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学习领会把握十八大精神的主题、主线从意识形态发展的的角度看,每到党代会召开之际,都是各种思潮起伏、各种思想相互交锋的重要时刻。旗帜问题就显得便显得突出。党的十八大是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刻,也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以什么样的思想统一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团结奋斗,就成为十八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历史价值在于报告就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治纲领、政治宣言,也是他们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承诺。因此,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大会主题。主题就是党的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新的领导集体未来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目标,是今后党的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的主线,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旗帜十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新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动员人民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二、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首近代以后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何实现中国后人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多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理想和追求。在经历不断的曲曲折折,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创、捍卫、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进步和谐,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旗帜十八大报告的特点在于充满历史的深沉,以历史的厚重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认识,从党和国家的长期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增强了人民的自豪感。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梦想和追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旗帜。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个自信,我们就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民族振兴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一般而论,“特色”就是一个事物与同类事物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或者特征。这种特征即具有同类事物的同性特征,又具有与同类事物不同的一些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社会主义”一词SOCIALISM,来自于拉丁语“SOCIA”一词,加后缀LISM。原意“同志”“同伙”或“善于社交的”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的是德国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1753年,其在与人辩论时,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主要指人的社会性。最早把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概念使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主义者。1832年圣西门派所办的法文杂志《环球》、1833年欧文派所办的英文日报《贫民日报》先后把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社会主义基本主张早在16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初露曙光时就已经提出了。这种主张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社会诞生阵痛挣扎的劳苦大众对社会转型期种种不公正行为的抗议和对一种更美好的社会的向往。马克思根据大工业和社会化所推动的世界普遍交往的发展,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根本飞跃。胡乔木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现实的工人运动、现实的社会制度。(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根本成就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毛泽东的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高度概括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所谓道路,就是我们在实现理想追求中实践活动方式的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受到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不同特征;道路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走出来的,往往在总结曲折与反复中形成的;道路不仅是实现理论的途径,而且是检验理论,修正和发展理论的动力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理想的基本原则。理论是对具体的抽象,理论抽象的特点是舍弃了具体生动的实践形式,因而表现为原则。理论只有还原为实践,才能成为实践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就必然要还原为具体生动的实践,从而出丰富多彩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形态上就表现为中国特色。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经验的系统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在理论形态上,是一系列基本范畴、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结构系统。这种表现形态即充分体现实践中的政策、纲领和经验,又抽象出了一般性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这种对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制度是规范,是一系列旨在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所制定的规则和约束,是实现社会发展价值目标、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保障。制度化的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提供了制度基础。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面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践的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总体论证和阐发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阐述的十分明确,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真谛和要义。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对初级阶段的描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第一条、第九条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三)云南实现“三个发展”中的“四个十分艰巨”到2020年,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是经济总量较小,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贫困面大程度深,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二是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镇与乡村、山区与坝区、内地与边境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三是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仍较突出,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破除,科技和人才短板问题没有明显缓解,强化发展支撑任务艰巨;四是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化,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统筹兼顾各方、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难度加大,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压力增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