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藻井藻井的由来藻井的发展藻井的内涵藻井藻井的由来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之为“室中”,简称“中”(徐《读书杂释》:,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中央曰中。古者复穴,后室之当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流)下之处也”。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是古人祭拜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衡·祭意》:“礼,王者祭天地,诸候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户、井、灶、室中之功……”五祀之中,中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中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而中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之名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藻井种类天花和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室内木构顶棚的两种形式,其做法有多种,主要为:平闇、平、南北朝人字坡天花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覆斗式藻井、斗四、斗八藻井及小斗八藻井等等。天花和藻井的各种造型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技术,艺术和工艺上的完美结合。初唐藻井彩画藻井的等级制度古建筑等级制度明确严格,藻井也在其列。从古代一些文献可以看出藻井是等级的象征,是高贵的象征,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的皇家建筑中。但也存在例外,南方的某些民间传统戏台亦采用藻井的形式。其构造分为井口、穹窿、井顶三部分,剖面呈倒置喇叭形。井口一般呈八角形,穹窿有单双层之分,井顶一般为圆形明镜。绘双鱼、龙头、八卦等。根据具体形式不同可分为螺旋式、聚拢式、轩棚式、叠涩式和层收式等五中形式。不同时代的藻井分类中国古代建筑将那种不做任何顶棚,暴露室内梁、枋、檩、椽等建筑结构部件的做法称为“露明”,宋《营造法式》称之为“彻上露明造”。中国古建筑做顶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称天花为“平机”或“承尘”,这名称似乎已经概括了天花具有调节空间高度、防尘保温等功能。汉代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藻井(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可惜没能留下更多的实图2.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八角星形藻井物,只有极少的文献记载。宋《营造法式》将顶棚分为“平闇”和“平”两种形式,藻井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将天花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从宋代《营造法式》起,各朝代都以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顶棚的做法,使天花、藻井在技术、工艺和艺术上不断成熟和完善。藻井制度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平闇藻井二平闇《营造法式》卷第二说“:今宫殿中,其上悉用草架梁承屋盖之重,如攀、额、樘、柱、敦、方、之类,及纵横固济之物,皆不施斤斧。于明背上,架算方,以方椽施版,谓之平闇;以平版贴华,谓之平綦;……所谓平闇,即用方椽整齐地排列相交作为小方格网架,上盖木板而成(图3),平闇四周与斗拱相接处有斜坡部分,《营造法式》称为“峻脚”(图4)。平闇小方格间距离为一椽两空。“其椽若殿宇广二寸五分,厚一寸五分,余屋广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如材小即随宜加减……若用峻脚即于四栏内安版贴华,如平闇即安峻脚椽,广厚并与平闇同”。宋代平闇一般不施彩画。“其以方椽施素版者,谓之平闇(”《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三“平”)。平綦藻井平綦通常以间广及步架为准,四周做一枋(即清代的贴梁),枋上钉背板(清称之为天花板),在内及背板面上用贴(清称为支条)及难子,划作正方形或长方形大板格子,形状似棋盘,板上可画彩画或雕刻纹饰(图5、6)。《营造法式》卷第八小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綦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用;内用贴,贴内留转递,缠难子。分布隔截,或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有十三品,……其华文皆间杂互用。或于云盘华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华。……”(图7)。平綦造型多样。平面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截面有平顶式,平顶加峻脚,尖顶形,蝼蝈形等。井口天花井口天花,海墁天花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是清代天花的两种主要形式。井口天花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天花支条的断面为1.2~1.5斗口的枋木条,组成井字格(方格网)作为天花的骨架,每一方格心内镶一块厚约一寸左右的木板(天花板),露出井口式木肋,板上通常绘制团龙、翔凤、团鹤及花卉图案,有的用精美雕刻装饰(图8、9)。井口天花的构造简单,进深方向的构件为天花梁,面宽方向的构件为天花枋,帽儿梁(相当于今日天花中的大龙骨)两端搭置在天花梁上,用铁质大吊杆将帽儿梁吊在檩木上,帽儿梁的通支条之间用铁钉钉牢。天花支条贴附在天花枋和天花梁的侧面。称为“贴梁”(图10、11、12)。海墁天花海墁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是无构件突出的平顶棚。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及棂子构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木顶格以面阔,进深定长短,扇数”,没有准确的尺寸,通常每扇木顶格尺寸为宽二尺至三尺,长四尺至六尺不等。木顶格四周有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四根,木顶隔下面糊纸,故称为海墁天花(图13)。普通海墁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寺庙建筑中,海墁天花上有绘制精美的彩画,有的海墁天花还画出井口式天花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再画龙凤或其它图案。(图14)藻井的结构分类根据结构的不同,藻井主要分为一下几种:1、斗四藻井:藻井发展初期的主要结构,形式较为简单。底层为方井,方井各边中点相连,构成一个内接的正方形,以此法重复构成一个更小的正方形。2、斗八藻井:宋代藻井的主要形式之一。藻井分为三段,下段是方井,方井上施斗拱;中段为八角井,八角井与方形井之间形成的三角部分名为角蝉,角蝉四个且不施斗拱。上段为圆顶把八瓣,称为斗八。3、八角圆井:明清时期藻井的主要形式,由斗八藻井演变而来。同样分为三层,上层变斗八为圆井,方井和八角井间施抹角坊及正、斜套方,使角蝉数量明显增加。八角井内侧角坊上安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斗拱使用增多。井心明镜增大。4、小斗八藻井:常用于屋内不甚重要的地方。与斗八藻井相比,它只分两段。下段为八角井,上段为斗八。顶心下亦施垂莲或绘云龙。藻井的图案装饰藻井的图案十分精美,虽然留存至今的古建筑不多,但在敦煌石窟中,历代的藻井图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1、敦煌早期。敦煌早期的藻井图案均为“斗四套叠”结构,图案内容以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几何纹、火焰纹、水涡纹为主。早期藻井图案造型简练朴实,用笔豪放自由,色彩以土红、土黄、石绿、白、深赭运用为多,色彩基调热烈醇厚。2、隋代。隋代藻井结构发生变化,由“斗四套叠”的仿木建筑结构转变为“方井——边饰——垂幔”三层结构。井心图案一般仍为莲花。但由敦煌早期的细长几何形日趋饱满肥大,有写实化倾向。藻井色调清新雅致,以石青为主色调,冷色中用少量的薯红对比色,色彩效果爽朗鲜明。3、唐代。唐代藻井完全脱离了“斗四套叠”的结构,井心面积较小,边饰层次增多,图案丰富细密,风格富丽华贵。井心图案主要有莲花、葡萄、宝相花、三兔、飞天等。色彩浓重辉煌,层次丰富,出现退晕手法。4、敦煌晚期。敦煌晚期藻井的图案结构是前代的继承。五代藻井图案基本延续晚唐风格,花卉、纹样与祥禽瑞兽组合,边饰层次较少,节奏平缓,用色朴素,常以土黄、土红为主调。宋代藻井以几何纹和团花纹的组合占多数,色彩以青绿色调为主,整体效果较为单调。5、明清时期。明清时代的藻井装饰更加复杂细致,由图案装饰为主转为雕饰。装饰主题多为龙、凤。斗拱雕饰满刻云龙,井心亦施以龙形雕刻,故清代还将藻井称为龙井。最高等级建筑的井心雕刻俯视的蟠龙,龙口悬宝珠。明清时代的藻井全部以木雕花板装饰,并大量运用贴金技法,金碧辉煌。历朝藻井变化藻井在古代还称作天井、绮井、圜泉、方井、斗四、斗八等等。清代称藻井为龙井。“它同天花的区别在天花用木条相交作成棋盘式的方格,上覆木板;而藻井则用木块叠成,口径甚大,结构繁复,常用在天花中最典重部分,如在室座或神像的顶上,穹然高起如伞如盖”(梁思成《藻井天花简说》)。汉代墓葬画像石中描绘的“斗四藻井”,是早期较简单的藻井造型,一般是在方形的四周中点搁平面斜转45°的方木,构成小方形,其上再复一次构成一更小方形,再在最上面复平板。唐代已有斗八藻井。即在方形上将四角抹斜,构成八角,再上支架八楞。斗八藻井的构造宋之后越来越复杂,装饰越来越细腻。明代便有了更多变式:如角蝉数目加多;方井上做天宫楼阁;做圆形藻井下垂三重天宫楼阁;用小斗拱斗成螺旋状藻井;等等。这充分说明了当建筑技术成熟后,形式便会在稳定的技术支持下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形式追求将会使形式与功能脱节而独立发展,走向为形式而形式的极端。宋、辽、金时期室内天花使用平的渐少。河北蓟县独乐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山门内部无天花,斗拱、梁、檩等构件全部露明,一方面保证了空间高度,另方面又可以远眺山门后的观音像,使得建筑构件和装饰结合得秩序井然。后面的观音阁外观为两层,但室内实为三层。阁中十一面观音像高16米,直通三层,所以阁内开有空井以容纳像身。第三层明间在主像上覆以八角藻井,左右间则用平(图18)。藻井位于观音头部正上方,八角井向心收紧,烘托出观音丰满优雅的身姿,藻井八根阳马如同光束四射,由三角形木肋组成的图案般的细密骨架,对比衬托出观音头部的体积,观者可以从地面仰视到观音饱含慈悲与真诚的目光,营造了这一特殊空间中高深莫测的神秘境界。明清藻井明清时期的藻井较宋、辽、金时期更为细巧、华丽。这时期的藻井造型多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故宫太和殿的天花与藻井在造型、空间、色彩等各方面都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范例。作为故宫核心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从事重要政治活动的宫殿。室内高大、空旷,当心间六根金色龙柱矗立,支撑着大面积的金色龙凤彩绘井口天花,中心覆盖着金色的藻井,层层相叠。下面是须尔式宝座,皇帝置身于藻井之下宝座之上,天地呼应。藻井在这里明显地增加了空间的尺度感和威严的气氛。藻井多为上圆下方,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藻井顶心的明镜不断扩大,故宫太和殿的整个圆井就显明镜,明镜内雕刻有蟠龙,蟠龙口中悬珠。所以又称为“龙井”(图19)。藻井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这种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仍然对上天保持着敬畏之心。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好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天人合一”的学说实际上仍是为了建立宗法伦理的系统。在皇宫中,皇帝宝座上的藻井中部明镜内浮雕蟠龙,表明上天赋予皇帝至高的权力。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