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白银有色金属企业标准深部铜矿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QJ/ByST03.08-90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级数进步,改进工程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发展、提高我矿施工的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巷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标准,其中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分类、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单位工程(井巷)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录及内容提要、单位工程(一般井巷)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内容提要、竖井凿井设备布置、井内设备布置、立井凿井井架的选择、天轮平台的布置、天轮钢丝绳、提升机的选择及提升悬吊连接装置、地面提绞设备布置、立井翻矸设施及建井期间运输、压风、通风、排水、照明和通信。本标准引用了《冶金矿山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山井巷工程及验收规程》等。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许多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本着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编写的。由于资料的限制,可能有未尽事宜,如有与国家法规、政策法令和上级有关标准、文件和规定相抵触的按国家法规、政策法令和上级有关标准、文件和规定执行。本标准适应于冶金矿山井巷工程竖井施工使用。第一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科学地组织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编制计划、组织企业内部技术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a、周密地研究与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b、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c、加快井巷主要矛盾线的施工速度,缩短建井联锁工程的施工工期;d、提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技术措施;e、有效地组织技术供应,安排施工力量,投资和设备材料的供应;f、妥善地布置地面工业场地施工总平面和提出井下巷道总体网络综合布置图等,达到交叉作业,顺序施工,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2施工组织设计分类2.1.1主要内容有:a、工程总进度;b、总平面布置;c、施工基地;d、施工用风、水、电、排水、道路、大临等设施及劳动力;e、主要施工机械;f、主要物资的需要量等。2.1.2编制原则:2.1.2.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和经济政策。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前提下,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努力做到早出矿、早达产、尽早发挥经济效益。2.1.2.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选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认真组织井巷、土建和机电安装三类工程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主要矛盾线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2.1.2.3积极合理地采用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2.1.2.4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尽量保持劳动力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用现有施工设备,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2.1.2.6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积极措施,努力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国家建设资金。2.2施工方案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如竖井、斜井、平巷等掘砌工程,开拓中段时的二阶段改装。上述工程内安装工程,由总工程师组织以技术科为主的准备组,编制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有:a、施工程序安排;b、综合进度计划;c、施工平面布置;d、主要施工方法;e、施工机械需要量;f、保证安全、质量的主要措施;g、施工用非标准设备、零部件设计等。2.3作业设计技术复杂、结构重要或施工条件恶劣的部分分项工程,由工程队编制作业设计,送技术科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其主要内容有:a、施工方法;c、劳动组织;d、保证安全、质量和节约原材料的具体措施。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3.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以技术科为主负责编写施工组织设计。3.2组织会审a、安全科b、地测科c、生产技术科d、生产连队e、调度室f、机动科g、劳资科和主管矿长、总工程师等各方面的有关人员参加会审。3.3会签会审后应进行会签。由主要矿长、总工程师、技术科长、编写者、审核者及各单位主管科长签字。4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目录及内容(提要)。4.1工程概况4.2地质、水文条件单位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包括岩层特征、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粉尘等)。4.3施工方法的选择4.3.1施工方案比较,选用方案的根据和理由。4.3.2详述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以及采用的设备、工艺、新技术推广。4.3.3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排水、压风、通风、供料、供电、照明、通讯和信号)4.4施工技术措施4.4.1施工循环图表、爆破图表。4.4.2支护方式选择和支护方式说明书。4.4.3质量标准及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4.4.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计划。4.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结合工程特征采取的灾害预防措施和综合防尘等。4.6增产节约措施提高工效,降低材料消耗的措施。4.7组织领导及劳动组织4.8技术经济指标八项指标要求。4.9附表4.9.1单位工程工程量、投资逐月安排计划表;4.9.2施工设备(包括非标准设备及其加工)、工器具、仪表需用计划表。4.9.3主要器材需用量计划表(分为永久、施工用料两类)。4.9.4劳动力需用计划表。4.10附图4.10.1施工平面布置图;4.10.2单位工程平、剖、断面图;4.10.3各种施工布置图(立井包括:井筒平、竖布置图、天轮平台、卸矸台、封口盘、固定盘、吊盘布置、结构图以及地面悬吊系统布置图等)。4.10.4单位工程施工综合进度图(包括:本工程施工所需要的三类工程及井筒内的各项工程)。5单位工程(一般井巷)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内容提要。5.1工程概况5.2地质、水文条件详细说明巷道穿过岩层柱状、地质构造。巷道顶底板岩层名称、性质、硬度、涌水量、有害气体及粉尘等情况。5.3施工方法5.3.1根据巷道情况及地质条件,选用先进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各工序施工方法,工序之间的平行交叉作业以及一次成巷的规定,掘进、支护、水沟之间的距离和要求等)。5.3.2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和措施5.4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5.4.1爆破说明书5.4.2循环图表5.4.3支护说明书5.4.4劳动组织形式及劳动力配备5.4.5掘进辅助工作(根据巷道作业方式循环进度,选择合理的运输、通风、压风、供排水、供料方式等);5.4.6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顶板管理、装岩运输、放炮通风、粉尘管理及综合防尘、水患预防措施等);5.4.7巷道质量标准及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5.5.1施工进度计划表;5.5.2主要材料、设备、工具、仪表需用计划表(包括永久和施工用两类)。5.5.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成本、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劳动效率)。5.6附图5.6.1巷道位置及平、断面图5.6.2掘进工作面设备布置图5.6.3巷道穿过岩(矿)层的地质预计剖面图。第二篇竖井施工技术准备6竖井凿井设备布置6.1竖井凿井设备布置的特点6.1.1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内,要布置大量的凿井设备和设施。6.1.2井内凿井设备、设施经常处于运转状态,且起落移动频繁,所有移动设备、设施之间,以及固定设备、设施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隙。6.1.3井筒施工阶段用的大部分设备、设施,通过改装还要为井底车场、巷道开拓及井筒永久装备服务。因此,布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井底车场、巷道开拓及井筒改装的工期和井巷施工的连续性。6.2竖井凿井设备的布置基本原则6.2.1凿井设备的布置,要兼顾到井筒掘进(包括表土段施工)、平巷开拓、井筒安装三个施工阶段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各阶段过渡时期的改装工作量及工期。6.2.2布置井筒凿井设备时,平面上相互间的安全间隙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上下间应相互不受影响,要为平行交叉作业创造安全便利的施工条件。6.2.3井口凿井设备的布置要与井筒内设备协调一致,互不干扰,并尽可能不占用永久设施的场地和不影响永久建筑物的施工。地面凿井设备、设施之间及其与永久建筑物之间均应按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6.2.4悬吊钢丝绳的位置应与井下各盘(台)梁错开,不影响井口运输及卸矸工作,不得在承受荷载的梁上穿空通过悬吊钢丝绳。6.2.5布置提绞设备,应力求使井架受力均衡合理。6.2.6要保证井筒测量工作不受悬吊设备的干扰。6.2.7要符合各项安全要求,当井筒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井下人员能迅速安全地撤出。6.2.8凿井设备的布置和悬吊钢丝绳的位置,要尽可能地满足各盘(台)及天轮平台在结构设计上的合理性。6.3竖井凿井设备的布置步骤6.3.1基本方法在布置时,为了便于调整各设备的位置,常用硬片模型摆布法,把要布置的设备、设施的外形轮廓按同一比例画在硬纸上,剪成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在施工图上进行布置。一旦方案确定后就可正规施工图,设备的布置大体由掘进工作面开始逐层向上布置,由井筒开始逐步向其四周布置。6.3.2具体步骤6.3.2.1根据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与井下巷道出车方向确定凿井提升机的方位,初步定出井内主要提升容器的位置。6.3.2.2布置井内掘、砌工作面施工设备,如抓岩机、吊泵、钻架、安全梯等,并确定其悬吊方式。6.3.2.3确定各种管、线位置及其悬吊方式。6.3.2.4确定掘、砌工作盘、固定盘、封口盘设备通过口的位置和大小,各盘的梁格布置及盘面上设备的布置。6.3.2.5确定井架与井筒的相对位置,确定翻转平台上设备通过口的位置、大小和梁格布置,选择、计算天轮和天轮梁,并确定其在平、立面的位置。6.3.2.6布置地面提升机和凿井绞车。6.3.2.7进行总校核及调整,绘制出各层平面及立面布置图。7井内设备布置7.1吊桶的布置7.1.1吊桶位置应离开井筒中心,其外缘与井筒中心的距离(毫米):a、用锺球挂线测定井筒中心时≥100;b、用激光指向议测定井筒中心时≥500;c、用环行轨道式中心回转抓岩机时≥800.7.1.2吊桶外缘与永久井壁间距离≥450.7.1.3当使用环行轨道式中心回转抓岩机及环行钻架时,吊桶外缘与环轨,环架内缘间距≥300.7.1.4吊桶位置要偏于提升机一侧。7.1.5吊桶位置尽量布置在永久提升间内,以便于井筒安装工程。7.1.6井筒转入平巷开拓时,如采用临时罐笼提升,吊桶的位置尽可能与罐笼的位置一致,以减少安装工程量。7.1.7两吊桶或其他提升容器相邻的两条稳绳之间的距离(毫米):a、当井深300米以内时300;b、当井深大于300米时200+H/3(H—为井深米);c、双钩吊桶提升,为便于喇叭口设置可将上述规定的最小距离加大40~50毫米。7.1.8吊桶最突出部分与各盘口的安全间隙≥100毫米。7.1.9吊桶上滑架与孔口安全间隙100毫米。7.1.10双卷筒提升机用于单钩提升时,吊桶布置应偏向固定卷筒一侧。7.2临时罐笼的布置(采用钢丝绳罐道时)7.2.1提升容器和井壁之间最小间隙350毫米。7.2.2两套相邻提升容器之间a、无防撞绳时最小间隙450毫米;b、设防撞绳时最小间隙200毫米。7.2.3容器和井梁之间最小间隙350毫米。7.3吊泵的布置7.3.1吊泵应靠近井壁布置,使抓岩机便于工作,吊泵外缘最突出部分与井壁的间隙≥300毫米。7.3.2为便于吊泵起落时互不干扰,两台吊泵外缘之间的间距≥500毫米。7..3.3吊泵外缘与吊盘孔口的间隙≥50毫米。7.3.4吊泵应避开环形钻架及环行轨道式抓岩机的环行轨道。7.3.6井内分段排水时,吊泵尽量布置在腰泵房(转水站)同侧,便于拆、装吊泵出水管。7.3.7为便于吊泵经常提放,悬吊吊泵天轮以下至井口平台间不应有任何阻碍,以便吊泵排水管可提至悬吊吊泵的天轮下。7.3.8采用环行轨道式抓岩机时,井内不得布置两台吊泵。在使用中心回转式抓岩机的井筒中布置两台吊泵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7.4抓岩机的布置7.4.1除环行轨道式抓岩机外,其他抓岩机外缘距井筒中心100毫米。7.4.2根据经验,当抓岩机停止工作时,抓斗悬吊时的最突出部与运行的吊桶的间隙≥200毫米。7.4.3靠臂式抓岩机布置在马头门方向两侧井壁上,具体要求如下:a、抓岩机钢丝绳悬吊点与井壁距离≥400毫米;b、抓岩机距工作面3~4米;c、抓斗提升高度5米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