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4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学习·探究区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答案历史叙述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到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国民政府1952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答案背景措施结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优先发展,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奠定了初步基础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的高潮。(2)意义:标志着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答案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探究点1“一五”计划深化探究材料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思考依据上述材料,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答案答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探究点2三大改造材料一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思考(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和步骤。答案答案策略是利用、限制和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步骤是由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二答案(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答案说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重点精讲1.“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原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④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③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度点拨“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探索与失误历史叙述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答案工业国工业国(2)经济调整(1962~1965年)①目的: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②方针:“”。③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答案农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探索失误(1)内容答案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大办工业和农业;工业生产制定出赶超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主观臆断的口号。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多快好省英国和美国公社(2)影响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答案客观规律探究点1中共八大深化探究材料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思考材料中的“初步成果”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答案成果: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答案探究点2探索失误材料“一五”和“二五”期间我国产业构成示意图思考根据材料,“一五”到“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答案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原因: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左”倾错误,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探究点3“八字方针”材料中国自1959年开始,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1960年9月3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思考依据材料回答“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有何效果?答案重点精讲1.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各自特征(1)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2)“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2.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三、国民经济的劫难历史叙述1.原因:1966年,“”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3.调整(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答案文化大革命经济领域规章制度(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答案全面整顿探究点“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深化探究材料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1967年2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8年2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思考(1)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问题: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连年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劫难。(2)针对材料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易混易错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为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做了必要准备,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阶段。重点精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主观原因有哪些?(1)中国共产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2)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3)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4)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重点精讲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返回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阶级成分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C.人民公社普遍建立D.“包产到户”广泛实施1234562.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C.私有化D.公私合营解析答案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主要是通过公私合营的形式进行的。故D项正确。D1234563.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下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解析答案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34564.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解析答案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解析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盲目追求高指标的“左”的错误倾向。1234565.图像证史,顾名思义就是用图像记载、证实历史。类似于下面题材的漫画大量出现在()解析答案肥猪赛大象一个南瓜重千斤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后C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解析答案123456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三(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返回解析答案解析紧扣时间“1958年”可以判断出实践及结果。答案实践: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1)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答案答案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2)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答案答案评价:大炼钢铁运动不顾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