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七课__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政治生活》二、政体(人代会制)一、国体(国家性质)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1、政党制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自治(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民族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4)民族自治地方(5)民族自治机关(1)新型民族关系2)宗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4)积极引导相适应(5)弘扬科学精神(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6)民族自治权(7)实行自治的原因、优越性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国情: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②中华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中华民族。(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①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②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③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④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形成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民族关系。④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⑤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重要内容(3)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④公民还要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B在本组合选项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而提出的,③排除。我国形成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大团结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原则和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提示】(1)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2)我国的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的原因:①从经济上看,是由于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②从政治上看,是由于我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3)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特别提示】1、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2、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族平等的目标已经实现;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3、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误区警示】我国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1)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地位上的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民族间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各民族应当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3)因此,认为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民族差别的观点是不对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误区警示】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就不应给予少数民族帮助和照顾(1)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2)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给予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违背民族平等原则,而正是为了实现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误区警示】民族平等原则,事实上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吗?(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受历史上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影响,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能像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那样,充分享有各种平等权利,而存在享有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不是没有平等权的问题,而是享有权利充分不充分的问题。(3)这一问题只有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中逐步得到解决。(2011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411名少数民族代表,他们来自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口数量很少的赫哲族没有全国人大代表C.各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占其人口比例相等D.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民族平等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2)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别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时、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2011年高考江苏卷18)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物质保证前提条件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2011年高考安徽卷6)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加快民族教育事业,有利于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选项③不符合题意。选项①明显错误。答案为B。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1)地位:(2)含义:(3)前提和基础:(4)自治地方:(5)自治机关:(6)自治权: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②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误区警示】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不包括党的机关和司法机关。2、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并不是完全的自治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3、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4、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是与乡镇同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特别提示】(2010高考福建卷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解析】本题通过陈述党和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做出的贡献,考察民族团结这一高考必考点。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B为最佳选项。AC由B引申而来;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1)社会基础: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2)政治基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原因: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原因: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原因: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