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山东、浙江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苏、山东、浙江区域产业规划布局比较2010-04-2717:13:56来源:浏览次数:1356导读:编者按: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一个地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向低梯度地区进行梯度接力转移,从而提高接受方的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转移方与被转移方“双赢”的良性转移。编者按: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一个地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向低梯度地区进行梯度接力转移,从而提高接受方的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转移方与被转移方“双赢”的良性转移。2005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省(市、区)尤其是东部省区如山东、广东、江苏等明显加大了对后进地区的扶持力度,并正在着手探索和建立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下面简要介绍江苏、山东、浙江等兄弟省份的区域、产业规划布局情况。表1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区域产业转移比较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总体规划一核、三圈、五轴、五块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一体两翼四圈三带二区区域布局珠三角、粤东、粤西、中部、北部苏南、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北翼、南翼四大城市经济圈、三大产业带、二大生态功能区转移模式转入地政府投资为主;转出地政府、企业投资为辅苏南发达地区主导,苏北地区充分授权,企业化封闭运作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东扩西进园区建设2009年一季度,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苏北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4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产“一体”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主要迁移的方向是上海,浙江省在沪2区已增至32个,建成项目69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1亿元,利税17.27亿元。截止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32个。值已占该地区工业总量的50%。截至2009年4月底,经省政府同意,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园区已达20家。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北翼”为“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五市“一带”——兖石铁路沿线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的投资总额居全国首位。向中西部转移的是传统优势产业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江苏:“四沿战略”与南北共建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经济发展南北梯级差异明显。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苏北地区历史上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相对于苏南地区较为落后。为拓展苏南进一步发展空间,加快苏北发展进程,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就将“区域共同发展”作为指导江苏发展的五个战略之一。先后采取“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区域协调发展和‘三沿’战略”等一系列战略,生产力布局从“三沿”到“四沿”;从南北挂钩扶贫帮扶到南北共建工业开发区;加大“四项转移”力度。进入新世纪,江苏省区域发展逐渐形成鲜明框架。(一)“四沿战略”1990年,中央决定实施浦东开发,江苏迅速作出第一反应,提出沿江、沿海、沿东陇3海线的“三沿”战略,将全省划分为沿江、沿海、东陇海三个经济区,沿江地区包括长江两岸的苏、锡、常、宁、镇、扬、通七市,沿海地区是指江苏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东陇海沿线是欧亚大陆桥在江苏的连云港至徐州段,该地区包括连云港、徐州、淮阴三市。“三沿”战略围绕外向开拓的基点,提出加快开发沿海资源,重点发展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桥头堡积极建设东陇海沿线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江苏的优势在沿江,通过沿江的“轴”向开发并向两侧辐射,扩及“面”状腹地,使南北经济的差距在共同发展中逐步缩小。“三沿”战略符合江苏的省情,发挥了本省优势和国家需求相结合,体现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江苏的开放推开了一扇“门”。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打开江苏经济版图,四条产业带清晰地贯穿南北、连接东西,日渐完善的生产力布局,推动着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发展。——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全国最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这一线已成为我省总部经济的主要集聚区。到2007年,苏南五市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外资研发机构,集中了全省所有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沿江产业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沿江开发,拉动了苏中地区快速崛起。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集聚显著增强,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港口物流蓬勃发展。——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对集全省之力推进沿海开发,加快培育江苏发展的沿海增长极进行全面部署。8月,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2008年5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4汇报,在国家层面研究我省沿海地区发展。(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早已不是连云港、盐城、南通这三个沿海城市的“家务事”,也不仅限于江苏一省的发展部署。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800里黄金江岸的沿江开发和沿江制造业基地,拉动了苏中地区的快速崛起;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正成为苏北振兴的先导拉动区;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已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沿海开发战略是继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产业带之后,江苏省又一次最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按照规划的要求,江苏沿海地区不仅要发展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由南通港、盐城港共同组成的海港群,还要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支撑起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江苏沿海的服务半径也不只是江苏,而是要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近两年来,江苏沿海港口、公路、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而随着这一全新的定位,江苏沿海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将再次提档升级。江苏沿海地区必将成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沿海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江苏省更高水平上的区域共同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将使得南通融入苏南板块,使盐城、连云港从经济意义上超越“苏北板块”,也将带动周边近邻的淮安、徐州、宿迁等市协同发展。淮安等地早已开始主动靠拢连云港,向沿海进军,抢抓沿海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苏南的部分产业在苏中苏北沿海安家落户,苏南也将迎来产业升级和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5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调整优化苏北地区空间布局多年来苏北地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和区位条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按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原则,推动企业和项目进入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省以上开发区工业产值已占苏北地区工业总量的50%。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初步迈入工业化中期,正处在产业发展加速、内生动力增强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振兴苏北第一方略,2008年10月,颁布实施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2008-2012年),全力推进沿海经济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根据苏北地区工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和新一轮结构调整方向,更加注重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按照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的空间布局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在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发展工业。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节约原则,主要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建设工业项目。(一)沿海产业带。重点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积极推进建设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连云港、灌河口港(港口群)、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等沿海港口工业区。结合沿海地区区位特征和重点港口开发进程,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布局和发展以利用特定自然资源、国外资源为主的海洋产业、新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新型造纸产业,高起点相机发展冶金材料和船舶产业。(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根据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区域中心城市,6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型医药产业、资源型非金属材料产业(水泥、玻璃等)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控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引导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入园区。(三)腹地中心城市。发展资源加工业和清洁型工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利用大运河自然和文化遗产,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沿运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工业规模实现新跨跃。2012年苏北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工业占苏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8%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三、南北挂钩共建与苏北相比,苏南明显具有交通、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要素。苏南是经济强省江苏的优势板块,没有苏南的发展,就没有江苏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当苏南产业向高科技领域飞速集中的同时,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服装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等苏南板块原先的优势产业,由于技术含量低,迫切需要“腾笼换鸟”;而地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资源的匮乏,投资的成本正在急剧增加,苏南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苏南产业整体上必须进行一场“升级换代”的革命。2006年9月15日,省政府决定,苏南10个县(市、区)在苏北跨区域挂钩建设10个开发区。由苏北地区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税费两地共享,具体比例由两地政府商定。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南北共建园区,苏北地区学习借鉴苏南开发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利用苏南在招商引资、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苏南地区则通过与苏北共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提高区域竞争力。南北转移是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苏北加快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既为苏南7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苏南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向苏北地区转移,并且这种“产业转移”已逐渐成为加强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由省政府指定,苏南苏北共建工业园,双方地级市政府签订总体挂钩合作协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园的规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