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政治生活》广东新丰一中政治组1.党的性质、宗旨2.党的执政地位、三个才(作用)3.三种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内涵和关系)4.党的执政理念、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默写检测-几分付出、几分收获考点概览考向定位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宗教政策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⑤我国的宗教政策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考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原因,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和原因类为主,重点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材料题多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考点考向概览1、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为什么?(P73)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P73-75)3、我们怎样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P7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核心各是什么?(P76-7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三级、自治机关是什么?(P76)有哪些自治权?(P77)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重要性/优越性)(P78-79)6、我国实行怎样的宗教政策?(P80)它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全面理解)?(P80-81)其最终目的是什么?(P82)考点知识导读-回归教材、做好标记〖重点理论〗一个关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两种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四个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四个优越性〖巧记口诀〗中华民族大家庭,新型关系已形成。基本原则保稳定,巩固发展付行动。区域自治合国情,充分显示优越性。正确态度对宗教,弘扬科学促文明。名师点睛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华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中华民族。(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形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3)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特别提示】1、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2、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族平等的目标已经实现;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3、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2011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411名少数民族代表,他们来自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口数量很少的赫哲族没有全国人大代表C.各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占其人口比例相等D.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民族平等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2)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别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时、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011年高考江苏卷18)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意义根据组合型选择题的特点,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难度造中。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共同繁荣(根本原则)前提条件三者关系(2011年高考安徽卷6)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①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加快民族教育事业,有利于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选项③不符合题意。选项①明显错误。答案为B。(2012年高考江苏卷)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和睦相处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一律平等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的知识点,注意区分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是D。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4)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误区警示】民族区域自始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注意:它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自治权: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②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③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特别提示】注意以下几点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2、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并不是完全的自治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3、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4、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是与乡镇同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2010高考福建卷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解析】本题通过陈述党和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做出的贡献,考察民族团结这一高考必考点。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B为最佳选项。AC由B引申而来;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1)社会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2)政治基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原因: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原因: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原因: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原因: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和联系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同点目的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祖国和平统一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权限一定的自治权(民族自治权)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范围5个民族自治区港、澳、台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