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都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1)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哲学的认识论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基本形式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式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局限性: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约在前570年)无限者是世界的本原阿拉克西米尼(Anaximenes,鼎盛年约在前546/5年)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火是世界的本原得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代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局限性: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特点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主要包括: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英国大主教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宋朝陆九渊吾心即宇宙心即理明朝王阳明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原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宋朝程朱理学的“理”朱熹:理气说,理在气先列宁的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是魔鬼,只不过一个是红鬼,一个是绿鬼罢了。虽然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越常识的哲学思考的魅力(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意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物质是对感官可感知的事物共同属性的概括“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其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类的意识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生命形态逐渐进化海洋动物向大陆进发——地球物质反应形式的进化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低等生物高等动物人所有物质理性VS本能创造性VS模仿性语言VS非语言社会性VS群体性结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1)意识的起源其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使意识的主体—人成为社会的人劳动使意识的工具—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劳动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不断完善。(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的大脑由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天能记录大约8600万条信息,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长达45英里,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99%均被筛去。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400多公里/小时。人的大脑平均为人体总体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气的25%。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精神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笛卡尔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物理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理世界。多元论波普(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运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社会的物质性1、物质与运动(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1、物质与运动(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1、物质与运动(3)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两种形式:空间位置未变根本性质未变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与相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不变论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相对主义诡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理解运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时间的一维性有两层含义: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其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其具体特性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中给出的“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诸结论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科学证明。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黎曼欧几里德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4)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时间、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定义2、实践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什么?黑格尔:“理性理念”,“实践理念”。旧唯物主义:被动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费尔巴哈:吃喝,享用对象。“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马克思),轻视实践及其能动作用。实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1、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具有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

1 / 1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