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山测量是矿山企业生产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是正确指导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进行生产测量和施工测设;执行生产监督,实现正规采掘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第2条矿山测量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1.建立或利用矿区测量控制网;2.测绘或补测矿区地形图;3.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设;4.填绘反映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5.验收采掘(剥)充填工程量和生产量;第3条规范中的各种精度指标与要求,是根据黄金矿山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原则及技术现状而确定的。第4条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本身大小有关时,应同时应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测结果的质量。允许误差(限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二倍值。第5条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应有检核。凡提交使用的一切测绘资料和成果,必须经过检查和负责人签字。第6条加强测绘仪器,工具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校正和维修。进行重要测绘工作前,还应按规定检核。第7条矿山测绘资料是正确进行采掘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必须长期妥善保存。第8条开展矿山测量研究,改革测绘方法与仪器,工具。积极推广测量先进经验和新技术。第9条要注意总结测量经验,积累资料,求出矿山各种测绘误差的基本参数,满足生产需要。第10条矿山测量工作对考核矿山企业的工程质量、生产量及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测量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第11条矿区控制网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可参照国家测绘局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矿区近井网控制测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2条矿区在地质勘探时期所建立的矿区平面基本控制网点。在矿区基本建设和生产时,应对其测量的保有情况和原始数据及精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查,在满足规范要求时原则上不需重新布网。第13条近井网可在原矿区三四等网的基础上,用插网(锁)、插点或精密导线的形式布设。在矿井基建和生产阶段,如果利用原控制网成果精度不足,或不便于进行采矿工程测量时,则需要重建矿区近井控制网,也叫专用工程控制网。第14条近井网系统和起算数据,要和矿区原控制网(国家系统)相一致,原控制网起算数据精度不足时,基线和起始边可重新测量。第15条近井网控制点要结合选用原控制网点,以便新旧两套成果校核,当新旧成果相差不大时,即不直接影响到1:500~1:5000大比例尺成图时,则对原控制网成果不存在改算问题,可分级使用。第二节近井网的精度要求第16条近井点的点位最低精度要求,由于两井间进行巷道贯通在假定X轴方向(即水平重要方向)的允许偏差mx,允许按一般规定为0.5米算,则其中误差mx为0.25米(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两倍)。在利用两个近井点进行贯通测量时,一般要求两近井点相对的点位中误差引起贯通在假定x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大于±mx/3=±0.08,故对中小矿井只需建立一个近井点时,在保证矿井最弱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5米时,可适当放宽近井点对高级点的点位中误差至±0.1~0.15米。第17条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最低精度ma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ma=23″3/SS--为两近井点间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当两近井点间距离分别为1、2、3公里时则ma分别为±23″·3、±11·6、±7″·8第18条近井点高程测量的最低精度,由于两井口间进行巷道贯通,在z轴方向(即高程)的允许偏差mz允=±0.2米,则其中误差mz=±0.1米,故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贯点k在z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超过±mz/3=±0.03米,所以近井点的高程可按四等水准测最精度要求。第三节近并网的平面控制测量第19条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问的距离大于2公里时,一般应以原矿区的四等网为基础,按四等网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间的距离小于2公里,或一个矿井只需建立一个近井点时可以矿区四等网边作为近井网的起算边,近井网可按5″小三角的的要求进行观测。第20条近井网中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三角形的锐角应不小于30°笫21条为了较合理地选择布网方案,确保测量成果达到预期的精度,在多井口矿井近井网布设之前,应对近井网进行一次精度估算,精度估算的内容主要有:l.两相邻近井点构成近井网中的一条边时,应估算该边的边长中误差。2.两相邻近井点不直接相连接时,应估算两相邻近井点相对的点位中误差和两近井点后视边相对的坐标方位角中误差。3.估算网中最弱一个点的点位中误差和该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中误差。第22条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要求,见表1: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范与精度要求表1等级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算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J2J6三角形最大闭合差″四1.0~3.0±2.51/1000001/400009±95″0.4~1.0±51/500001/1500036±1510″0.3~0.5±101/200001/1000023±30第23条近井网点要埋设在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距地面障碍物1米以上,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第24条每个井口附近应设置一个近井点,近井点至定向连接点的连测导线应不超过三个,水准点可用近井点代替。第25条多井口矿井的近井点布设,应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三角网或导线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三角网中的一条边,或力求间隔的边数最少。第26条近井网点的埋设深度,在无冻土地区应不小于0.6米,在冻土地区盘石顶面应埋在冻结线以下0.5米。第27条5″或10″近井网可用相应精度的导线网代替。第28条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附合长度超过规定时,可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规定的附合长度的0.7倍。用作首级控制的导线宜布设环形网。第29条角度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仪器达到相应等级精度。第30条观测水平角时仪器中心与照准的觇标中心都必须在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上,对四等以下小三角观测,觇标最好使用花杆或测钎铅垂立在测点标石中心线上,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第31条水平角观测应在大气稳定与成像清晰的时间内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气泡位置偏离水准管中心,J2型仪器不得超过一格,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采用全圆观测方法测角,一个测站多于7个方向,应按等级进行分组观测,进行低等点的观测时,应联测一个高等点的方向,分组观测共同方向两组观测角值之差,应不超过本等级的测角中误差的两倍。各测回间的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应变的第一个角度r,r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J2—r=180/n+10′J6—r=180/nn--为测回数,水平角按方向法观测,各项限差见表2:水平角观测限差表2等级经纬仪类型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2C)变动范围(″)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J2381395″~10″J2J61218181224第32条当水水平角观测误差达不到上表2要求时,应在原度盘位置按下列规定进行重测。2c值变动,本测回互差超限时,应从零方向起重测超限的方向,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本测回方向数的1/3时,则该测回所有方向全部重测。第33条近井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四等基线网应单独按方向进行平差,5以下小三角控制网可采用简化方法平差。平差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基线(或起始边)应计算全长相对中误差。第34条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按表3中的规定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的规定表3等级观测方向值(″)各项改正数(″)采用的函(对)数边长及坐标(m)方位角(″)四等0.10.017位0.0010.15″10″1.00.16位0.0011.0第35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时,对数据和输入的纸带,要进行仔细核对,计算结束后,应对打印成果进行校核。第四节近并网高程控制测量第36条近井网点的高程控制应从原矿区四等水准基点上,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进行联测,水准网可布设环形网,加密时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结点网或结点高级点间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路线长的0.7倍。第37条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露天采场附近,井口附近及矿山主要工业设施附近应设有四等水准点。四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也可利用固定地物和近井网控制点代替,埋设后应填绘水准点之记。第38条各级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等级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环线与附合路线长km水准仪类型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环线或附合路线支线平地mm山地mm四等外±10±203010s3s3木质双面往一次往一次往返各一次″注:1、水准支线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路线的1/4。2、计算往返差时,L为相邻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计算环线或附和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附和路线的长度。以公里为单位。3、n,为测站数。第39条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要对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进行检查和校正。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角,S3型不得超过20。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普通双面水准尺不应大于0.5毫米。第40条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与国家规范一致,等外水准测量可参见表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表5等级水准仪类型视线长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黑红面读数差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四S3100310三丝能读数35等外S3100105046第41条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重测后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如,重测结果与原值测得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第42条水准测量内业:(1)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水准测最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和全中误差Mw。M△=±√(1/4n(△△/R)),Mw=△√(1/N(WW/F))式中:△一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以毫米计;R-一测段长,以公里计;n-一测段数;W_一水准环闭合差;F一一水准环线周长,以公里计;‘N一一水准环数。(2)高差计算中须加入水准标尺1米平均长度的改正。(3)平差计算可采用等权代替法,趋近法,结点或多边形法,平差后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测最中误差。(4)m=±√((PVV)n-t)式中:P---水准路线的权;v--改正数,以毫米计;n--水准路线数;t--结点数。第43条最后高程成果取至毫米,等外可取至厘米。第44条用三角高程测量近井网点上的高程,一律用I级三角高程测量(即起迄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沿近井网点布设。第45条垂直角观测不应与水平角同时观测,而应在水平角观测结束后进行,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均应对向观测,仪器高和照准觇标高,用钢尺量取,读至0.5厘米。第46条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6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6三角高程等级仪器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中丝法三丝法四等三角J24210155″、10″J2211515第47条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I级三角高程应不大于±0.1S(米),Ⅱ级不应大于±0.4S(米)。闭合差I级不应大于±0.05米,Ⅱ级不应大于±0.2米。S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第48条三角高程内业计算取位:垂直角I级取至1″,Ⅱ级取至0.1′,或10″,用六位函数计算,最后高程均取至厘米。第三章建井测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9条建井工程施测之前,测量人员应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和施工有关测量控制资料,以及控制点实际点位及完好情况等。验算校核设计中有关测量方面的数据资料,当发现设计资料中有疑问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第50条标定工作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之差符合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标定结果。标定的点、线应在现场向施工负责人员交待清楚,重要工程的点、线应同时提交书面资料。第51条施工测设的测量计算数据应由两人对算,如一人计算时必须进行两次以上;施测的计算资料应详细整理妥善保存。