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第三章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改革模式第一节过渡问题的产生第二节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第三节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第四节中国改革模式的实质和基本经验第五节经济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2第一节过渡问题的产生过渡问题产生的背景过渡经济学:以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规律为目标的经济学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苏东剧变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渐进式改革苏东: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西方市场经济为蓝本的激进式改革过渡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3第二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转型的两种模式一、渐进式转型与激进式转型模式的分道扬镳1、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总体框架下通过增加市场因素来提高效率所有计划经济国家都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2、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对计划模式的修补,转向市场经济转型方式分道扬镳:苏东国家转向激进式转型方式,中越等国仍坚持渐进式改革方式二、激进式经济转型(“休克疗法”)的效果及其教训1、激进式转型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价格自由化和国企私有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42、苏东国家经济转型的效果#波、匈、捷、斯、斯及波罗地海3国等俄罗斯及多数苏东国家俄罗斯:1989年经济开始下滑,1999年止跌,2006年GDP恢复到1989年水平原民主德国前南斯拉夫地区等3、苏东国家休克疗法的教训指导激进式转型的理论(新古典理论)不适用原社会主义国家激进式转型难以在改革过程中调整失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5总体方案以“完全理性”和“信息充分”为前提,事实则相反如出现失误,因涉及全局,中途调整困难三、对两种转型模式效果的评析第一个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支持激进式转型的理论和舆论占上风第二个阶段(90年代中到世纪之交):支持渐进式转型的理论和舆论占上风第三个阶段(世纪之初):支持激进式转型的理论和舆论再次抬头第四阶段(2008年危机后):支持渐进式转型的理论再次抬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6第三节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同样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什么会出现渐进和激进两种不同的改革道路?关键: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7“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方略的形象表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改革实践中的东西,“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实行渐进式改革方略,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运用。因为改革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通过渐进式改革可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以利于推进更大的改革,可避免社会出现大的震动,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利益和好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8渐进式改革的成功,表现在多个方面和领域:改革先从农村起步,再逐步向城市推进;价格改革先在一段时间内实行“双轨制”,再逐步并轨实行市场价格;对外开放也是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开放,由经济特区先行试验,再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9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宪法原则基础上的市场化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宪法原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0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分歧并不在于改革的速度和方式上,而在于对待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态度上。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二是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是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1难点剖析:如何理解不同的宪法制度对于改革路径分化的作用宪法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制定规则的规则。1、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内容。2、宪法制度变化方式决定着经济转型方式。小结: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而苏东的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彻底否定,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转型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在于它们温和还是激烈,而在于是彻底否定还是逐步改革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2第四节中国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经济转型二、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创新三、工业化和市场化相统一的双重转型四、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转型方式五、体制外推进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的转型六、双轨制过渡七、个别试点、局部推进、总体协调逐步转型方式八、逐渐转换政府职能的经济转型九、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协调的转型十、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3中国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经济转型激进式转型以二者不能兼容假设出发,渐进式转型则相反这使公有经济在转型中仍有增长,也是渐进式转型在市场化过程中经济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二、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创新的特点前者是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后者是在利益诱导机制下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制度创新激进式转型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其程序大致是:政治变革后由民选的自由派政府提出激进式转型思路交由学者设计总体方案和推进步骤转型方案经议会批准形成法律然后交由政府付诸实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4渐进式转型的基本程序是:先放开搞活,后调整规范决策者提出改革的意愿,规定改革的领域和改革的边界在放开的领域形成盈利空间,激励民间创新的出现最后自上而下的进行规范、调整渐进式转型的优势: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和降低转型风险三、工业化和市场化相统一的双重转型单重转型与双重转型因大多苏东国家已实现工业化,转型是单纯的体制变革因中国的工业化远未实现工业化,转型具有双重意义双重转型面临的风险与机遇风险:市场化与工业化都意味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孕育着很大变迁,双重转型使风险叠加机遇:有可能利用工业化初中期经济高速增长来支持转型,也有利于利用改革来推进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5四、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转型方式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存量指经济体系中既有数量增量指经济体系中新增数量激进式转型是一种存量改革中国渐进式转型通常遵循先增量后存量的路径:其程序是:从增量改革起步,随经济增长新体制因素不断增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新体制,实现并轨这种转型方式的优点是:起步时不改变原有利益结构,可削弱既得利益者反对随存量比重下降,旧体制的影响和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并轨的阻力也相应下降这种转型方式的条件渐进式转型的基本目标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有足够的增量支持转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6五、体制外推进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的转型前者指计划体系外市场因素成长,后者指对计划体系改革激进式转型是一种主要依靠体制内改革的转型二者结合的转型方式的优势是:减小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加速整体市场环境的形成体制外为体制内改革提供制度示范和行为示范六、双轨制过渡激进式转型因一步到位,几乎不存在双轨并存问题双轨并存是渐进式转型的必然伴生物这种过渡方式的优点是为并存的新旧体制提供相对隔离的生存环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7在改革初始阶段,为非公经济形成创造条件的意义突出随改革推进,保护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国企意义凸现这种过渡方式的缺点是:新旧体制摩擦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滋生腐败温床。激励寻租行为七、个别试点、局部推进、总体协调逐步转型方式(三部曲)两种转型的差异激进式转型:“一步到位”或“一夜间”渐进式转型:“摸石头过河”、“错了再试”两种转型暗含的不同理论假设前提激进式转型:制度设计者和安排者“完全理性”,并能事先把握整个转型过程的“完全信息”或不存在信息成本渐进式转型:“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假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8八、逐渐转换政府职能的经济转型激进式转型:其政府管理经济的规制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渐进式政府职能转换优缺点并存:优点:减少因旧规制破除但新规制尚未形成的管理真空缺点:容易受政府规制转型不彻底困扰九、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协调的转型激进式转型在方案设计中也重视三者协调,但在实践中因旧体制瓦解后新秩序不能迅速形成,经济体系内稳定机制形成迟缓,势必延长经济休克时间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原则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前提条件:当改革和发展可能危及稳定时,宁肯放缓改革和发展速度,以求得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避免追求改革的意识形态目标改革是发展的手段:避免转型成为目的本身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19十、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经济转型先政治改革,然后凭借政治自由化力量推进市场化,还是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是两种经济转型的根本性区别渐进式转型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体制改革先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快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改革通常源于市场化使原有政治体制不能照旧运行时,才在边际上进行微调,几乎没有源于自身的政治体制变革,更没有由政治变革推动的经济改革评析:符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自然演进规律在人为推进社会演进背景下,根据经济基础要求设计和变革政治制度,可避免因理性有限引发的社会风险双重转型中政治权力相对集中为经济运行提供基本秩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20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第一,政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标准。第二,在政治秩序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改革,有利于党和政府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第三,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稳步推进民主化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21重点解析: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唯物史观的实践品格“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自发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演进”还是“建构”小结: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的领导与自发的变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就是实现这种统一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22第五节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与新特点经济转型的新阶段经济转型的新特点1、新的改革形势。2.新的发展阶段。3.新的国际环境。4.新的矛盾与风险。5.资源短缺和紧张问题日趋严重6.社会不公问题也更加突出。………初期:1978-1992新旧体制并存,传统体制占主导中期:1992-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确立后期:2001以来中国加入WTO,改革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23基本问题:改革新阶段的新变化改革初期改革后期改革目标追求经济增长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改革任务发育市场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式增量改革改革存量改革手段行政推动法制规范改革氛围以我为主受国际规则的影响改革战略减少管制、开放市场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