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必背要点一、以政府为主体1、原因、依据类-----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政府要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4)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5)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6)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措施类(1)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政府要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5)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以党为主体的(关键词: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XX省委.市委.县委、政治局常委)1.原因依据类-----党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1)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2)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水平。4)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5)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6)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7)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要求。2、措施类----党怎样做某事?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坚持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4)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6)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以主权国家为主体,(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做答的主观题1、原因、依据类(1)主权国家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5)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意义类①对我国,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②对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措施类(1)自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的发展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个宗旨、三个基本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6)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文化生活》必背要点文化生活——一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基本思路:A全书综合思考,B共性与个性,如:文化的影响与中华文化的作用;文化发展的一般三环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文化与社会(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个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对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文化传播的途径与特点途径: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增进各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应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5)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内容形式。(3)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5)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6)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2.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弘扬原因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弘扬途径:①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4.根本途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汲取各民族长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6.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7.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8.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9.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生活与哲学》常用观点归纳(一字不漏,牢固记忆,随时抽检)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5、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发展观: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要满腔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定信心,走曲折的道路。(事物发展的趋势)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5、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7、辩证否定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