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11年浙江文综第19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12题均有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新政协会议;②新中国成立及意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010年北京文综第19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备考时还要关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1954年宪法的颁布。“文化大革命”近三年未做考查,备课时仍需关注: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2010、2011年天津高考均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所占分值大。备考时要关注:①法制走向健全;②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③依法治国的意义。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地位: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思维升华: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于1912年在南京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4)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又成立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探究:我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优越性?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②便于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既能保证中共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2)政治协商制度:①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②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④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思维升华: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不断走向完善。知识点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②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走资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③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践踏①造反派违背宪法,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典型的例子是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②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③“文革”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思维升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拔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要点1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1)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上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又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因此,依法治国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典例1(2011年浙江慈溪模拟)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而非“民族自治”。[答案]A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可用排除法,排除表述错误或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有这些选项的组合即可。(2011年潍坊模拟)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解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①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而且不是实行民族自治,依此②④不正确。因此只有③符合题意。答案:D要点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的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典例2(2011年广东东莞模拟)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解析]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A、B、C三项都是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表现。[答案]D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抓关键词“本质”,题干阐述的一定是现象,此现象背后深层的认识即本质。可把四个选项一一筛选,属于现象的先排除,属于本质但与题干现象不符的再排除。(2011年安徽百校联考)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解析:根据材料中“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等极“左”言论,可以判断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文革”时期。答案:D要点3列表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经济基础不同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行使权利的主体不同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民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实行民主集中制,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典例3(2011年江苏南京模拟)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解析]这是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情景的描述,说明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实现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农村基层选举和政府机构无关,也不能说明直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