世王桀,荒淫无道,百姓不堪。这时强大起来的商族首领汤便率兵伐夏,夏朝灭亡。大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商第十一世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武丁执政后,国力更加强大,进入鼎盛期。这时出现了货币和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后期,战争不断。纣即位,纣王暴戾残忍,迫害贤良,导致比干剖心、箕子佯狂、微子出逃,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为周所灭。20120504潘庆元制作7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二)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洛阳在镐的东方,故平王东迁后,史称东周。东周前半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97年,称为春秋时代。平王东迁后,王室势力衰微,诸侯纷争渐起。据文献记载,春秋初期共有148国,重要的有齐、楚、秦、晋、鲁、卫等十余国。各国之间相互兼并,逐渐形成大国争霸的局面。首先拉开争霸序幕的是郑国,但不久就让位给了齐国,齐桓公成为中原诸侯的盟主。桓公死后,发生内乱,齐霸遂衰。其后,晋国在晋文公统治下日益强大,“城濮之战”后,文公召集齐、鲁、宋、卫等国,举行“践土之盟”,晋文公成为中原盟主。20120504潘庆元制作8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改革政治,国势日盛,曾派人向周王问九鼎之重,吞并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公元前597年,楚晋“必阝之战”,晋军大败,中原各国纷纷归楚。秦国则在与晋国“殽之战”后,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则在江淮下游相继称霸。•春秋中后期,随着各国王室日趋衰弱,出现了大夫专政局面。•晋国政权逐渐为赵、韩、魏、知、范、中行六大卿族即“六•卿”所控制。以后赵、韩、魏联合消灭了其他三卿,形成“•三家分晋”的局势。“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20120504潘庆元制作9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国家,其中大国有秦、齐、楚、燕、韩、赵、魏,史称“战国七雄”。•为了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生产关系的变动,各国相继变法,对政治、军事到社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革的结果是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在中央实行从国君以下的将相管理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改革使各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凭借强盛国力,“战国七雄”图谋称霸九州、统一天下,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合纵”或“连横”的活剧。最终,秦国占据了舞台中心,揭开了统一六国的大幕。20120504潘庆元制作10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三)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战国初期,六国的改革大都不够彻底,唯独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以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使统一成为必然。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诛嫪毐、逐吕不韦,重用李斯。在整顿了国内政治后,秦王对六国展开了凌厉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灭韩至前221年灭齐,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十年时间就统一了海内,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国的强大,得益于商鞅变法。商鞅前后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取消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授予爵位;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定“连坐”之法。这些变法措施为秦富国强兵奠定了政治基础。20120504潘庆元制作11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秦统一后,进一步推行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政治制度。秦王改名号为“皇帝”,嬴政称“始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治体制也有重大改革,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长)、太尉(掌管兵权)、御史大夫(辅佐丞相监察百官),“九卿”掌各种国家事务。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设四十郡,郡下设县、乡、亭、里,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20120504潘庆元制作12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为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销毁民间兵器,修筑长城,北拒匈奴。法律制度方面实行严刑峻法,暴虐统治;经济制度方面,推行私有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另外还以小篆统一了文字。思想文化方面推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开文化专制主义先河。•在位期间,秦始皇动用70余万人修建阿房宫,规模宏大,直至秦亡尚未完工;另征发70余万人在骊山修建始皇陵,历时30余年。20120504潘庆元制作13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繁重的徭役、苛刻的赋税和残酷的刑罚,造成人民难以承受的痛苦,终于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军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一夫振臂而万人响应,各国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巨鹿(今河北平乡)一战,项羽大胜,坑杀秦兵20余万人,消灭了秦军主力。同时,刘邦率军攻破咸阳,存在仅十四年的秦王朝灰飞烟灭。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20120504潘庆元制作14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二、先秦文化•(一)先民与农业文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就活跃着多个氏族。氏族间相互通婚、征战、兼并、融合,逐渐形成更大的部落并组成联盟,最终建立起了国家。根据各种古史的记载和传说,大致可认定上古中国民族是由以下三大氏族集团融合而成的:•炎黄集团。炎帝(又叫神农氏)族由黄河上游来到黄河南面的中、下游一带定居,黄帝族也从西北方来到黄河北岸的中、下游一带,以后两族通婚,融为一体,成了“炎黄子孙”祖先的主体。东夷集团。位于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由九大部落组成,即所谓“九夷”,其首领有伏羲氏、少皞、蚩尤等。蚩尤在涿鹿被炎黄击败,东夷与炎黄开始融合。20120504潘庆元制作15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江汉集团。分布于长江流域,包括苗蛮各族,以后形成以南方文化为主、南北交融的楚文化,和中原融合较晚。三大氏族历经数千年的不断融合并向四外辐射,至秦汉时期,终于初步形成了统一强大的中华民族。•这些部落中有三大族相继建国,它们就是夏、商、周。秦统一后,占领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始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重大事件有:经略南越,征发大批中原居民到岭南三郡定居;征调巴蜀士卒开五尺道、通西南夷;修长城,以蒙恬北拒匈奴。这些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民族关系都有重要影响。20120504潘庆元制作16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上古氏族、部落、国家总是分布在大江大河宽广肥沃的中下游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东亚大陆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中国农业经济发祥甚早,并绵延不绝,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切特点均与此有关。•我国的原始农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已经显示了从渔猎向农耕的过渡。龙山文化遗址则出土了很多石制农具和各种谷物。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今浙江余姚),也发现了大量稻谷和家畜骨骼。有文字可考的殷商时期,农耕业成了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0120504潘庆元制作17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先秦农业的种种信息很早就被记录和传播。在甲骨文中已有麦、稻、黍、稷等字样和某些农业活动情况的记录。三代农业在《诗》、《尚书》等古籍中记载更多。根据这些文献,我们知道早在商代末期就出现了和农业生产有关的“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的概念。•周人更是尊农祖后稷为先祖。从文献中还可看到先秦农具从石、木农具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的发展脉络。农具的种类和形制也不断丰富。传说夏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臿是一种挖土工具。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圃”字,“圃”用以种植蔬菜水果。在春秋战国时的古籍中,有十余种蔬菜水果的名称。20120504潘庆元制作18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历的一系列改革也都和农业有关。秦国统一后,更是以“重农”为治国之道。•《诗》中有不少咏及蚕桑的地方,并提到畜牧业。先秦的渔业也相当发达,《诗》中提到的鱼类和网具有很多种类。此外,在《汉书?艺文志》中还记载了多部农学著作。•农业文明深远地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哲学、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探究和表现的重要内容,记录于浩如烟海的国文典籍之中。20120504潘庆元制作19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二)先秦学术、科技、教育•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教育、伦理等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哲学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光辉灿烂,睿智隽永。先哲们提出“五形”、“八卦”等学说,以此探究宇宙的奥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产生了一批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两家。儒家发端于孔子,孟子、荀子传其衣钵。儒家的基本观念是“仁”,外在形式是“礼”。“仁”就是“仁爱”,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主张以仁爱之心来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20120504潘庆元制作20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儒家学说既有其“父父、子子”的血缘基础,又有“忠”、“信”、“勇”、“智”的伦理规范,还有“君君、臣臣”的政治等级和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古代政治社会学说的精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最大特点是崇尚自然。道家以哲学的冥想探究宇宙人生的真谛,把人从物质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追求物我两忘、与天地同游的境界,对后代士人影响甚大。•此外,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对先秦政治体制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其对概念的辩析,开中国逻辑分析之先河。名家则以“名实”这一对关系提出一套逻辑思维理论。阴阳家以阴阳学说阐述宇宙变化。总之,先秦哲学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对中国以至世界影响深远。20120504潘庆元制作21第一章先秦历史概述•先秦宗教在远古多以拜物教形式出现,与农耕文明相对应,主要是对日神、月神、山神(如封禅祭山)和河神的崇拜。还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