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概念:中国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类型: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散文鉴赏方法: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4.品味散文的语言5.领会作品的内涵荷塘月色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作者简介初中学过:《背影》《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散文名篇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1932年留学英国。归来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教书。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扬州的朱自清故居清华大学校园里的“自清亭”走近作者时代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茫然,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作者朱自清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火海的革命中去的那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在文中可以读到作者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朗诵欣赏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煤屑幽僻蓊郁踱着弥望袅娜霎时颤动脉脉酣眠参差乍看媛女纤腰沾裳敛裾niǎonuówěnɡpìduóshàxièchànmíhānchánɡjūcēncīmòzhàyuànxiān整体感知:朗读,找出作者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游踪线索。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行踪:步出家门---小路漫步---来到荷塘---返家联想并留意描写作者情绪的词语。找出课文中体现作者情绪的语句,并总结作者的情感线索。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家小径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出宁静小径现实-----------理想------------现实明线:作者的行踪暗线:作者的情感变化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恬静迷人的景色。第四部分(第7--10自然段)由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回忆江南采莲风俗。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交代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1、“文眼”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来到荷塘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想起了荷塘。分析第二部分(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色?通往荷塘的小路、荷塘四周的树木、淡淡的月色2、景色的色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阴郁而淡淡,与淡淡的哀愁相吻合。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感受到了独处的妙处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好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是一个过渡句,承接上文,又引入了下面重点要描写的荷塘月色,过渡十分自然。画面美: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4-6)集中体现了这点分析第三部分(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恬静迷人的景色。)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色?作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一、第4段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到动1、这一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2、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对于第四自然段所描写的句子,老师比较喜欢这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因为这里运用了叠词、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荷叶自然舒展的状态美写出来。那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句呢?可以按照老师这样的模板((格式:运用……手法,写出了……),将喜欢的理由讲出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姿.月光下的水面如同白光轻洒的舞台,月色下的荷茎如同舞女修长的腿,荷叶就如同翩翩起舞的舞女的裙。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天鹅湖》中的场景,荷叶之高,形态之美的特征跃然纸上。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娇羞不已含苞待放)(饱满盛开状轻盈多姿)荷花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花?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身上,赋予了物以灵动的生命力.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比喻(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拟人(娇羞不已含苞待放)(饱满盛开状轻盈多姿)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纤尘不染荷花闪闪发光、忽明忽暗博喻手法的运用闪闪发光忽明忽暗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纤尘不染优雅高贵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博喻: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共同描述同一个事物的修辞方法。是通过不同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清香歌声相通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人的五种不同的感官用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叫做通感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二、第5段1、依次写了哪些景色?月光、月影、光与影2、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如流水一般,泻在花上薄雾、叶子、花(正面描写)(反衬)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月光?叶子和花青雾树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__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动词的审美情趣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浮”二字的审美情趣“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清华园“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月光如流水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描写月光,它们好在哪里?动词:泻、浮、洗、笼。”泻“增强了动感,表现了月光从高空照耀下来的景象,”浮“有水气升腾、扩散、弥漫的感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洗“,表现了月光柔和而清洁;”笼“,以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态,表现了月光的柔美。1、重点写了什么?三、第6段:树隙、树色、树姿: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近远(静态描写)(以动衬静)2、如何来描绘的?3、有什么特点?树全景---特写(树----杨柳)清淡朦胧、宁静深远4、如何理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一下子又把情放到景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树:远山:小路灯:蝉声蛙声:一团烟雾隐隐约约没精打采热热闹闹蝉唱蛙鼓图荷塘四周月色第三部分对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举例说明?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亭亭”表现了荷叶的姿态秀美,“舞女的裙”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迎风飘舞的姿态。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中的“明珠”是近写荷花的晶莹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描绘从远处看到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和月光的辉映下荷花若明若暗闪烁着的景象。3、”但我这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