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汇报日期:基于环境知觉与人类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二、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四、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五、空间意义分析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凯文·林奇1960年发表了他的代表做《城市的形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城市形态的创造性方法。1.1环境意象所谓意象性就是指具形物体使每个特定观察者产生高概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亦可称之为可识别性或可见性。分为3个方面:识别(即目标的识别性,占首要地位)、结构(即必须包括目标和观察者)和意义(即这一目标要对观察者有某种意义)。1.2公众印象人们之所以能识别城市总的路径,找到需要去的目的地,就是因为记住了城市的某些特定的形象,心理学家把记忆中的客观事物和形象称为表现或意象,把人对于特定空间的表现和意象称为认知地图。(保证认知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可使居民产生归属感,有利历史文脉的延续)凯文·林奇最早采用这种方法对人们的头脑中记忆的城市形象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认知形象的一般特征(见下图)。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众所理解的波士顿形象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波士顿半岛的概图现场所见的波士顿视觉形式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路”:即路径(path),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尔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街道、步行道、公交线、运河和铁路等)“边”:即边缘(edge),边缘是不被观察者用作或视为路径的另一种线性要素。(两个面的界限,河岸,沟渠,开发区的边界、墙体)“结”:即节点(node),是观察者能够进入城市中的战略点,进进出出的集中焦点。(交叉口、交通的转换处、十字路口或路径的汇聚点)“区”:即地区(district),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以两维范围来表达,在观察者的精神中有进入其“内部”的感觉“誌”:即地标(landmark),是另一类的参照点,观察者不能进入他们的内部,是外在的。(建筑物、招牌,商店货山丘)1.3城市意象及构成因素通过对大量居民的认知地图的综合分析,林奇认为,如果暂且排除地区的社会意义、作用、历史等其他影响意象性的因素,城市意象的内容主要与物质形式有关,其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和地标,居民正是通过对这五种要素的认知,才识别了城市的视觉形态(见下图)。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1.4城市形态城市环境的意象性有利于它视觉的识别和本身的构成,前面所提到的各类构成因素——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地标都是建造一个明确的有特点的全城结构的砌块,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呢?林奇认为,它取决于:(1)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2)体现出形态的特性。包括单一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的为人所感知)概括地说,由空间意象的研究开始,知觉的、感觉的形式一直是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理论的核心,林奇的城市意象实际上是实体环境与知觉过程的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1.5评价凯文林奇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讲心理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城市物质空间的分析,将人——环境互动反馈机制作为一个同意的整体来研究,并从城市整体出发,避免了以功能划分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实现了对古典城市构图格局的超越。不足之处:1、过于注重空间形态物质性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不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的人对城市认知意象的差异性;2、对城市环境形象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够,城市空间形态从表象上看是由一个个“要素”构成,实际上是由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支配,城市空间设计就是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即通过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创造空间的组织感和秩序感,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和形态;3、以5种要素来概括城市的物质形态,对于复杂的现代城市,显得太单薄了,城市的复杂性要求一种能容纳更多样性的模式来理解。简言之,以居民的认知印象来讨论城市的客观形象,使城市空间分析方法超出了客体形式而深入认知主体的人,可谓开创了新世纪。但忽视历史、社会和功能的作用是其不足之处。二、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2.1概述诺伯格·舒尔兹的的“存在空间”是林奇的“城市意象”与G.Cullen空间观的延续与整合。G.Cullen注重具体可见的空间,从建筑、街道、中心等元素来看待整个市镇地景;林奇属认知空间。诺伯格·舒尔兹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其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认识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从而导出了“存在空间”这一概念。所谓“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意象()image”。诺伯格·舒尔兹对于存在空间的结构进行了更具形态化的分析,称为存在空间的垂直/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示存在空间具有层级性,依范围大小可分为:1、地理区域或国家范围2、地景或区域范围3、城市范围4、街道5、住家水平结构(存在于每一垂直结构中)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1、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领域)2、连接各类型中心与地区的路线(路径)3、具有特殊重要性与意义的各类型中心(场所)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舒尔兹强调“中心”、“路线”和“领域”是知觉意义而非概念意义上的,这三者也是“存在空间”的构成要素。以“存在空间”理解城市,城市空间可看成为由中心(亦即场所)、方向(亦即路线)、区域(亦即领域)三要素构成。中心、方向、区域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舒尔兹吸取了“空间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思想,他认为人对世界的认知图式是由中心出发,形成路径,并由路径划分区域,从而获得他所能及世界的图式,这种图式概念里,不涉及科学定量的意思,而只是拓扑关系,如邻近、分离、连续等拓扑特征(如下图)。各种拓扑关系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2.2评价舒尔兹的存在空间为我们描摹了一幅认识世界的普遍图式,人对周围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的认识都遵从中心——路线——领域模式,并强调了场所的人文意义,与林奇一样,较以往的“之间空间不见人”的空间理论前进了一步。但他的存在空间三要素过于模糊、笼统,而且具有较为抽象的理论特征,难以在城市空间创造的实践中把握和操作。对此,他本人也没有将其理论付诸实践而给出较为肯定的证明。正如汪坦教授所描述的那样,“形式”之学在现代主义之后陷入困境,“诺伯格舒尔兹设想以格式塔心理学之道补之,可惜他缺少建筑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上虽有些贡献,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随缘“。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清华大学朱文一运用符合学理论和方法,将城市空间定义为某种符号空间,并把城市空间划分为六要素:郊野公园、城市大街、城市广场、城市的“院”、城市街道、城市公园。这六种符号空间构成要素是空间知觉与人类文化相互交织、作用的体现,并分别与六种空间类型:游牧空间、路径空间、广场空间、领域空间、街道空间、理想空间对应,同时代表了文化发展的六个层次:神话、宗教、科学、历史、语言和艺术(如下图)。城市符号空间构成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城市符号空间的构成要素图示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将城市空间符号化,进行城市空间的文化——符号相关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无疑将丰富城市空间分析的理论。但对城市符号空间的观点的疑虑也有其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1、用语言或符号学方法来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有一个是否适用的问题。(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仅仅作为表面工具是否合适)2、符号及象征主义是否是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主要属性。(建筑物的功能重要还是形式重要?巴洛克穹顶、流水别墅)3、是城市符号空间论理论本身的认识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到城市空间的功能活动属性;另一方面,有关“符号”本身的特性仍没有一个公认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此理论的稳定性)四、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提出城市是“一种集体的人工创造物”,一种文化艺术的集体产物,由时间造就,根植于居住和建筑文化之中。他认为传统的建筑形式,场所和空间在城市形成发展及其形态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理性主义类型学理性主义类型学的研究是对现存城市和建筑物的客体的研究。阿尔多·罗西认为人的潜意识与生具有,是存在于某一个领域的一个种群的人们世世代代所形成的,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方式,并沉积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处,共同成为一种集体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建筑类型学。建筑与城市类型有两个基本属性:历史性和抽象性。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诞生于”集体的无意识生命“中,在建筑中表达出居民的愿望,同时共同形成了城市。城市形象在经久的建筑环境中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复杂性。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4.2”类似性城市“的思想罗西将城市作为某个地域一个种群人们“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城市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段所触发,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就会和人的记忆一起呈现出来,因而罗西从研究场所和记忆入手,就形成了“类似性城市”理论的内涵。“类似性城市”的思想是关于人的意识,即城市主体的研究。罗西认为城市不仅是一个空间,也是有意义的场所,体现了一种场所精神。人们对城市的总体认识应建立在对城市场所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记忆基础之上,人类对城市的认识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空间因素在现存城市中的建筑形态(共时性);二是时间因素在现在城市中建筑类型(历时性),罗西的”类似性城市“的思想强调两者的结合。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4.3城市建筑理论中的空间观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出,理性主义类型学的研究是对现存城市和建筑物的客体的研究,而“类似性城市”思想则是关于人的意识,即城市主体的研究,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蕴含着罗西基本的城市空间观。罗西的城市空间观:即城市空间的物质性显现于现存城市中的建筑形态共时性,这种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含义和特征,城市空间是它们的载体和容器,融合着意义和实体;城市空间形态及场所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包含着历史与文化,是人类文化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体现在时间因素中现存城市的建设类型(历史性)。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小结:阿尔多·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解释了城市空间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无疑有利于加深对城市空间的意义及本质的理解,但缺乏普遍推广的说服力(原因是:把城市及城市空间看做一个居住文化和建筑文化在历史反映出的建筑实体环境,研究局限于意大利的古城),同时对文化和历史的讨论过于粗略,未能把城市建筑与社会、认识符合连续起来,也是其不足。罗西认为,要找寻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集体创作的城市(即城市空间)及某个体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于形态—类型学方法。(1)发现城市建筑中变化缓慢或基本稳定的那些特点,它们构成了城市的不同类型。(2)确定城市主要人工环境(街道、广场、建筑等)在类型学上的归属。(3)表明这些人工环境的构成关系。(4)研究城市类型和构成的形式问题。五、空间意义分析空间意义分析5.1场所与场所的意义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在场所理论的研究中,社会的、文化的和感知的因素被渗透到对空间的界定和围合中来。一般来说,意义是指事物、现象事件以及它们在人们的活动中所起作用的本质。意义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心理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是人类交往与文化传播的纽带和桥梁。场所的意义,是指场所的空间组织、形态元素和材质特征等综合传递和反映社会、文化等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在人与场所的特定关系互动中加以体现和认知。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团体,不同的人的认知对城市意义有不然的理解。空间意义分析场所的重要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即人对空间的占有(2)场所的非空间性,即场所中的人的活动与事件,以及这些活动与事件和特定环境的内在关联性,如历史和政治因素、风俗习惯等。与之相比,固定的抽象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性则往往被忽略。(3)场所的随机性。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从而使同一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