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培训班演示材料2014年1月泰安一、调查范围•1、采矿登记范围•2、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1)、地下采矿•(2)、露天采矿•(3)、其它矿山活动(工广、选矿、尾矿库、排土(渣)场等•3、可能影响到采矿活动的范围•(1)崩塌、滑坡、泥石流•(2)周边采矿活动二、调查方式方法•(一)主要采用•1、资料收集•2、现场调查•3、照片、录像•(二)根据需要补充•地形测量、物探、钻探、坑(槽)探、取样测试、遥感等工作三、调查的精度•1、所有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2、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提高精度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四、资料收集主要内容(三方面)•(一)、矿山概况•1、本矿山概况(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1)相关证件、文件•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等•(2)矿山地质勘查资料、储量核实资料等•(3)开发利用方案及批复文件•(4)开采现状•(5)开采历史•(6)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2、相邻矿山分布与概况•(1)矿山种类及基本情况•(2)周围矿山与本矿山的相互关系及影响•(3)相似矿山发生(存在)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情况•(4)保护与治理措施与效果(二)、矿山自然地理概况(四方面)•1、地形地貌(地貌图)•2、气象资料:时间序列、特征值、降水•3、水文资料:河流、湖泊、海洋等•4、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状分布图):土地类型、面积、植被发育情况,土地占压、毁损等情况(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七方面)•1、地层岩性围岩情况•2、地质构造断裂性质、透水断裂•3、水文地质•4、工程地质特殊岩土•5、矿山地质•6、不良地质现象•7、人类工程活动等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6+1条)(附录J(调查表))•(一)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隐患(5+1)•1、地面塌陷•(1)岩溶塌陷:塌陷分布、形态、数量、发生时间、塌陷深度、塌陷面积(总面积及各个塌陷面积)、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生命及财产损失、稳定状态、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等•(2)采空塌陷:基本调查内容同上,补充调查塌陷区的积水情况,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的范围面积、深度等;采空区的形成、分布与塌陷的相互关系2、地裂缝•(1)构造地裂缝:•分布、发生时间、规模(长度、宽度、深度)、形态、数量、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生命及财产损失、稳定状态、发展趋势、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等•(2)非构造地裂缝:•调查同上,补充调查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引起,人类活动引起(采矿、工程开挖等)3、崩塌•(1)调查崩塌及崩塌堆积体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析预测危岩体、崩塌堆积体失稳可能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圈定危险区•(3)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损失程度。(1)危岩体调查:•A、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体积、重量等);•B、危岩体及周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坡体产状、地层产状、组合关系等);•C、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赋存特征;•D、工程地质特征;•E、危岩体变形发育史;•F、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G、分析预测崩塌的稳定状态、发生的可能性;•F、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可能造成的损失等;•i、可能引起的灾害类型。(2)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A、崩塌时间及崩塌源调查•B、崩塌堆积体分布、形态、规模及物质组成,地层产状•C、评价稳定性,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滑坡等的可能性4、滑坡•(1)滑坡区调查•A、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相对高度、河沟发育、河岸冲刷、植被发育、地面堆积地表水等;•B、滑坡体周边地层构造•C、水文地质条件(2)滑坡体调查•A、形态与规模•B、边界特征•C、表部特征•D、内部特征•E、变形活动特征(3)滑坡成因调查•A、自然因素:降雨、地震、洪水、崩塌加载等•B、人文因素:各种人类工程活动•C、综合因素:人类工程活动+自然因素(4)滑坡危害及防治情况调查•A、已发生滑坡危害情况调查:发展历史、破坏地面工程、环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B、可能发生滑坡危害情况调查:分析预测稳定性、滑坡发生后的可能成灾范围及灾害情况•C、滑坡防治情况调查:勘查情况、监测方案、工程治理措施、防治现状、治理效果5、泥(渣)石流•(1)地质条件调查•A、流域调查•B、地形地貌调查•C、岩(土)体调查•D、地质构造调查•E、气象水文条件调查•F、植被调查•G、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H、地震分析•6、地面沉降等(2)泥石流特征调查•A、确定泥石流类型:根据水动力条件•B、调查泥石流形成区范围面积、自然条件、物质来源及数量等•C、调查堆积区的分布、范围、形态、变迁、形成历史、一次最大堆积量等•D、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发生次数、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降水情况、成灾情况等(3)泥石流诱发因素调查•A、调查水动力类型:暴雨型、水体(水库、塘坝等)溃决型、冰雪融水型等•B、降雨型调查: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次最大降雨量等•C、水体溃决型调查:水库、塘坝等溃决时外泄的最大流量及地下水活动情况(4)泥石流危害性及防治情况调查A、无文字记载:调查残留遗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活动历史、期次、规模、发育阶段等B、有记载:调查危害对象、危害形式,初步圈定危害范围,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危害C、防治情况调查:勘查情况、监测方案、工程治理措施、防治现状、治理效果等6、地面沉降•(1)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2)大量开采其它液体、气体矿产资源法(石油、天然气、地热等)(二)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破坏•1、地形地貌•2、地质遗迹•3、人文景观(三)对含水层破坏•1、对含水层破坏:范围、规模、程度•(1)含水层结构破坏•(2)对水位的影响(水位动态变化曲线)•(3)对水量的影响•(4)对水质的影响(上游、下游水质、排放水质)•2、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1)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井泉流量减少干枯、供水设施报废等•(2)水质污染恶化、无法正常使用(四)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破坏•1、评估区土地类型和面积(现状分布图)•2、压占的土地类型和面积•3、毁损的土地类型和面积•影像材料(现状、背景)(五)对村庄、工矿企业等地面设施的影响与破坏•1、交通干线•2、水利工程•3、村庄•4、工矿企业•5、其它各类构筑物(六)采取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1、防治措施•2、治理效果•3、分析评价(七)其它调查工作•1、相邻矿业权分布及勘查开发利用情况•2、对周围相似矿山的调查了解•(1)资源情况•(2)开发利用方案•(3)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4)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七、不同类型矿山调查重点和区别•(一)按建设阶段划分:新建矿山、生产矿山•1、新建矿山(背景)•新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时重点调查矿区地质环境现状,掌握矿区地质环境背景指标;2、生产矿山(现状及采矿引发或加剧的)•生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时调查矿区地质环境现状,重点调查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闭坑矿山):现状及采矿造成的,需要恢复治理的(二)按开采方式划分•按开采方式划分矿山有:•(1)地上(露天)开采矿山•(2)地下(井工)开采矿山•(3)地上(露天)开采和地下(井工)开采相结合矿山。1、地上(露天)开采•地上(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重点区域为露天采场及周围,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较直观,调查的难度较小;2、地下(井工)开采•地下(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时重点区域为采空区及采矿巷道分布范围和周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隐蔽性较强,调查的难度较大。3、地上(露天)开采与地下(井工)开采相结合•(1)调查重点:露天采场、采空区•(2)地上(露天)开采和地下(井工)开采相结合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既有地上(露天)开采矿山的特点,又有地下(井工)开采矿山的特点,地质环境问题更多更复杂,危害性也往往更大。调查的难度也更大,既要把露天采场及周边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也要把采空区及采矿巷道分布范围和周边当作调查的重点。(三)按矿种划分•1、煤矿•2、石膏矿•3、铁矿•4、金矿•5、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矿山•6、其它矿山八、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调查•(一)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1、重要区•2、较重要区•3、一般区•(二)分级原则•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三)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依据(共五条)•1、居住人口:•(1)大于500人•(2)200~500人•(3)小于200人•2、交通、水利电力工程、其它建筑设施•(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2)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3)其它重要建筑设施3、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1)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旅游景区(点)•(2)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较重要旅游景区(点)•(3)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点)4、水源地•(1)重要、•(2)较重要、•(3)无较重要5、土地类型•(1)破坏耕地、园地•(2)破坏林地、草地•(3)破坏其它类型用地九、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一)复杂程度分级•1、复杂•2、中等•3、简单(二)分级原则•采取就上原则,六条只要中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共六条)(三)井工开采矿山复杂程度分级(共六条)•1、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正常涌水量:(1)大于10000m3/d、(2)3000--10000m3/d、(3)小于3000m3/d2、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1)大于10m、(2)5—10m、(3)小于5m•3、地质构造•(1)复杂、(2)较复杂、(3)简单4、现状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1)地灾发育,问题类型多,危害大•(2)问题类型较多,危害较大•(3)问题类型少,危害小5、采空区:•(1)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2)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多次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3)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6、地形地貌•(1)地貌类型多,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地形坡度大于35度,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2)地貌类型较多,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地形坡度20~35度,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3)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度,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三)露天开采矿山复杂程度分级(共六条)•1、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正常涌水量:(1)大于10000m3/d、(2)3000--10000m3/d、(3)小于3000m3/d2、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1)大于10m、(2)5—10m、(3)小于5m•3、地质构造•(1)复杂、(2)较复杂、(3)简单4、现状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1)地灾发育,问题类型多,危害大•(2)问题类型较多,危害较大•(3)问题类型少,危害小5、采空区:•(1)采场面积和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2)采场面积和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3)采场面积和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6、地形地貌•(1)地貌类型多,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地形坡度大于35度,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2)地貌类型较多,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地形坡度20~35度,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3)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度,相对高差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1、重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2、填写内容要全面•3、内容要真实可靠•4、矿山企业、填表单位、填表人要签字盖章,并注明填表时间十一、方案修编(重编)调查•1、收集已有方案•2、调查验证原方案结论•3、调查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法及实施效果•4、分析研究(合理性、优点、存在问题等)十二、矿山复绿调查•1、调查范围与治理区范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