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授课人:于华丽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重点: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难点:能对物体正确的分类。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二、说学生三、说教学法1.教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2.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课堂练习,及时运用4、课堂小结,巩固提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书包文具的图片:看看文具是怎样摆放的?引出分类,分类是把同样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接着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借助主题图情境,说说可以怎样分类?(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1.学生独立分一分,完成自学导航例1第1、2题。2.小组交流分法和结果。(三)学生汇报分法及结果。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我是这样表示的。(四)课件出示表示结果的不同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1.按形状分的三种表示方法:①是先分类再计数。②是边数边分同时画象形统计图。③三是图文结合类似统计表的方法。我是这样表示的。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2.按颜色分的三种表示方法:(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类与统计,通过展示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对学生起到引导与指向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优化、完善自己的统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突破难点的力度。*(五)观察比较两种分法以及结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分类方法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但不管按什么分类标准分,气球的总数量都是一样的。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完成: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三、课堂练习,及时运用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分类、深化认识。完成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四、课堂小结,巩固提升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生活中遇到过分类的问题吗?给大家说说看。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分类与整理按形状分条形:(3)个心形:(4)个圆形:(5)个按颜色分绿色:(3)个黄色:(6)个红色:(3)个五、说板书设计*怎样分?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我是这样表示的。1.按形状分的三种表示方法:①是先分类再计数。②是边数边分同时画象形统计图。③三是图文结合类似统计表的方法。我是这样表示的。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2.按颜色分的三种表示方法:(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完成: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作业:请同学们回家把自己的书包文具整理好。第四组成员:李小曼王凤周早操于华丽骆嘉琪符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