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学前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俄罗斯学前教育第一节俄罗斯学前教育沿革一、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的幼儿教育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为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莫斯科开办了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上半期,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顾孩子。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二、19世纪下半期至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幼儿教育俄国于1861年废除奴农制后,生产力发展较快,社会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幼儿保教问题引起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已波及俄国,这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19世纪下半期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一)福禄倍尔运动的发展1860年左右在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建立俄国第一批幼儿园;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幼教月刊《幼儿园》;地方性的福禄倍尔协会也于1870年先后成立,随即开展了普及福氏幼教理论的运动。(二)19世纪下半期的幼儿教育面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尖锐化,俄国政府仍继续推广孤儿院;慈善团体在19世纪下半叶很是活跃。(三)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一)主要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2.教学论思想(二)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三、苏联的学前教育(一)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的苏联学前教育•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苏维埃政府一反沙皇轻视学前教育的做法,明确地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19年3月举行的第八次苏共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了苏联学前教育的两大任务:第一,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解放妇女。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从成立之日起,不仅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机构。•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干部和教师。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从工作的最初几个月起,就着手组织了每期为3个月的训练班。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该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有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功能。•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二)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的发展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三)战后苏联学前教育的改革几发展•战后,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20年代末,苏联出现了托儿所。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消除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创办讲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措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领导。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觉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此后,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6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力图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小学改革的情况,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以1989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苏联开始了学前教育的第三次改革。这次学前教育的改革强调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改革内容:•(1)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实现法律化、民主化和多样化。(2)强调学前期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将出生头7年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前学前期和学前期三个阶段(3)教育工作的人道主义化,以“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取代以往的“教学——训导型互相作用模式”。(4)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渗透的原则。•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托儿所(3~7岁)、托儿所幼儿园(0~7岁)、特殊幼儿园、学校幼儿园(乡村)。(四)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利弊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苏联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入托儿童一年费用的80%由国家负担。国家通过教育法、幼儿园章程、规则和大纲等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管理,以保证质量。主要问题是统的太死,缺乏灵活性。不准私人开办幼儿园,入园率低。2.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紧密结合学前教育机构从一开始就负担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既要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和照顾,又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12小时3.教学—训导型模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机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造成了成人与儿童的疏远,儿童消极性的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1989年的《学前教育构想》提出了“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虽然变为现实还是很困难,但指明了苏联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二节俄罗斯学前教育现状•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道路。1992年,俄罗斯出台了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1996年1月23日,经过修改的《俄联邦教育法》生效。此外,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决议》、《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国家纲要(草案)》,以及关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法令和条例等,这些法令为俄罗斯教育改革提供了保证。但是,向经济市场的全面过渡,经济体制的全面私有化,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混乱。教育经费奇缺,教师待遇低下,教师素质下降。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一)学前教育的性质•俄罗斯《教育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教育必须满足家长的多层次的需求,并使儿童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福利性质发生改变,它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幼儿园。•改变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家长、社会团体和企业都可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二)学前教育的目标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是要保证儿童在国家动荡、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仍能与家庭合作,保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儿童在入小学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作好入学准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1.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儿童免受一切生理、心理的伤害,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向儿童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创造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3.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培养儿童热爱祖、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教育儿童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儿童养成愉快、乐观的心境,满足儿童情绪交往的需求,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4.给儿童提供学习民族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美感。5.对缺陷儿童进行矫治、给予帮助,保证他们获得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受教育权利。•根据《教育法》,俄联邦教育部学前司于1994—1995年间,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这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提出的宏观指导。其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大纲以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恪守教育的非宗教性,并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的要求这是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已提出过的有关要求的延续。它强调的是教育的人道化,而非强迫的机制;它主张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平等伙伴关系,以促进儿童的发展。(3)对儿童发展环境的要求,即对幼儿园场地的物质空间结构、活动场所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环境的构成设备、游戏、玩具、教学材料等)是否适宜儿童发展的需要。二、学前教育的途径•一日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注意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体力、智力、道德、艺术能力的发展。1.游戏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作用。2.教学活动:有严格的专门的教学活动、标准化课程和无严格规定的一般教学活动,虽然都对儿童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现在则更加重视后者,以充分发挥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特殊活动:要引导儿童了解艺术,选择不同民族或地方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的作品,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民间创作和民间工艺精品,通过建筑活动、美工活动、音乐活动、戏剧活动等独特形式,来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4.交往活动:主张师生要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儿童道德感的发展。5.自由活动:儿童既有年龄特点,也有个别差异,应把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儿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从中受益。三、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俄罗斯的学前教育界认为,学前时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否则会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30年代起,苏联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就积极开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各项研究,并为全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幼儿教育的各种大纲、规划、计划和教材。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俄罗斯联邦在学前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有关理论作为依据,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门的鉴定,提出资格认证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对学前教育大纲进行宏观指导。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教育科学学院又同时制定7个内容彼此有别的学前教学示范大纲。四、苏联及俄罗斯幼小衔接的实践1、苏联幼小衔接的举措及问题(1)20世纪50年代:采取有组织的作业教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以乌索娃为首的科研团体,探讨了将系统的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大班的适宜性以及成人在教学中施以直接影响的可行性,以解决由于入学年龄从8岁改为7岁后,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学习不适应的问题。此后,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就在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引入幼儿园,并长期影响了苏联幼儿园的教育实践。(2)20世纪80年代—小学设置零点班1969年,苏联小学学制由4年改为3年以后,由于小学教养内容中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学制的缩短,学生负担明显加重。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A.B.查包洛热茨等人,又探讨了如何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一半内容下放到幼儿园6岁班的可行性。这次实验的结果是,幼儿园6—7岁预备班作为零点班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正式被纳入小学学制。(3)存在的问题上述两次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都是把重点放在使学前教育去适应小学的要求和变化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比较顺利地适应了小学生活,但学前教育的自身价值却被贬低,学前儿童特有的活动类型如游戏活动和各种艺术创造活动受到排挤,儿童发展的规律被加以扭曲,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2、俄罗斯幼小衔接的做法(2)科学地界定“衔接”的内涵俄罗斯专家指出,所谓“衔接”是一个双边过程。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