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高德毅教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形势与政策》分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2016年8月16日1主要关注点2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二•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战略定力和政治立场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法文Idéologie,德文Ideologie,英文ideology。源自希腊文iδεα和λòγos,前义观念或思想,后义学说,合起来就是“观念学”的意思。3西方思想家论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最早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首先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真正的意识科学一定不能从任何假定或固定的概念出发,而是必须要从、也只能从可以被确定的东西出发。”德斯蒂·德·特拉西4西方思想家论意识形态•英国的百科全书将意识形态归为政治范畴体系,认为意识形态是为理性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以确保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5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共同组成。•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在任何时代都是观念产生的土壤,意识形态是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在不同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一种思想的观念体系。6中国学者论意识形态•复旦大学著名教授俞吾金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不同阶段社会的不同产物,是基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郑永廷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反映这一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思想体系。7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观念之集合,属哲学的范畴。•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是植根于经济基础上,依托经济发展的反映政治取向的思想体系。•意识形势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也将不断演变与发展。8基本特征•观念的上层建筑•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阶级的属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带有全民性外观9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101、为何有意识形态博弈?2、为什么各国都强调和把控主流意识形态?3、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4、为何国家间的结构性矛盾会反映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1.为何有意识形态博弈?•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国家主流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其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背后是特定社会性质的国家利益,因此,意识形态的博弈,也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博弈往往成为国家利益博弈的急先锋---政治导向、价值取向、道德统治、文化渗透、教化遵循、宗教熏陶等。11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始于五百多年前欧洲国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标志。12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到19世纪,西方殖民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个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为特征的霸权体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一体系达到巅峰。1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其建设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甚至策动颜色革命,发动战争,都是为巩固和加强西方体系。14•十月革命使俄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削弱。•二战以后,随着苏联发展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兴起,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西方霸权严重削弱。•苏东剧变后,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又有了加强,形成了“一超多强”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15•财富流动加剧了地区间不平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两极分化。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壮大,基于西方体系的不公正不合理秩序受到强力挑战。•西方集团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维护其既得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为构建更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单极与多极秩序博弈必然反映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意识形态斗争,尤其表现为东方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博弈。162.为何各国都强调和把控主流意识形态?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17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8习近平马克思特朗普颠覆了西方意识形态吗?•特朗普PK希拉里,表面看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战,或者是美国政治正确性的辩论。•国家及其政治体系都会遵循基本价值准则。特朗普似乎被美国普通民众,尤其中产阶级看来是上帝派来颠覆美国“政治正确性”。但是,他只是以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来宣示其移民、外交、贸易战略等观点,其实质仍然是基于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基础。“既然不再有苏联对欧洲威胁,为何还需要北约?美国人可以轻松保护自己,为何还要为有钱的欧洲人支付防务费?”——特朗普193、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反映,为国家利益服务。•意识形态在国家关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又不能过分夸大或刻意贬低意识形态的作用,把握度在于它与国家利益的互动程度。•意识形态一致或相近并不代表国家利益一致,意识形态不同并不代表国家利益没有共性之处。20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交锋的今天,无论是观察、思考、处理国际问题,还是国内问题,试图不加分析地“去意识形态化”的做法,都是一厢情愿的。21(1)经济手段+军备竞争+意识形态---美国肢解苏联的利刃•国际油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对外腰板强硬与否。19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塌方”式暴跌,对苏联坍塌解体造成的致命影响。–1960年-1970年间,油价:1.8-2.0美元/桶。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价达到12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推动油价达39美元。–石油红利支撑苏联全球扩张。1960年代,其在西伯利亚发现60余个超大型油田。1975年石油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产油国和最大石油出口国。–从1973-1985年,其能源出口增长了14倍,80%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此时,虽然苏联已沦为世界最大谷物和消费品进口国,4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但因石油出口而获得进出口平衡。–同时,苏联对外援助每天3500万美元,每年达128亿美元(未包括对东欧援助)。22美国对苏联战略是长期而持续的•在经济军事方面,1982年,里根经济顾问亨利·罗恩献计:美国应该把军备保持高水平,以拖垮之。•授权中情局与沙特达成绝密协议压低国际油价和取消保护油价,1985-1986年时,油价从35美元暴跌至10美元,日产量从200万桶增至1000万桶,史无前例。•展开意识形态攻势,把苏联的经济灾难归罪于思想路线、政治制度。23美国冷战学者彼得.施威泽认为把克里姆林宫推向灾难深渊,并非哪一个事件或者某项政策。如果当年其没有面临美国军事挑战、在波兰军管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因油价暴跌蒙受数百亿美元硬通货损失、西方技术封锁,以及意识形态失控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可以闯过风暴。苏联制度并不是命中注定会自我毁灭的体制。24曾任苏联总理的雷日科夫总结道:(2)西方精英们为何如此担心特朗普?•特朗普不是疯子,他敏锐地嗅到了美国社会孤立主义情绪,是美国的一半现实。其核心要义是“地主家没有余粮了”。–“美国已欠债19万亿美元,受美国保护的北约盟友、日本、韩国等再也不能免费搭车。”–“为何总是我们牵头,冒着与俄罗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中国消耗了美国那么多钱,用那些钱重建了中国。”26西方精英们为何如此担心特朗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专家赖特:特朗普提议无异是对自由世界秩序的清盘,可能危及冷战后形成的西方主导国际秩序和价值观基础。•实质是美国领导人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西方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体系是美外交政策落脚点。近30年来,无论是保守主义里根、自由现实主义克林顿、新保守主义小布什,还是摇摆不定奥巴马,都把价值观视作美国参与对外事务和军事行动的理由。27(3)南海之争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关吗?美国和西方认为:•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要谋求地区霸权;•中国不负责任的国家意识,不遵守国际规则,导致南海问题的“军事化”和破坏“航行自由”,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构建的国际秩序。•作为亚太再平衡,美国提出成本强加战略,即动用政治、外交、舆论、军事等各种手段,增加中国在南海行动的成本,迫使中国后退,以制止中国的扩张。28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地缘政治(东亚地区)的视角看,美国从南到北,通过搅局南海问题,强化美日同盟、破坏中韩关系,拉拢越南、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方面形成对中国的围堵,分散中国力量,迟缓和阻碍中国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自身!南海逐渐成为中美从地缘政治上升为评估对方与战略博弈•原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主权和权益之争。•南海局势既是各方基于主权、资源、战略安全诉求的现实利益纠葛,也有历史因素,更有相互间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猜度。3031323333南海问题博弈实质---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国家利益博弈•中美既有共同利益,也依存加深,但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中美关系双重性使美对华政策体现“融合+防范+遏制”。–一方面,美对我防范不断增大,甚至借力乱局。另一方面,增强中美互信是一种必须,对华战略趋于务实。–关键是硬实力+软实力的综合作用。•2009年后美采取强硬政策,并告诫其他亚太国家警惕不断壮大的中国,进而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共同对中国改变现状的举措进行制约。34国家综合实力主要取决于6个要素一.综合经济力量,如市场规模、总产出、人均产出水平、购买力等;二.货币与金融控制,如世界储备货币,以及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效性和规模;三.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既要看存量更要看增量;四.国土、人口的质和量、资源禀赋;五.文化、意识形态力量,如价值观体系的稳固性、制度稳定、治理能力,即“软力量”;六.军事力量。当今世界是如何研判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基于历史的、现实国际环境的、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如何判断和引导影响中国的发展?353636美国要求中国:•必须肩负“战略责任”,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中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即要从全球层面不仅不挑战美国而且与美国一道共同塑造对美有利的国际秩序。•必须负有“政治责任”,即要加速包括人权、宗教自由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必须担起“外交责任”,即协助美国处理那些美国难以处理的“头疼的问题”(诸如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必须具备“经济责任”,即既要自己发展还要实质性地改变对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必须承担“军事责任”,即要大幅增加军事透明度。(4)资本主义危机在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新表现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导致两个阶段情形:1.拥有资本和国际政治军事霸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没有到来时,国际资本就会流向发展中国家,通过互补性合作和国际产业链分割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世界呈现和平与发展的主导情势;2.一旦其国家发生危机(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便会利用自己拥有国际权势和意识形态霸势制造其他区域中各个邻国之间的国际冲突。国际冲突对霸权国家具有一石三鸟作用:1.增加各国对其依赖性,通过军售、制裁和保护优势直接纾解自身的危机;2.通过强权加强国际同盟和离间矛盾,增强政治优势和意识形态强势,以孤立其所要遏制的国家;3.通过制造其他地区的政治军事不安定性,驱使世界各国资本流向霸权国家,即以他国动荡来维持金融霸权,兵不刃血地直接获取全球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解决自身危机,同时枯竭他国力量,甚至颠覆政权。资本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