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浅谈城市景观地域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由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浅谈城市景观地域化我心目中的园林THEGARDENINMYMIND——ABOUTTHEINHERITANCEOFARTISTICCONCEPTIONOFCHINESSCLASSICALGARDENAnalysissummary4Revelation5启示分析总结Content目录Relatedthoughts2Forward1前言Casestudy3相关思想案例研究Forward1前言人的故乡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这心情一经唤起,便是你已回到了故乡。----史铁生你是否仍流连于诗词歌赋中的壮丽山河,小桥流水?你是否仍迷恋于书画丹青中的远山近水,禅定寺深?你是否仍陶醉于天南海北的粗旷沉稳,小巧精致?你是否仍怀念与儿时广阔大地上的探索发现,万物灵动?思考:什么是情怀?中国园林作为古今情怀寄托的一种介质怎样阐述情怀?过去现在未来无论哪个城市,很多景观都是清一色大面积铺装,相似的形态,缺乏辨识性景观,一种景观甚至可以放到从南到北多个城市。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等等。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快速建设,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些珍贵而且独特的东西在离我们远去。人们忙于生计,生活中的诗意逐渐被消磨,我们的情怀早已无处安放。然而谁能解救?观感无论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景观却在毁灭性消失。呆板无生气的火柴盒般水泥森林涌现,多个城市如同一个母细胞,城市失去灵魂。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作为园林人士,怎样能为解决“千城一面”问题做出努力?传统文化地域性情怀通过园林意境怎么表达怎么继承?Relatedthoughts2相关思想园林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意境可以说和文学作品一样:对设计者而言,足以触景生情,主客观碰撞后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效果,在景物外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孟兆桢《园衍》当人类伴随自身不断发展而逐步脱离大自然时而又感到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需要自然环境时,就要保护自然环境和兴造“自然环境”我们称之为人造自然,即恩格斯所称“第二自然”。因此可以说景观是对自然的再创造。中国园林最高境界与追求目标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反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园林之中所存在的一种意境其实是文化属性的一种传达与表现,园林通过设计艺术落实文化所要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一种心情,达到精神归属的作用。因此,我所要讨论的园林艺术中的意境即是文化属性。所谓意境传承也就是文化传承。中西方园林文化对比:(西方)崇尚理性几何式花园表现人对自然的征服建筑师的花园(中方)崇尚自然写意式园林自然美提炼感情与灵性画家和诗人的作品中西园林表达形式迥然不同,通过比较我们要探讨的是在中国园林景观盲目建设模式化现象下怎样更好的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发扬中国的文化内涵,使园林健康发展。起源:意境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就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最高的境界,所谓境界,就是意境。概念: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理解:“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由于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和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并且同步发展,从一开始就注重神思和韵味。按照诗画创作原则行事,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直接孕育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布局与构景,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意境美,绘画美,人文美以及浓重的文学色彩,达到了“情”“景”“意”的交融,从而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何为意境???中国园林与文学园林与文学有着紧密联系。一是因文构景,由诗文确定景的主题,再根据诗文表达的意境构思布局,创构景色。如圆明园“武陵春色”。二是借文题名,有的直接点景,如“玉兰堂”。有的虚实结合,如“远香堂”。有的隐晦难懂,如沧浪亭取自上古歌谣“沧浪之水”。虽然各种形式不同,但都是一种情怀的寄托。三是联咏。好的联咏可以深化园林主题,一联成名。四是碑刻,碑刻的题写结合园林创造诱人赏美的文学景致。————张四正《园林谈美》清钱泳曾指出“造园如做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所讲的似乎主要是模仿诗文的格式,其实中国古典园林更注重的还是追求意境美。许多园林都有自己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富有诗的意境。————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西方绘画和园林的基础是建筑学,中国园林是以文学为基础的,尤其强调突出诗性的的思维。中国园林的内质是“文”,是“景面文心”的园林。“天人合一”审美体系中,景的核心是天然之境,人的核心是文心。————孟兆桢《园衍》远香堂:取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万壑松风:取自乾隆“云卷千松色,犬如万籁吟”近有古松,远有岩壑,风入松林发出瑟瑟的涛声,意境悠远沧浪亭:取自上古歌谣“沧浪之水”。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待月亭:取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夜赏月,可以感受到一股盎然的诗意中国园林与书画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意,中国造园原则也是就是按照诗画的创作原则,诗人画家游历名山大川之后,把自然景色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会采用绘画的形式,把对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一方面要顾及到自然地原来面貌,但却渗入了人的主观感受,以修饰后的自然之貌传自然之神,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即《园冶》所提“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中国绘画之美,美在形式美感和意象美感。形式美和意象美是构成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中国园林也同样美在形式与意象,景是“肉”,而境是“灵”。中国园林,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实以诗文造园也,意境深远,回味悠长。谈到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的关系,不是为了拘泥于古人已有的成就,一味自我吹嘘盲目崇拜,而是以古为鉴,去粗取精,进一步指导现代的园林设计。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古代造园家造园艺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的一种内涵——即意境。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不同地域文化营造的意境也是不同的。由此带来的文化归属感也是不同的,这种“心情”一经唤起,便是你已回到“故乡”---得到的精神归属。在目前大景观的背景下,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所能表达的,甚至包括更多人文与自然的因素,相应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应该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即地域性景观。这样才能从园林设计角度为解决“千城一面”现象做出贡献。一、城市景观城市景观(cityscape)﹐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它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树木、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艺术小品、建构筑物、广场等。二、地域和地域性“地域”通常被认为是一定的地域空间中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的综合体。它包含着界线范围与乡土个性。不仅表现为不同城市的差异﹐也表现在城市中不同区域之间﹐如同一个城市中心老城区与周边经济开发区之间的差别而形成了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地域性是一切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事物和学科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三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相关概念四、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现代城市景观的地域性是景观在设计上要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它的设计是基于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固定的现实需求﹐利用综合性的景观设计来满足人对城市环境所需的宜居性、归属性的需求﹐在设计中也要运用自然生态的特点与规律﹐利用整体发展与生态优先的原则﹐致力于创造出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城市景观。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也会产生不同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例如小桥流水的苏州古镇﹔高低层次错落的重庆山城﹔椰风海韵的南国风情﹔少数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等。三.地域性景观地域性景观除了展示最本质的自然风景,同时反映了人类的印迹,包括城市聚落、建筑等,以及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不同范围内呈现着不同的地域性景观,地域性景观是最为有特色的因素之一,地域性反映自然演变的规律以及人们对地域的熟知性。设计要素●本土的地方性。包括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地形、水资源、当地植物、当地用材、营造方式;●本土的文化性。包括历史遗风、先辈祖训、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思考:既然城市景观地域化可以从某个角度很好表现城市特征,具体的设计方法有哪些呢?地域性景观表现的手法分类及特征根据景观表现手法的特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人通过文献阅读,比较认可的是将多种景观表现手法分为以下三种:景物塑造法、空间塑造法和寓意象征法。景物塑造法景物塑造法主要包括借景、框景、夹景、障景、漏景、成景、点景、拓景、隔景、虚景、衬景、重组、拼贴、阵列、虚实对比、植入、混搭等等这几种手法。空间塑造法主要包括塑造“灰空间”、简化和变异、新旧元素延续、仿古与复古、留白、图底关系、隐新于旧法等这几种手法。寓意象征法主要包括比喻(暗喻、隐喻、明喻)、渗透、象征、寓意、借鉴、小中见大、意向法等手法。Casestudy3案例研究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梁思成通过“一案例一代表人物”的叙述方法来探讨城市景观地域性的营造。苏州博物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No.1代表案例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晚年的“封刀”之作,其主要特色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传统符号与现代精神融为一体,在不失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彰显时代特色。苏州博物馆概况选址:苏州博物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选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着古今相融,汇通发展的历史眼光和人文精神。思想:贝聿铭采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来设计这座苏州博物馆,即建筑在高度上不与周围的古建筑争夺制高点,整体色调采用灰白调子同粉墙黛瓦的苏州古建相协调。苏州博物馆作为一个现代建筑,却具有了比一般现代建筑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既有传统符号的明显特征,又作了恰当的提炼和改变,既有占韵,又有今味,不愧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一、平面布局苏州博物馆是一个园林化建筑,庭院景观中有着和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相似的水面以及相似的空间格局,但是又有了新的提炼与改变。通过UCLDepthmap软件的空间整合度分析(图1),可以发现博物馆中整合度最高的区域成环形分布,基本为一个闭合线路,串联了博物馆的大部分展览空间,而闭合路线中又以几个节点较为突出:门厅、东厅、西厅与博物馆花园(图2)。而主要展览空间成团组式分布于西侧,团组中又有一整合度较高的空问统领其余;次要展览空间与行政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