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研究定义、特点、意义和伦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节定义、特点、意义和伦理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与社会工作有关是其根本特征。•需要评估、方案开发和方案评估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三个重要部分。需要评估就是了解案主的信息,对其需要、问题及个人与社会环境原因机制有所把握。方案开发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发展一套有效的服务方法、模式或政策。方案评估就是了解所执行工作方案对解决问题或需要的效果。二社会工作研究的特点•社会工作研究以弱势社会群体为主要对象。•研究者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者,也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目标并非是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而是同情和帮助案主。•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及理论相关。•三社会工作研究的意义•社会工作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弱势社会群体解决问题,有利于满足市民需要和推动社会公平,是有效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研究也会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的进步。•四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与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因此,伦理必然是社会工作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也是社会工作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是:•自愿参与与知情同意;•参与者无伤害;•匿名和保密;•研究者身份,根据研究伦理的要求,研究则应该向研究对象如实介绍自己,不可以故意隐瞒身份或采用欺骗手段;•价值中立;•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第二节研究逻辑与一般过程一研究逻辑(一)两类知识•知识可以分为:赞同性事实与经验性事实。前者来自认同和相信,即在自己被告知其真实性且其他人都认可时,自己也予以认同;后者来自个人的直接经验和发现。(二)假设演绎法是获取知识的逻辑载体•科学研究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观察到的资料出发,加以概括,从而揭示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推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某一普遍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演绎推理是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由循环递进的归纳和演绎过程构成。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寻找某个或某些参照理论;根据上述理论提出尝试性假设并将其具体化;然后进行观察以检验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与前述理论不一致,那就说明原有理论在说明问题时有所不足,需要补充或修订,也可能需要提出新的理论;然后根据新理论提出新的尝试性假设,再次进行观察、检验和修改;如此演进,直至理论完全解释研究问题。假设演绎法的整个过程中,理论—假设—观察的过程是演绎推理,观察—检验—理论的过程是归纳推理。••二研究程序(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体现为假设演绎法中的一个演绎和归纳周期,包括以下步骤:•(1)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2)制定研究方案;•(3)观察;•(4)整理和分析资料;•(5)得出研究结论。(二)社会工作的研究程序•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与科学研究相似,包含准备、调查、研究和总结四个阶段。•社会工作的研究程序具有与其他社会研究的不同特性。•首先,由于研究问题和目标千差万别,某项具体研究不一定照搬上述基本程序;•其次,很多研究成果必须直接应用于正在进行或随后进行的实务;•再次,研究过程比其他社会研究更具弹性和针对性。(三)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程序•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两种研究范式。质性研究即依据现象学、解释学、社会互动等理论,收集和分析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的现实,探索社会关系。量化研究则基于实证主义与新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量性测量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质性研究虽然遵循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但是具体细节有特殊性:•(1)准备阶段相对较短;•(2)调查阶段较长并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3)总结阶段的任务包括报告写作、总结和评估、成果应用等,其中报告写作必须根据质性研究的范式执行。•总体而言,质性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现场调查的有效性及资料分析的适当度。•量化研究的程序基本上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建立研究架构、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和汇总统计资料是其关键步骤。量化研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心的准备和设计。第三节主要类型•社会工作研究或者收集第一手资料或者收集第二手资料。前者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需要接触被研究者,被研究者可能会受到研究者或者研究场景的干扰;后者并不直接接触被研究者,主要依托现存资料,属于非接触性研究。一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就是用精密的实验了解问题,其基本逻辑是因果关系。标准的实验研究包含三对要素。其一,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二,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三,事前测验和事后测验。•实验室研究是实验研究的一种形式。实验室研究就是事先严密设计实施细节,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实地实验是实验研究的另一种形式。实地实验就是把实验放在真实场景中,受试者按照事先设计完成某些要求,再分析其效果。•实验研究成功与否设计,而设计的好坏有一定的标准:•(1)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以有效测量假设?•(2)有无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的控制?•(3)可推论性如何?•(4)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的误差因素是否已经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到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二调查研究(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依托问卷收集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其中,问卷是被研究者态度、行为、状态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问题组合,有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两种。自填问卷分邮寄问卷、发送问卷和网上问卷三种,由被调查者填答;访问问卷有电话问卷和面访问卷两类,由调查员根据被研究者的回答进行填答。•正式问卷由不同部分组成: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问卷设计有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原则:问卷设计应该以回答者视角为主,让回答者认可,容易理解和回答;应该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主观因素及其能力、环境、经历等方面的不足;应该整合研究目的、样本特征、内容和资料处理方法等因素,保证调查的可行性。•步骤:首先,进行探索性工作;其次,设计问卷初稿;再次,试用和修改。•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1)开放式问题应注意空间大小;封闭式问题应关注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2)问题语言应该简短明了;•(3)问题数量比较适当;•(4)问题应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资料收集是问卷调查的重要阶段。资料分析时资料收集的后续工作。(二)访谈•访谈是研究者探访被研究者并通过问答获取资料的方法。•依据双方接触程度,访谈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依据被访者人数,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依据控制情况,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访谈。这两种都是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结构式访问就是按照既定的访谈大纲向对象提问,收集必要资料。非结构式访问只是给访问者一个题目,由访问者和被访问者就这个题目进行自由交流,其交流议题是在双方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是社会工作研究中常用的访问手段。深度访谈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反复的面对面交往,借研究对象视角把握他们用自己语言表达的生活、经历和状况。焦点小组是一种集体访问,将许多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访问过程是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以及被访问者之间的双重互动。•选拔和培训访问员是访谈前的重要工作,因为访问员素质是访谈成败的关键。•访谈过程有特定的工作技术:语言控制、表情控制和动作控制。•三非接触性研究•非接触性研究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它的特征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影响而变化。(一)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就是对既有统计数据进行剖析,进一步发现其中的信息。现存统计资料本身必须引起关注,它可能存在效度和信度问题,前者指这些资料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信息,后者指这些统计资料在不同时间、地点是否接近一致。•统计资料的审核和校订包括如下工作:•(1)了解资料的来源、目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技术,从而对其背景有全面把握;•(2)了解资料的指标定义、分组、统计范围等信息,判断其可比性;•(3)对可疑资料进行逻辑检查和重复检查。(二)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有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比较法主要以现存非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又可以归入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类,前者指对某些事情的第一手纪录,后者依赖于初级资料对过去现象描述。•比较法应该遵循有关工作原则以保证研究质量: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处;注意可比性;发现和比较本质的异同。(三)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将质性资料转换成量性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不同内容的编码和列表分类等工作组成;它要求研究者首先形成一个因变量的操作定义,然后细化观测内容,再开始观测、分类和记录,从而发现变量特征和不同变量之间的联系。•编码和抽样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首先,编码必须提炼概念结构,对变量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其次,应该建立包含所有抽样单位的抽样框,并采用随机法选取若干单位;然后,对抽样中单位依托的概念化和操作化后的分类方法进行编码,应该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技术。直接可见的文献内容称为显性内容,其编码可采用类似于标准问卷的编码方法;非直接可见但是含于文献信息中的内容被称为隐性内容,其编码依赖于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专业性。•内容分析法的资料分析比较复杂。•(1)显性内容的输入和分析类似于问卷资料分析,可发现其频数分布或不同变量的交叉分布状况;•(2)隐性内容的分析则并不完全通过频数,因为有协定性资料无法转化,因此需要把握文献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3)在依据一类单位无法发现有价值信息时可以改变抽样单位;•(4)资料分析信度和效度难以得到保证,因为两个人的解释、甚至个人在不同时间点的解释都可能存在差异。••第四节项目评估一项目评估的定义•项目评估是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于社会干预和人类服务项目的概念化、设计、策划、行政、执行、效果、效率和效用等方面进行诊断和提升。•项目评估可以有三个研究目标。•(1)评估服务方案的最终成功情况,即了解干预对解决案主及其社会问题的效果;•(2)评估方案执行中的问题;•(3)评估方案策划和开发所必需的信息。•二项目评估的类型•根据实务过程的不同阶段,项目评估可以分为服务前评估、服务中评估和服务后评估三大类。•服务前评估是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有需求评估和方案评估两种。需求评估指社会工作者诊断所需舒缓议题的范围和领域、目标人口群的特征、问题、表达性需要和欲望,从而指导项目的计划和开发。•需求评估的关键在于界定需求,关键线人、社群论坛、社区调查、社会指标等都是界定需求的特殊手法。•方案评估就是在若干可能的工作计划中选取合适方案,由不同工作步骤完成:•(1)在完成需求评估后,应该根据某些指标排列这些需求的优先次序,确定核心需要和目标。•(2)把握满足这些需要的可能工作模式,并预测其各自的可能效果;•(3)形成工作模式;•(4)针对工作目标形成各种专门性计划,配套制定不同层面的操作目标。•服务中评估就是评估实务过程中相关活动的状况,涉及服务过程的诸多方面。评估者可以收集工作者的工作记录,了解其特征和背景、与案主接触的次数、地点、资源、阶段性目标、新问题等。评估者也可以直接与案主接触,了解其接受服务时的感受、认识、想法。•服务后评估是对服务效果进行评判,有结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两种。结果评估就是比较接受服务前后服务对象在某些方面的变化,判断项目是否有效实现了计划目标。效率评估就是将干预结果及某些方面在服务前后的变化与服务投入多少进行比较。在社会工作中,如何改善服务结果十分重要,但是考虑成本也是向资助者和公众交待的要求。三项目评估的步骤•项目评估是社会工作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基本程序包括准备、调查、研究和总结四部分;形成问题、研究设计、分析成败原因是其关键步骤。•形成问题就是确定主题和建立评估目标。•研究设计就是制定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收集信息的对象;•(2)建立测量工具;•(3)决定资料收集的方式;•(4)决定工作步骤和经费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