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岩井俊二电影的美学特征2009-04-1802:02:24引言关于岩井俊二电影的美学特征这个命题,在下觉得还不能足以分析与诠释岩井俊二电影美学的根本,因为从最初开始,岩井美学就不只是根扎于影像的领域,而是一种存在于多复合型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因为对于内地来说,获得岩井电影的信息大多只有盗版途径一条,国内公映过的电影只有《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2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情书》(被剪辑90分钟版),而岩井俊二在日本为了配合电影所同步推出的一系列周边产品则与内地观众无缘,如《情书》,《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都有小说版本(确切说都是先于电影发售的),还有一系列岩井俊二自己绘制的电影故事版书籍。《四月物语》,短片《arita》,《花与爱丽丝》,纪录片《市川昆物语》的原创音乐都是岩井所作。最关键的是,岩井俊二自称“映像作家”(映像即电影),而不仅仅将自己局限于一个电影导演的位置上,他的文学,美术,音乐才华也是和其对影像的驾驭能力相辅相成的。所以个人认为,如果要全面分析岩井电影的美学特征,就要多方面的去研究论证,局限于电影自身,难免管中窥豹。以下,将从“岩井美学是什么”到分类论述(摄影,音乐,表演,故事以及社会背景)。希望能对其电影美学特征研究有所贡献。(另外,其新作《纽约,我爱你》(导演编剧)《半途》(编剧)《Bandage》(编剧)《Baton》(制片,编剧)均尚未在国内公映或者仍在制作中,因此相关内容没有加入到以下论文中。)一、“岩井美学”是什么?(一)普通的少年出生于1963年1月24日,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幼儿园与小学时期可谓是优等生,但是当升上中学后就成为了升学压力的奴隶,泯然众人。也许是家中有那个日本动画界有名人物高畑薰吧,他仍然没有放弃作为一个漫画家的理想,并且抓住一切空闲时间笔耕不辍。课余的休闲时间则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在那时,年仅13岁的岩井通过首映领略了市川崑的《犬神家の一族》(1976.角川春樹事務所),正是从那时开始,如岩井俊二拍摄于2007年的纪录片《市川崑物语》中所自述,自己完完全全被其电影魅力所折服。并为自己在未来走上电影制作之路埋下了一颗种子。对于童年,少年期处于60-70年代的岩井俊二来说,日本在这个时期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种种变革,对日后岩井美学的出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63年同年,円谷英二的《奥特Q》公开放送(日后《奥特曼》空想科学特摄的起源),此时的岩井刚刚出生,还不能理解这样的电影,而1966年本多猪四郎担任监督,円谷英二担任特技监督的怪兽电影《弗兰肯斯坦的怪兽山达对盖拉》则在幼小的岩井俊二的脑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电影此时对他来说,不再是正二八经的市侩生活的白描,而是充满想象力和无尽创造力的另一个平行于现实生活之宇宙的存在,在那个世界中,人类不是宇宙中孤独的群体,而是无时不受到外星怪兽威胁的弱势一方。在爱与和平的精神以及友好怪兽的多方努力下一次又一次的使人类的命运化险为夷。这种日本岛国独有的电影文化,虽然在目前看来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是对于一个战后和平宪法中有明文规定而引申,并约定俗成为“不允许拍摄现代战争场面”的国度来说,外星人怪兽的袭击,绝妙的一个擦边球。(《鬼汤》,《燕尾蝶》,《梦旅人》,《华莱士人鱼》等作品的空想浪漫主义)另外,1964年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标志现代日本的崛起(《燕尾蝶》的yentown),手冢治虫创作的黄金时期(喜欢漫画),市川崑“金田一耕助”侦探系列电影的公映(《炸龙鱼》,《爱的捆绑》的推理意味),60-70年代的因日美安保条约而引起的无数学生工人运动,日本赤军的活跃(《燕尾蝶》中的枪战),中日建交(《夏至物语》的中国房东,《燕尾蝶》的中国黑帮,《花与爱丽丝》中的在中国工作的父亲)......童年的岩井俊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期间中学担当图书委员,进入剑道部在之后的《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均有所反映)世间发生之事或多或少都对其产生了影响。当然,具体在岩井童年记忆中留下痕迹并且对其有潜移默化的事件如今已无从得知更多的信息。但正如其本人曾说过,自己之于电影制作,并无天才的成分存在,完全都是后天锻炼与培养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和其同辈的,如今仍活跃在自己专业前沿的庵野秀明,两人有着共同的童年回忆,而那种共性分别体现在二人的作品中(片头字幕的超大明体的使用,对自行车的偏爱等等)。由此观之,所谓“岩井美学”的基础中的基础,就是那个处于高速发展,并且事件繁多的日本60-70年代。(二)多才多艺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当然最刚开始,年轻的岩井俊二是压根没想过会做电影,他的志愿是当一个漫画家,横浜国立大学教育学部美术学专业,至于最终为何选择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手上现有的资料来对其选择做一个分析与大胆假设,以此从旁对其进行论证。所谓导演,并不是说只需要掌握导戏与演戏两个技能就可以胜任,好比其在日语中是“监督”与“演出”,在英语中是“Director”,我们可以在大体上将其理解为对影视作品具有全局掌控权限与能力的职位。但是如果细分,前提为一个入行多年的导演,我们会发现,不仅前期的制片工作,选角,剧本,分镜,拍摄中的选景,灯光,服化道,表演指导,后期的配乐,剪辑甚至宣传都必须一一参与才行。由此观之,作为一个合格的导演,需要掌握电影制作流程中的大部分环节,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全局的质量控制。而在不经意间,少年时期爱漫画胜过电影的岩井,就已经在一步一步积累起日后所需要的知识。除了从小喜欢并坚持的绘画外,自学过钢琴与吉他的岩井对音乐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敏感。从《四月物语》开始,岩井俊二已经开始独立进行电影音乐的创作。至于为什么没有继续和Remedios(堀川丽美)合作,其原因目前不得而知。可能是为了让电影音乐更贴合自己所创作的故事而采取的举动吧,但也因此,除了小林武史担纲的《燕尾蝶》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其它的作品,在音乐上的效果与感染力可以说是大打折扣。虽然岩井自己努力地写出风格简约的曲子,但是从艺术水准上还是无法和专业作曲相比较,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四月物语》,是岩井电影走向“私映画”的转折点,但是此后的岩井电影也失去了从《烟花》开始的那份童话般的轻盈,那份非Remedios不能诠释的味道。此外,从其数次小说先于电影上市来看(《情书》,《燕尾蝶》等),故事对于他来说也是驾轻就熟。小时候浸淫铃木清顺,黑泽明,市川崑,宫崎骏等诸多大师的作品之中,再加上自己腼腆,善思考的个性,对事物的看法自然就会与众不同。其小说《华莱士的人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缘起好友石井龙也的拜托,花费十年时间研究著作的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文风干练,信息量大而翔实,论证严密,又兼具可读性与趣味性,比肩职业作家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本职的绘画对其电影拍摄的前期准备也有很大帮助,从已经出版的两套电影故事板(《燕尾蝶》和《情书》),岩井俊二细致的在拍摄前就已经用画笔勾勒出影片的基本全貌,最精彩的要算燕尾蝶的故事板,根本就是一本漫画书,日后拍摄的运镜构图清楚的排列在那一个个细致的分格中,上色手法虽然简单,但是基本和最终风格一致,通读下来也没有传统故事板书籍的枯燥感反而补全了电影中所没有的一些细节。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现代电影导演,多方面的去学习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可以从更多方面去控制最终成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目前国内的普遍风气还是严格划分职能,在商业作品领域虽然可以创造高的产能,但也间接抑制了工作人员的艺术思想的交融和迸发,毫无灵气和新意。所以,岩井俊二自称“映像作家”的动机在这里也逐渐明了,放开自己的所有潜能,多方面的发挥去创造一件艺术品,不局限在单个领域,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有趣结果。而老一辈导演黑泽明,市川崑不都是这样的吗?(三)为何是《情书》?1995年,横空出世的《情书》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震撼了日本电影界,对于第一回监督中篇电影的岩井来说,情书的成功是对其长久以来工作的肯定,也是所谓“岩井美学”的一个里程碑。86年大学毕业的岩井俊二,最初投入的是有线电视网(CATV)与音乐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这期间,低预算,高强度的工作安排让初出茅庐的岩井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兼任好几项工作,在之后的20年里,诸如独自进行编集工作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进入90年代,除了兼顾本身的广告,音乐电视拍摄外,岩井俊二终于有了执导电视单本剧的机会,从91年开始陆续在关西TV放送发表了5部短剧,在富士电视网的国民剧集《世界奇妙物语》担纲过两次监督,对于一个新人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历练。而作为契机,92年于富士TV放送(LACUISNESPECIAL厨房特辑系列)的《煎蛋》的小主演山崎裕太因表现出色,后来成为使其93年获日本电影导演协会新人奖的《烟花》的男主演。清新的风格与有趣的剧情,获得了观众和前辈的肯定,让岩井得以走进另一个崭新的领域。之后厨房特辑的另外两部影片《鬼汤》与《炸龙鱼》则是岩井风格的探索期,受限于“厨房”这个命题之下,所拍出的三部风格迥异的电视电影(《煎蛋》:小津式《鬼汤》:童话《炸龙鱼》:西部枪战与悬疑)可以看作是岩井俊二对叙事以及制作方法的摸索与尝试。93年可以说是岩井的事业开始腾飞的开始,除了获奖,因为著名前辈演员桃井薰女士的介绍而认识了之后的挚友,同时也是天才知性演员的丰川悦司。与丰川的初合作是94年《世界奇妙物语》冬季特别篇的首个短片《疯狂的爱》,这部电视电影采用了电视摄影机与胶片摄影机共用的安排,在色彩和整体氛围上下了很多功夫,来营造一个丰川所扮演的妄想症患者的精神世界。作为单独的一部短片,可谓是采用了很多创新的手法,比如极度跳跃式的剪辑,DV视角,左右人心里视角的极快速剪辑,在当时的“奇妙物语”系列中可以说是卓尔不群,极富实验精神的作品。相较于其他老制作人按部就班,只是在故事的“惊奇度”上下功夫的作品来说,观众的反应现在已不得而知,但是作品本身所隐约透露出的风格(如片头的慢推镜头,电视报导式的跟拍)已经宣告岩井风格的萌芽!之后的95年,岩井与丰川筹划的《爱的捆绑》即将浮上水面,本意是通过独立电影的方式,自筹资金拍摄一部40分钟长度左右的胶片短篇电影。丰川特地请来了朋友,当时的当红偶像演技派山口智子助阵。但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只好申请了文化厅的扶助金,并且由富士电视台在后台支持。电影的缘起是山口智子拍摄的一套和“捆绑”有关的写真集。本身对SM有少少兴趣的岩井将这个灵感扩大化,最终写出脚本,拍摄了此片。这部短片电影,也是岩井美学铁三角的第一次出击,除了炸龙鱼时合作过的作曲的Remedios外,新加盟的敬业异常的摄影师筱田升可以说是居功至伟,除了摆弄摄影机与指挥灯光师与美工师外,还亲自参与了胶片的洗印工作,为了配合影片的基调,特别为电影研发了独特的增感配方,充分发挥了使用的柯达伊斯塔曼胶片的潜能,为因影片的视觉风格化打下了严实的基础。自此,岩井俊二负责的内在灵魂,REMEDIOS负责的听觉感官,筱田升负责的视觉感官的铁三角宣告成立。这部影片除了获得94年度十佳影片第三外,主演丰川悦司也得到了一个最佳男主角的奖项。以此片为契机,岩井俊二终于有机会正式踏入胶片中篇电影拍摄的门槛。《情书》,岩井俊二之“岩井美学”的初始之作即将出现。情书这个故事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归结起来,铃木清顺与村上春树是岩井俊二灵感的来源。虽然岩井俊二只公开说过,情书的思想基础,构架,人物皆来自于村上春树所著的《挪威的森林》,是一个对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所做的缅怀性质的作品。但是发表于1959年的,铃木清顺的同名电影《LOVELETTER》似乎才更为接近岩井的这部作品。区别只在于,同样相貌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结局也是那个意想不到的,情书。如果这样算起来,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似乎也是这部情书的灵感来源。但目前探寻这个问题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艺术的母题很多时候是共同的。区别在于每个不同的作者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植入,得到了平行世界的不同感动,这个才是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